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理論名詞。手、足三陰經的總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陰經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 功能:調節人體功能
基礎理論名詞。手、足三陰經的總稱。
基礎理論名詞。手、足三陰經的總稱。...... 其中包括了手三陰(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和足三陰(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共實...
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和手厥陰心包經的總稱。《靈樞·逆順肥瘦》:“手之三陰、從胸走手。”見各該條。...
【足三陰經】十二經脈中的三條經脈。即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分布在腿的內側,屬里。它們的循行方向均由足部經過下肢內側、腹部抵止於胸部 ...
三陰交穴是身體的一個穴位。三陰,足三陰經也。交,交會也。三陰交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條陰經中氣血物質在本穴交會。本穴物質有脾經提供的濕熱之氣,有肝經提供的...
三陰交為足太陰脾經常用腧穴之一,為足三陰經(肝、脾、腎)的交會穴,出自於《針灸甲乙經》。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常拔此穴可調補...
直中三陰 寒邪直接侵犯三陰經。《醫學入門·傷寒》:“若不自陽經傳來,直中三陰之經,初起厥逆,腹痛自利不渴,太陰自受寒也;上症加之嘔吐,少陰自受寒也;又...
經脈中醫指人體內氣血運行的通路。 經脈可分為正經和奇經兩類。正經有十二,即手足三陰經和手足三陽經,合稱“十二經脈”,是氣血運行的主要通道。奇經有八條,即...
任脈最早記載於《黃帝內經》,為人體經脈之一,屬於奇經八脈,有”陰脈之海“之稱。任脈起於胞中,止於下頜,共有關元、氣海等24腧穴。此經主要有調節陰經氣血、...
是經絡系統的主體,具有表里經脈相合,與相應臟腑絡屬的主要特徵。包括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三陽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
包括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三陽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三陽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
十二正經分手三陽經、手三陰經;足三陽經、足三陰經。經絡內聯臟腑,外絡肢節,由頭走足,由足走腹,由腹走胸,由胸走手,由手走頭,再由頭走足。循環往復,...
十二經脈的循行走向:手三陰經從胸走手,手三陽經從手走頭,足三陽經從頭走足,足三陰經從足走腹(胸)。十二經脈的交接規律:陰經與陽經(互為表里)在手足末端...
另外,足厥陰經也循行至頂部。十二經脈在頭面部的分布規律是:陽明在前,少陽在側,太陽在後。軀幹部:十二經脈在軀幹部分布的一般規律是:足三陰與足陽明經分布在胸...
十二經脈之一,手三陰經之一,與手陽明大腸經相表里,上接足厥陰肝經於肺內,下接手陽明大腸經於食指。經脈分布於胸前、上肢內側前、拇指橈側。其絡脈、經別分別...
在手臂上有三條陽經,統稱手三陽經,都是從手走向頭部;在腿上有三條陽經,統稱足三陽經,都是從頭部走向腳。 在手臂上有三條陰經,統稱手三陰經,都是從胸部走...
中極穴, 位置:體前正中線,臍下4寸。 經屬:任脈、系足三陰、任脈之會,膀胱之募穴。擊中後,衝擊腹壁動、靜脈和神經震動乙結腸,傷氣機。 取穴時,可採用...
十二經脈,亦稱十二正經。是人體手、足三陰三陽十二條主要經脈的合稱。十二經脈是經絡理論的重要內容,是經絡系統的主要組成。包括: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
起於小腿內側足三陰經交會之處,沿下肢內側上行,至腹部,與足太陰脾經同行,到脅部,與足厥陰經相合,然後上行至咽喉,合於任脈。...
經絡系統由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十五絡脈和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以及難以計數的孫絡、浮絡等組成。一、十二經脈十二經脈即手三陰(肺、心包、心)、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