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跳書”是桐鄉傳統的民間曲藝,曾在桐鄉農村廣為流傳,深受廣大農民的歡迎。因演唱藝人演出時所用之主要道具為三段毛竹板,即“三跳板”,故名“三跳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跳書
- 性質:桐鄉傳統的民間曲藝
- 出現地點:桐鄉農村
- 演藝道具:三段毛竹板
內容簡介
桐鄉“三跳”的長篇曲本有五六十本之多。此外,它還有很多十分精彩的短篇“堂書”。所謂“堂書”,就是“三跳”長篇曲本開書之前加演的一段小曲,相當於蘇州評彈里的“開篇”。“三跳”堂書的唱詞不多,少則10幾句,多則幾十句。其內容以述說人物、事物、情景為主。經常演唱的堂書有《燒香堂書》、《英雄堂書》、《節氣堂書》、《特產堂書》等。
“三跳”堂書內容比較集中,唱詞精練生動,富有基於生活真實的想像和誇張。如《英雄堂書》:“一人一馬一條槍,兩國交戰動刀槍。桃園結義三兄弟,楊四郎回營見親娘。伍子胥要把昭關過,蘇秦六國封丞相。七星廟裡楊繼業,八錘大鬧朱仙(鎮)是岳家將。九犯中原金兀朮,十面埋伏楚霸王……”這篇“堂書”雖然只有20句唱詞(從一唱到二十),卻集中唱出了傳統戲劇故事中的20多個英雄人物。它的每一句唱詞就是一個人物,一段歷史,一齣好戲。這種高度凝練概括的唱詞,實為民間曲藝的一大特色。
再看《特產堂書》:“正月梅花報知春,文武百官出京城……二月杏花葉來抖,荀山橋出得白綿綢,桐鄉扣布石門出,貢緞綾羅出蘇州……四月薔薇日裡青,三甏好酒出紹興,金華火腿義烏出,山東出得好麵筋……六月荷花白飄飄,西興燈籠手段高,白銅煙管雲南出,杭州出把好剪刀……”這篇堂書以12個月花名為引句,通過簡潔樸素的唱詞,唱出了全國30多個地區的30多種地方特產,地方性、趣味性都很強。
“三跳”堂書不僅能表現人物、物品,也能表現人的情感。一篇<思君堂書>是這樣唱的:“一別之後好多年,兩地相隔望眼穿。去時說是三四月,至今已有五六年。七弦樂琴無心操,八行書信無人傳。久(九)久情思常牽掛,十里長亭盼君回……”這篇堂書以數字順序的排列為牽引,從一唱到十,從十唱到百、千、萬,再從萬唱回到千、百、十,以僅有的22句唱詞,唱出了一個痴情女子,對外出不歸的夫君,從望到盼,從思到念,從怨恨到寒心的複雜感情。這種精練、樸實、妙趣的唱詞,非常富有表現力,充分體現了民間文藝的優秀傳統。
桐鄉一些知名的“三跳”老藝人,如沈致和、沈蓉卿、王祖良、蔣玉亭等(均已過世),他們所唱的不少“三跳”堂書,至今還在桐鄉民間流傳。傳統的“三跳”堂書,雖然唱的是古人舊事,但有些內容仍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如老藝人王祖良在《和氣堂書》中這樣唱道:“家貧家富不要緊,一家和睦值千金。兒女不忘父母恩,敬重雙親行孝心。弟兄之間講和氣,妯娌合力又同心……姑嫂之間休鬥氣,兩家原是一家人……休聽旁人來挑唆,無義之徒莫交情。如今世上人眼淺,只認金錢不認人,貧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待人交友要真誠,有錢無錢一樣親……”這些樸素且富有哲理的唱詞內容,正是我們在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建立和諧社會過程中需要倡導的,它完全可以用來為現實生活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