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水族自治縣是唯一的水族自治縣,因此它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傳統節日——端節,而端節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歷時長達49天同時被稱為世上最長的節日,金秋時節,水族民眾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節。 9月20日上午,貴州·三都2015年水族開端大典啟動儀式在三都水族自治縣國家3A級姑魯產蛋崖景區廣場舉行,數萬名嘉賓和遊客齊聚水鄉,與水族同胞一起歡度佳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都水族自治縣開端大典
- 舉辦時間:2015年9月20日
- 舉辦單位:三都縣人民政府
- 舉辦地:咕嚕產蛋崖
- 參加者:三都縣各鄉鎮和來自各地的嘉賓
- 舉辦形式:篝火晚會、鬥牛、賽馬
簡介
端節的由來:端節——水族語則“借端”。節日選擇在水歷的年底、年初來過(相當於夏曆的8月上旬至9月下旬的亥日)。是祭祀祖先、慶賀豐收和辭舊迎新的盛大節日。
相傳,在很古的時候,水族人民背著銅鼓,扛著鋤頭犁耙,挑著家什,成群結隊逃荒。可是,在廣東做不成吃,到廣西也積不起銀錢,沒辦法,大夥又往前搬。搬去搬來,搬到哪裡也不合心。走哪裡好呢?大夥皺著眉,嘆著氣,總拿不出辦法。這時,看見一群毛色美麗的諾仙術(諾仙術——水語鳥名,可能是傳說中的鳳凰。)飛過來,在人們的頭頂上盤繞了幾圈,又飛走了。人們曉得諾仙術最會挑選落腳的地方,說是跟它走準沒錯。於是,就隨著諾仙術的影子,順著大河往上搬家。人們累了,停下來歇氣;天黑了,停下來過夜。諾仙術也就在周圍的竹梢和樹林裡停下來。當人們說是要趕路,諾仙術又慢悠悠在前面飛。人們跟著諾仙術的影子,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最後來到岔河口的地方。但是,人們東找西看,總找不到諾仙術的影子了。走哪裡好呢?人們又犯愁了。最後看見左邊一條河裡有條巨龍在遊動,太陽一出來,龍鱗金閃閃,亮晃晃的。人們說龍是吉祥的動物,就朝著左邊的河谷往上搬。大隊人馬走了,有些掉在後面的人來到岔河口,看見兩條河的沿岸都是山青壩子平,就沿右邊的河谷往上搬了。
大隊的人馬,不知走了多久,過了膽住(膽住——水族稱廣西的南丹一帶為膽住。),來到三洞一帶。人們看見這裡沒人住,還有好壩子,就打算在這裡住下。因怕地盤小。住不下那么多人,又分頭到方圓三四百里的地方去察看。看到這些地方都不錯,就定定分開在這一帶安家。
人們雖然說是有了落腳的地方,可是總懷念老家,總想念過去天天吃魚蝦的日子,總是想看望四下分散安家的弟兄姐妹。人們說去說來,就邀約來到三洞拱登(拱登——水語,即祖公之意,相傳水族搬遷到三洞地區之後,才又四下分居。)的地方,商量往後過日子的事。大家議定三年之後的水歷年底,都到三洞地方團聚。
