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魴,俗名鯿,學名平胸魴。它是一種野生的大型經濟魚類,主要分布在江河、湖泊等水系。三角魴體型美觀,頭小背高,略呈“△”形。它與團頭魴、鯿魚的明顯區別在於其唇厚且突出,富有角質。
其體大肉厚,肌間刺少,肉質嫩滑有香味,可稱為淡水魚類中的珍品。近期因銷量劇增、野生資源銳減,成魚售價穩中上揚,人工養殖三角魴的熱潮正在全國興起。現將三角魴苗種培育及網箱養成技術介紹如下:
一、苗種培育
孵化出膜的仔魚必須經過3天~5天的胚後發育才能下池培養(最好用蛋黃投餵),下池前要對池塘消毒、培肥水質。先用三角魴“魚花”試水,觀察池水毒力消失後,再投放魚苗。水質要求清爽,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上,以偏瘦水為宜。“魚花”放養密度為每畝10萬尾左右。切記魚苗下池時,不宜過於密集,應大量帶水操作。下池後,每天投餵2次~3次浸泡的花生麩等精餌料1.5公斤/畝,以後隨魚體長大逐步增加,同時適量潑灑有機肥,培養天然餌料。
經30天~40天的池塘培育,魚苗可長至5厘米~6厘米長,此時可進行第一次拉網鍛鍊、分疏,分為2萬尾/畝~3萬尾/畝。繼續培育30天~45天魚苗可達8厘米左右,此時進行第二次分疏,分為1萬尾/畝。培育至第三年開春魚苗全長可達10厘米~15厘米。第一次拉網鍛鍊後,每隔20天左右鍛鍊魚體一次,並觀察魚苗生長情況。在此時期,由於魚苗逐漸長大,餌料投餵量增加,水質漸肥,應視水質肥瘦、魚苗活動情況定期或不定期換、注新水,以保持水質清爽。餌料的投餵方法與家魚苗種培育相似。
經30天~40天的池塘培育,魚苗可長至5厘米~6厘米長,此時可進行第一次拉網鍛鍊、分疏,分為2萬尾/畝~3萬尾/畝。繼續培育30天~45天魚苗可達8厘米左右,此時進行第二次分疏,分為1萬尾/畝。培育至第三年開春魚苗全長可達10厘米~15厘米。第一次拉網鍛鍊後,每隔20天左右鍛鍊魚體一次,並觀察魚苗生長情況。在此時期,由於魚苗逐漸長大,餌料投餵量增加,水質漸肥,應視水質肥瘦、魚苗活動情況定期或不定期換、注新水,以保持水質清爽。餌料的投餵方法與家魚苗種培育相似。
二、網箱養成
1.水域選擇
選擇靠近村莊、房屋的深水庫灣設定漁排。這樣一可方便管理,二可避免枯水期網箱搭底。應選擇向陽背風、庫底原為農田或平坦開闊山地的水域。這樣的水域水質肥、天然餌料相對豐富。上游及周邊有化肥廠、農藥廠、造紙廠等污染源的水域不宜選擇。
2.網箱製作
網箱材料採用聚乙烯結網。其規格為帶箱蓋的六面體封閉式網箱。箱長4米,寬3米,深3米,網目3厘米。由泡沫大浮球和松木板構建成橋筏式漁排,一般一個漁排安裝20個~50個網箱。
3.網箱安裝
將網箱上綱4個角繩結紮於松木板框架的4個內角上,另用聚乙烯線將網箱上綱周邊繞扎固定於框架邊上,在網箱4個底角上吊掛2公斤~3公斤重的鵝卵石或沙袋,使網箱在水中充分展開成形。網箱應於魚種入箱前7天安裝下水,使網片附生藻類後變得光滑,避免魚種表皮、鱗片擦傷,同時用40目篩絹製成2米×2米、高0.2米的方形飼料台,吊掛於網箱內一角。
4.魚种放養
