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三陵總理事務衙門
- 全稱:三陵總理事務首領衙門
- 簡稱:三陵衙門
- 別稱:盛京寢陵事務總理衙門
- 位置:瀋陽市大東區大東門三陵巷
- 占地描述:長116米,寬6米
- 建造時間:公元1783年(清代乾隆四十八年)
位置,機構,職能,現狀,
位置
瀋陽市大東區大東門三陵巷(因清代於巷內設定管理永陵、福陵、昭陵的三陵總理事務衙門而得名)。 三陵巷位於瀋陽市大東區東部,上屬大東路,巷口在大東路26-28門牌號之間。南起大東路,北至三自巷。長116米,寬6米。
機構
關外三陵作為清皇室的祖陵,陵寢的管理一直受到清王朝的重視。寢陵設有總管衙門和掌關防衙門,總管衙門是武職機構。主要負責陵寢的安全防務,同時兼管陵內的山、河、道路和樹木等事務。掌關防衙門,是負責陵寢祭祀及修繕等事務的文職機構。它們都歸“三陵衙門”領導和指揮,確保陵寢的安全和管理,保證祭祀活動正常進行等等。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農曆六月,以興京副都統充永陵守護大臣,以盛京副都統充福陵、昭陵之守護大臣。同年九月,經盛京將軍趙爾巽奏準,截撤盛京戶、禮、兵、刑工五部郎中以下官缺,遂定以盛京守護大臣為三陵總理事務首領衙門長官,凡前設之三陵總理事務衙門所置關防官以下各官兵,悉歸兼管。
職能
三陵總理事務衙門,始建於公元1783年(清代乾隆四十八年),其職能是總管永陵、福陵、昭陵關外三陵事物的辦公場所,負責關外三陵維修保護工作,與清代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並列。官員級別很高,而且只能是滿族八旗人擔任其中的重要職務,可見其地位非同一般。清遷都北京,盛京作為陪都,清代帝王東巡祭祖之時,相關的一切事宜都是由三陵衙門負責安排。當年清代皇帝乾隆等相繼東巡祭祖,也都是“三陵衙門”負責接待。
現狀
三陵巷,原來叫三陵里,都是根據老宅子命名的。“三陵衙門”所在的四合院的面積應該不小,和過去王府的規模差不多。由於常年失修,如今的“三陵衙門”如今已破敗不堪,定為危房,但還是有居民在此居住。起初的建築是一處四合院,有半個足球場大,20多個房間,大門前有兩個守護的石獅子,還有上馬石、下馬石。但自從2004年12月“三陵衙門”舊址被發現,因為各種原因,至今也未能得到有效的修繕和保護,說是一個非常大的遺憾,需要得到有關部門、專家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