轉眼,三年過去了。人們經過辛勤勞動,獲得了豐收,都抬著各種果實,把老人和娃兒扶在馬上,成群結隊地來到三洞。弟兄姐妹多年不見面,這回團攏了,都十分高興,把帶來的各種花色的糯米飯、各種甜酒、窖酒、水酒,還有大南瓜和各色果子擺開。魚類少了,就只好把那幾隻包韭菜的燉魚擺在正中。大夥正要端杯動筷的時候,突然天空里傳來諾仙術很急的叫聲。人們不曉得出了什麼事,抬頭四望。原來諾仙術的後面追來一群兇狠的奇酉(奇酉--水語,即老鷹。)。奇酉看見地上有黑壓壓的人群,就掉頭飛走了。大夥覺得這勢頭不好,就一堆堆地談論,猜測出了什麼事。這時,傳來了獵狗的狂叫聲。人們往後面一看,有一隊穿著古怪的人馬,拿著梭鏢、弓箭、砍刀和長矛圍攏過來。他們口口聲聲說這一帶地盤是他們祖先開發的,還說到處埋有金銀寶,硬要水族全部搬走。不管水族人怎樣說明,來的那隊人馬總是不依。沒法,水族則他們當面把埋藏的財寶挖出來對證。開始,先挖銀寶,挖了好久也不見。他們又叫一個人去掏泥巴,突然挖得一錠銀子。水族百姓慌了。後來,有人定睛往銀錠上仔細一看,見銀錠剛沾上一點泥巴,錠窩裡一點泥巴也沒沾上,又看見掏泥巴的人衣袖又大又長,就曉得裡邊有名堂。水族的人指著銀錠說:“銀錠的錠窩裡沒沾上泥巴。泥坑裡又沒有埋銀的罐子,這是掏泥巴的人,把夾在衣袖裡的銀錠剛放下去的!”那隊人馬賴不過,又叫去找財寶。在他們隊伍後面石山里找到幾根挽頭髮的銀釵。水族百姓一看,指出埋藏在野外幾年的銀釵應是糙乎乎的,沒有這樣光滑明亮。那隊人馬找不到話答了,一個看著一個互相眨著眼。他們沒有道理,還硬說是水族占了他們祖先的地盤。雙方爭去吵來,就動手打起來。幸好水族團攏的人多,又有煮好的飯菜,大家輪番和那隊人馬斗仗,才算保住了這片土地。可是自己死了不少的人。人們連更把晚把戰死者安埋,拿包韭菜的燉魚來祭奠,讓他們的魂靈品嘗老家的美味,好生在新的疆土上安息。
這一夜,拱登得了一個奇怪的夢:看見一個頭髮和鬍子全白的老人對他說:“你們水族開闢這片地方,有人不服氣。他們打不贏了,打算在明天早飯後放瘟疫來毒害你們。早飯後,你們全部爬到那團怒姑端的山坡上去,傍晚回來就沒事了。”等拱登醒來,什麼人也不見了。第二早,人們煮魚奠祭戰死者之後,要殺豬宰牛來慶賀這次戰鬥的勝利。供登想去想來,怕萬一出事,就把夢中的事告訴了大夥。大夥都答應避開一下。等早便過後,人們把老人和娃崽扶上馬背,就去到那團怒姑端的山坡上。
到了坡上,大人還唱歌玩樂,可是小孩不是哭就是鬧.拴在一起的馬匹也嘶叫著踢腿。看馬的人一個說一個的馬有氣力,各夸各的馬兒值價,不服氣就吵起來。解勸的人就說,這裡有荒坡,你們來賽馬,不是看出高低了嗎?看馬的人一齊贊同,就牽馬在坡上比賽。想不到這樣一來,娃崽不哭不鬧了,都攏來看熱鬧。不警覺,太陽就下山了。人們回到壩子上,沒拉走的豬牛雞鴨都中瘟死了。大家慶幸脫了災難,就七手八腳把死的豬牛,燙的燙,剮的剮,擺起酒,痛痛快快地吃起來。從這以後,諾他術也飛來周圍的梧桐樹上或金竹林里來落腳了。
此後,每逢水歷年底,人們都從四面八方抬著果實來三洞地方團聚。大家懷念死去的戰鬥者,頭一晚和第二早,總擺上燉魚、炕魚、瓜果、豆腐、糯飯和米酒這些素食來奠祭。有的說要靠鋤頭和犁耙,才能種出五穀,所以也把農具擺了供祭。有的說梭鏢、弓箭能打獵,又保衛了家園,就把梭鏢、弓箭擺來供祭。有時說託了祖先的洪福,才有吃有用,又把衣服、首飾、谷穗和銅鼓拿來供祭。一個家族就擺了一大攤的供祭品。大夥高興了,就你拉我過來吃飯,我拉你過來喝酒。人太多了,轉都轉不開身。於是只好從頭到二,一攤一攤地挨著品嘗過去。大人們吃得魚、喝得酒,可是娃總吃了一坨糯飯就飽了。大人見娃崽掃興,就把供祭的各種糖片、瓜果散發給他們,還把銅鼓和木鼓吊起來,讓他們敲打。早飯後,人們怕有人又放瘟疫下來毒害,使上那團怒姑端的坡上去賽馬玩樂。從此,每年的這種聚會都叫做“尚端”。
