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邊孔,指位於腋窩後壁,外科頸水平四邊孔內側1cm的三角形間隙,其上界為小圓肌和肩胛下肌,下界為大圓肌和背闊肌,外側界為肱三頭肌長頭,內有旋肩胛血管通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邊孔
- 外文名:triangular foramen
位置及結構,三邊孔的解剖學觀測及其臨床意義,
位置及結構
三邊孔有兩個:內側三邊孔及下方三邊孔。腋腔的後壁由肩胛下肌、大圓肌和背闊肌圍成。在肩胛下肌和大圓肌間留有三角形的裂隙,被肱三頭肌長頭分為內側和外側兩小孔,內側的叫內側三邊孔triangular foramen,其境界是上邊為肩胛下肌,下邊為大圓肌,外側邊為肱三頭肌長頭,外側的叫四邊孔quadrangular foramen,其上、下邊與三邊孔結構相同,內側邊為肱三頭肌長頭,外側邊為肱骨外科頸。下方三邊孔位於四邊孔的下方,由上界大圓肌,外側界肱骨幹(肱三頭肌外側頭),及內側界肱三頭肌長頭圍成,內有橈神經通過(進入橈神經溝)。
四邊孔和三邊孔:三邊孔是肱三頭肌長頭內側的間隙,有旋肩胛動脈通過。四邊孔是肱三頭肌長頭外側的間隙,有旋肱後動,靜脈和腋神經通過。
肘窩:位於肘關節前面,為三角凹窩,外側界為肱橈肌,內側為旋前圓肌,上界為肱骨內,外上髁之間的連線,窩內主要結構自外向內有肱二頭肌腱,肱動脈及其分支,正中神經。
腕管:位於腕掌側,由屈肌支持帶即腕橫韌帶和腕骨溝圍成,管內有指淺,深屈肌腱,拇長屈肌腱和正中神經通過。
三邊孔的解剖學觀測及其臨床意義
三邊孔的形態三邊孔為三角形肌性孔道。上肢外展70°時,從三邊孔後面觀測三邊孔的形態,為三角形孔隙,上壁為小圓肌下緣,下壁為大圓肌上緣,上下壁在內側相交;外側壁為肱三頭肌長頭鍵,該腿經大圓肌後方向上,經小圓肌前方起於肩胛骨盂下粗隆。上肢自然下垂時三邊孔各壁貼近,使孔隙變小。上肢外展70°時,從前面測量三邊孔外側壁長(15.5±1.8)mm;上壁長(小圓肌)(25.1±5.4)m,下壁長(大圓肌)(25.7±4.5)mm。
旋肩胛血管和肩胛下神經三邊孔內主要是血管神經束(肩胛下神經及旋肩胛動、靜脈)及其周圍的少量結締組織。三邊孔內肌的間隔是由深筋膜包繞每塊肌和血管神經形成。血管神經束外面的結締組織膜很薄,透過膜能看到血管。肩胛下神經起自臂叢的c5、c6,伴行於旋肩胛動、靜脈下方,分布手肩胛下肌、大圓肌和背闊肌。從三邊孔前面觀測血管神經的排列關係由上向下依次是:旋肩胛靜脈上支、旋肩胛動脈、旋肩胛靜脈下支及肩胛下神經。血管神經的外徑是:旋肩胛動脈上下徑(1.0±0.)4mm,前後徑(2.6±0.7)mm;旋肩胛靜脈上支上下徑(0.8±0.4)mm,前後徑(2.3±0.7)mm;旋肩胛靜脈下支上下徑(0.9±0.6)mm,前後徑(2.4±0.7)mm;肩胛下神經上下徑(0.7±0.3)mm,前後徑(2.1±0.6)mm。旋肩胛動、靜脈位於三邊孔內近上壁處,血管神經束周圍有少量脂肪組織。肩胛下動脈在人三邊孔前分為胸背動脈和旋肩胛動脈兩終支。旋肩胛動脈從肩胛下動脈分出後,穿過三邊孔至肩胛外緣的蒂長36.0(18.0-78.0)mm。從三邊孔後面觀測,旋肩胛動脈於肩胛骨背面分為多支,淺支外徑約1.1mm,至淺層皮膚;升支外徑約0.7mm,與肩胛上動脈分支吻合;橫支外徑約0.6mm,至岡下窩肌;降支外徑約1.0mm,與胸背動脈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