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文獻

三農文獻讀者對象為大眾的書刊讀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農文獻
  • 類別:書刊
  • 讀者對象:大眾
  • 文獻包含:長春市委黨校學報等
白雪秋:〈韓國政府在新村運動中的作用及啟示〉,《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0年第4期。
蔡昉、楊濤:〈城鄉收入差距的政治經濟學〉,《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第4期。
陳錫文,〈統籌城鄉發展,解決三農問題〉,人民網2003年1月12日。
杜育紅:《教育發展不平衡研究》,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
郭建軍:〈現階段中國農民收入增長特徵、面臨的矛盾和對策〉,《中國農村經濟》2001年第6期。
郭壽玉:〈中國封建社會晚期資本主義不能充分發展的原因〉,《經濟科學》,1992年第4期。
金觀濤、劉青峰:《興盛與危機──論中國封建社會的超穩定結構》,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
李昌平:《我向總理說實話》,光明日報出版社,2002年。
李成貴、李人慶:《中國農村基礎教育投入:主體確認與增長機制研究》,研究報告,2003年3月。
林毅夫:〈新農村運動與啟動內需〉,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研究簡報》1999年第7期。
陸學藝:〈走出「城鄉分治,一國兩策」的困境〉,《讀書》,2000年第5期。
農業部:《農業國內支持政策研究》,研究報告,2002年9月。
秦暉:〈「農民減負」要防止「黃宗羲定律」陷阱〉,《中國經濟時報》2001年3月21日。
榮敬本:〈村民自治──民主的蝴蝶在飛〉,《改革內參》,1998年第3期。
榮敬本、賴海榕:「關於縣鄉兩級政治體制改革的比較研究-從村到鄉鎮民主制度建設的發展」,《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0年第4期。
盛洪:〈讓農民自已代表自已〉,《經濟觀察報》2003年1月27日。
世界銀行:《共用增長的收入》,中國財經出版社,1998年。
孫立平:〈改革反映強勢主張〉,《改革內參》2003年第16期。
蕭瑞、李利明:〈農村土地制度的變革之路──訪原中共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杜潤生〉,《經濟觀察報》2002年9月30日。
吳立山:「日本農產品貿易自由化的經驗與對策」,《中國農村經濟》1999年第12期。
于建嶸:《岳村政治》,商務印書館,2001年。
張曉山,〈深化農村改革促進農村發展〉,《中國農村經濟》2003年第1期。
A·阿爾蒙德等,1978:《比較政治學:體系、過程和政策》,曹沛霖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年。
彼德·布勞,1964:《社會生活中的交換與權力》,孫非等譯,華夏出版社,1988年。
C·弗塔多:《巴西的發展模式》,載於K·威爾柏編《發達與不發達問題的政治經濟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年。
費正清,1979:《中國:傳統與變革》,陳仲丹等譯,江蘇人民出版社,1992年。
撒母耳·P·亨廷頓,1968:《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王冠華等譯,北京三聯書店,1989年。
西蒙·庫茲涅茨,1966:《現代經濟成長》,戴睿等譯,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91年。
亞瑟·路易斯,1979:《二元經濟論》,施煒等譯,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89年。
格爾哈斯?倫斯基,1984:《權力與特權:社會分層的理論》,關信平等譯,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
約翰·希克斯,1969:《經濟史理論》,厲以平譯,商務印書館,1987年。
H·孟德拉斯,1975:《農民的終結》,李培林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
巴林頓·摩爾,1966:《民生和專制的社會起源》,拓夫等譯,華夏出版社,1987年。
李約瑟(Joseph Needham):《四海之內》(論文集),勞隴譯,北京三聯書店,1987年。
文森特·奧斯特洛姆,1985:《制度分析與發展的反思》,王誠等譯,商務印書館,1992.
約翰·羅爾斯,1971:《正義論》,何懷宏等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
約瑟夫·熊彼特,1934:《經濟發展理論》,何畏譯,商務印書館,1990年。
I·沃勒斯坦,1974:《現代世界體系》(第一卷),羅榮渠等譯,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