可是,年年都抬各種果實,搬著老老少少來三洞團聚很不方便,有的要走幾天的路程,都感到厭倦了。有的人提議說,年年都攏在一個地方團聚不好,應該讓大家輪流去各地看看。有的說要把端節分開來過,弟兄們好走一走。最後,大家都同意分批分期來過端節。可是,誰先過,誰後過,總是扯不攏。要哪一天來過,也找不到吉利的日子。你一句,我一句,總說不清。拱登想了個主意,去抓得一簍活鮮鮮的鯉魚屯在水裡,叫各支家族派一個人去抓魚,誰抓的色最重,誰就先過節。結果,住在內外套地區的老大哥抓的魚最重,就過第一批。下邊抓到魚的重量不一致,就按魚的重量來排先後過節。所以,拉佑、水東地方就過第二批端節,水婆、天星和水龍過第三批端節,三洞和中和過第四批端節。
端節的先後順序定了,又來擇選日子。請來了所有的拱陸擇(拱陸鐸——水語,即陸鋒公,這是對熟悉水書的人的通稱。),看遍了所有的泐雖(泐顯——水語,即水族的書,亦指水族一種古老的文字。),也找不得好日子。拱登只好對大家說:“我們能在這裡找到個窩子,弄得一口吃的,全托遠祖的洪福。遠祖過世那天是狗場天(戌日),豬場天(亥日)安埋,就乾脆過豬場天,一輪一輪地往下推。”大夥聽拱登說得有道理,都同意了。
偏偏這年水潘這支家族受旱災,沒有好的東西抬來聚會,直到聽說定了過端的日子才趕來。大家都很同情水潘家族,這時水氣地方的寨老開玩笑話說:“水潘受災,我們幫不了忙,要是他們願過端,只要拿十二條白水牛來,我們就賣端節給他們過。”水潘家族聽了,悄悄派人回去湊了銀錢,買得十二條水牛來。水氣的寨老說話一是一、二是二,象釘子釘板子,真的把端節賣了,自己另選其它節氣來過。可是水婆和水氣是共個端節,聽說水氣賣了端節,認為對家族不利,不讓水潘在同一天過。供登見鬧僵了,便選祖太過世的午回來給水活過。這樣在第三、四批端節間,增加了水活端節。端節成了五批。後來,中和、三洞的人發展多了,先後搬到牛場和蘭嶺、水昂居住,端節又加了兩批。牛場過未日,水昂過亥日。端節變成了七批。以後,水潘家族人多了,又搬到外地住,因為推算日子不方便,只要碰到水歷新年正月的第一個午日,就過端了。端節變成了八批。就這樣,每年水歷十二月到新年正、二月,水族百姓都來往走親串寨,歡度端節。
瑞節一代傳一代,一直傳到了今天。
大隊的人馬,不知走了多久,過了膽住(膽住——水族稱廣西的南丹一帶為膽住。),來到三洞一帶。人們看見這裡沒人住,還有好壩子,就打算在這裡住下。因怕地盤小。住不下那么多人,又分頭到方圓三四百里的地方去察看。看到這些地方都不錯,就定定分開在這一帶安家。
人們雖然說是有了落腳的地方,可是總懷念老家,總想念過去天天吃魚蝦的日子,總是想看望四下分散安家的弟兄姐妹。人們說去說來,就邀約來到三洞拱登(拱登——水語,即祖公之意,相傳水族搬遷到三洞地區之後,才又四下分居。)的地方,商量往後過日子的事。大家議定三年之後的水歷年底,都到三洞地方團聚。
轉眼,三年過去了。人們經過辛勤勞動,獲得了豐收,都抬著各種果實,把老人和娃兒扶在馬上,成群結隊地來到三洞。弟兄姐妹多年不見面,這回團攏了,都十分高興,把帶來的各種花色的糯米飯、各種甜酒、窖酒、水酒,還有大南瓜和各色果子擺開。魚類少了,就只好把那幾隻包韭菜的燉魚擺在正中。大夥正要端杯動筷的時候,突然天空里傳來諾仙術很急的叫聲。人們不曉得出了什麼事,抬頭四望。原來諾仙術的後面追來一群兇狠的奇酉(奇酉--水語,即老鷹。)。奇酉看見地上有黑壓壓的人群,就掉頭飛走了。大夥覺得這勢頭不好,就一堆堆地談論,猜測出了什麼事。這時,傳來了獵狗的狂叫聲。人們往後面一看,有一隊穿著古怪的人馬,拿著梭鏢、弓箭、砍刀和長矛圍攏過來。他們口口聲聲說這一帶地盤是他們祖先開發的,還說到處埋有金銀寶,硬要水族全部搬走。不管水族人怎樣說明,來的那隊人馬總是不依。沒法,水族則他們當面把埋藏的財寶挖出來對證。開始,先挖銀寶,挖了好久也不見。他們又叫一個人去掏泥巴,突然挖得一錠銀子。水族百姓慌了。後來,有人定睛往銀錠上仔細一看,見銀錠剛沾上一點泥巴,錠窩裡一點泥巴也沒沾上,又看見掏泥巴的人衣袖又大又長,就曉得裡邊有名堂。水族的人指著銀錠說:“銀錠的錠窩裡沒沾上泥巴。泥坑裡又沒有埋銀的罐子,這是掏泥巴的人,把夾在衣袖裡的銀錠剛放下去的!”那隊人馬賴不過,又叫去找財寶。在他們隊伍後面石山里找到幾根挽頭髮的銀釵。水族百姓一看,指出埋藏在野外幾年的銀釵應是糙乎乎的,沒有這樣光滑明亮。那隊人馬找不到話答了,一個看著一個互相眨著眼。他們沒有道理,還硬說是水族占了他們祖先的地盤。雙方爭去吵來,就動手打起來。幸好水族團攏的人多,又有煮好的飯菜,大家輪番和那隊人馬斗仗,才算保住了這片土地。可是自己死了不少的人。人們連更把晚把戰死者安埋,拿包韭菜的燉魚來祭奠,讓他們的魂靈品嘗老家的美味,好生在新的疆土上安息。
這一夜,拱登得了一個奇怪的夢:看見一個頭髮和鬍子全白的老人對他說:“你們水族開闢這片地方,有人不服氣。他們打不贏了,打算在明天早飯後放瘟疫來毒害你們。早飯後,你們全部爬到那團怒姑端的山坡上去,傍晚回來就沒事了。”等拱登醒來,什麼人也不見了。第二早,人們煮魚奠祭戰死者之後,要殺豬宰牛來慶賀這次戰鬥的勝利。供登想去想來,怕萬一出事,就把夢中的事告訴了大夥。大夥都答應避開一下。等早便過後,人們把老人和娃崽扶上馬背,就去到那團怒姑端的山坡上。
到了坡上,大人還唱歌玩樂,可是小孩不是哭就是鬧.拴在一起的馬匹也嘶叫著踢腿。看馬的人一個說一個的馬有氣力,各夸各的馬兒值價,不服氣就吵起來。解勸的人就說,這裡有荒坡,你們來賽馬,不是看出高低了嗎?看馬的人一齊贊同,就牽馬在坡上比賽。想不到這樣一來,娃崽不哭不鬧了,都攏來看熱鬧。不警覺,太陽就下山了。人們回到壩子上,沒拉走的豬牛雞鴨都中瘟死了。大家慶幸脫了災難,就七手八腳把死的豬牛,燙的燙,剮的剮,擺起酒,痛痛快快地吃起來。從這以後,諾他術也飛來周圍的梧桐樹上或金竹林里來落腳了。
此後,每逢水歷年底,人們都從四面八方抬著果實來三洞地方團聚。大家懷念死去的戰鬥者,頭一晚和第二早,總擺上燉魚、炕魚、瓜果、豆腐、糯飯和米酒這些素食來奠祭。有的說要靠鋤頭和犁耙,才能種出五穀,所以也把農具擺了供祭。有的說梭鏢、弓箭能打獵,又保衛了家園,就把梭鏢、弓箭擺來供祭。有時說託了祖先的洪福,才有吃有用,又把衣服、首飾、谷穗和銅鼓拿來供祭。一個家族就擺了一大攤的供祭品。大夥高興了,就你拉我過來吃飯,我拉你過來喝酒。人太多了,轉都轉不開身。於是只好從頭到二,一攤一攤地挨著品嘗過去。大人們吃得魚、喝得酒,可是娃總吃了一坨糯飯就飽了。大人見娃崽掃興,就把供祭的各種糖片、瓜果散發給他們,還把銅鼓和木鼓吊起來,讓他們敲打。早飯後,人們怕有人又放瘟疫下來毒害,使上那團怒姑端的坡上去賽馬玩樂。從此,每年的這種聚會都叫做“尚端”。
可是,年年都抬各種果實,搬著老老少少來三洞團聚很不方便,有的要走幾天的路程,都感到厭倦了。有的人提議說,年年都攏在一個地方團聚不好,應該讓大家輪流去各地看看。有的說要把端節分開來過,弟兄們好走一走。最後,大家都同意分批分期來過端節。可是,誰先過,誰後過,總是扯不攏。要哪一天來過,也找不到吉利的日子。你一句,我一句,總說不清。拱登想了個主意,去抓得一簍活鮮鮮的鯉魚屯在水裡,叫各支家族派一個人去抓魚,誰抓的色最重,誰就先過節。結果,住在內外套地區的老大哥抓的魚最重,就過第一批。下邊抓到魚的重量不一致,就按魚的重量來排先後過節。所以,拉佑、水東地方就過第二批端節,水婆、天星和水龍過第三批端節,三洞和中和過第四批端節。
端節的先後順序定了,又來擇選日子。請來了所有的拱陸擇(拱陸鐸——水語,即陸鋒公,這是對熟悉水書的人的通稱。),看遍了所有的泐雖(泐顯——水語,即水族的書,亦指水族一種古老的文字。),也找不得好日子。拱登只好對大家說:“我們能在這裡找到個窩子,弄得一口吃的,全托遠祖的洪福。遠祖過世那天是狗場天(戌日),豬場天(亥日)安埋,就乾脆過豬場天,一輪一輪地往下推。”大夥聽拱登說得有道理,都同意了。
偏偏這年水潘這支家族受旱災,沒有好的東西抬來聚會,直到聽說定了過端的日子才趕來。大家都很同情水潘家族,這時水氣地方的寨老開玩笑話說:“水潘受災,我們幫不了忙,要是他們願過端,只要拿十二條白水牛來,我們就賣端節給他們過。”水潘家族聽了,悄悄派人回去湊了銀錢,買得十二條水牛來。水氣的寨老說話一是一、二是二,象釘子釘板子,真的把端節賣了,自己另選其它節氣來過。可是水婆和水氣是共個端節,聽說水氣賣了端節,認為對家族不利,不讓水潘在同一天過。供登見鬧僵了,便選祖太過世的午回來給水活過。這樣在第三、四批端節間,增加了水活端節。端節成了五批。後來,中和、三洞的人發展多了,先後搬到牛場和蘭嶺、水昂居住,端節又加了兩批。牛場過未日,水昂過亥日。端節變成了七批。以後,水潘家族人多了,又搬到外地住,因為推算日子不方便,只要碰到水歷新年正月的第一個午日,就過端了。端節變成了八批。就這樣,每年水歷十二月到新年正、二月,水族百姓都來往走親串寨,歡度端節。
瑞節一代傳一代,一直傳到了今天。
端節的習俗:吃端的前一天祭祀祖宗的桌上不能沾油,只能用魚包韭菜來供奉,吃端那天家裡的小孩會穿上新衣服去馬坡看賽馬,然後剩下老人在家迎接客人的到來,孩子們可以買自己喜歡和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全家加都會盛裝出席。
端節的飲食:各種醃製食物,主要有醃魚、醃肉、醃菜。泡製的“魚包韭菜”是端節酒席上必備的佳肴
端節活動:賽馬、鬥牛、對唱山歌、拔河比賽等。
端節分類;拉佑水東端、十六端、塘州端、三洞中和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