為了提高魚種成活率和養殖效益,生產上一般提倡放養尾重50克以上的大規格魚種,每平方米放養100尾左右。魚種從出池前10天開始,在投餵飼料時,每公斤飼料添加Vc 1克,可提高魚種的免疫功能和抗應激能力。魚種出池前應經2次~3次的拉網鍛鍊,在魚種起運前一天,用魚種網箱吊養24小時,這樣可減少魚種在運輸環節中的損耗,提高入箱後的成活率。
5.飼料投餵
整個養殖過程全部選用專用顆粒料。顆粒料以魚粉、菜餅、麩皮等為主要原料,經小型硬顆粒飼料機製成不同粒徑的小魚料(粒徑1毫米~1.5毫米)和成魚料(粒徑2.5毫米~3.5毫米)。顆粒料中的動物蛋白含量達26%左右即可。養殖初期投餵小魚料,日投料量為魚體重的5%~7%;養殖中、後期投餵成魚料,日投料量為魚體重的3%~5%,日投餵3次。在實際操作中,還應根據天氣、水溫、攝食狀況靈活調整,一般以2小時左右吃完為宜。
6.日常管理
一般每隔7天~10天洗刷網箱1次,防止網目堵塞,影響網箱內外水體的流通交換。每天早上都要檢查、清洗飼料台,以防殘渣剩料腐爛敗壞水質。同時根據前1天剩料情況決定當天的投料量。此外,每天都要檢查網箱有否破損、滑節,隨時修補,防止逃魚。
選擇靠近村莊、房屋的深水庫灣設定漁排。這樣一可方便管理,二可避免枯水期網箱搭底。應選擇向陽背風、庫底原為農田或平坦開闊山地的水域。這樣的水域水質肥、天然餌料相對豐富。上游及周邊有化肥廠、農藥廠、造紙廠等污染源的水域不宜選擇。
2.網箱製作
網箱材料採用聚乙烯結網。其規格為帶箱蓋的六面體封閉式網箱。箱長4米,寬3米,深3米,網目3厘米。由泡沫大浮球和松木板構建成橋筏式漁排,一般一個漁排安裝20個~50個網箱。
3.網箱安裝
將網箱上綱4個角繩結紮於松木板框架的4個內角上,另用聚乙烯線將網箱上綱周邊繞扎固定於框架邊上,在網箱4個底角上吊掛2公斤~3公斤重的鵝卵石或沙袋,使網箱在水中充分展開成形。網箱應於魚種入箱前7天安裝下水,使網片附生藻類後變得光滑,避免魚種表皮、鱗片擦傷,同時用40目篩絹製成2米×2米、高0.2米的方形飼料台,吊掛於網箱內一角。
4.魚种放養
為了提高魚種成活率和養殖效益,生產上一般提倡放養尾重50克以上的大規格魚種,每平方米放養100尾左右。魚種從出池前10天開始,在投餵飼料時,每公斤飼料添加Vc 1克,可提高魚種的免疫功能和抗應激能力。魚種出池前應經2次~3次的拉網鍛鍊,在魚種起運前一天,用魚種網箱吊養24小時,這樣可減少魚種在運輸環節中的損耗,提高入箱後的成活率。
5.飼料投餵
整個養殖過程全部選用專用顆粒料。顆粒料以魚粉、菜餅、麩皮等為主要原料,經小型硬顆粒飼料機製成不同粒徑的小魚料(粒徑1毫米~1.5毫米)和成魚料(粒徑2.5毫米~3.5毫米)。顆粒料中的動物蛋白含量達26%左右即可。養殖初期投餵小魚料,日投料量為魚體重的5%~7%;養殖中、後期投餵成魚料,日投料量為魚體重的3%~5%,日投餵3次。在實際操作中,還應根據天氣、水溫、攝食狀況靈活調整,一般以2小時左右吃完為宜。
6.日常管理
一般每隔7天~10天洗刷網箱1次,防止網目堵塞,影響網箱內外水體的流通交換。每天早上都要檢查、清洗飼料台,以防殘渣剩料腐爛敗壞水質。同時根據前1天剩料情況決定當天的投料量。此外,每天都要檢查網箱有否破損、滑節,隨時修補,防止逃魚。
三、魚病防治
三角魴網箱養殖密度大,應加強魚病防治。網箱四周每隔半月用25×10-6~30×10-6生石灰或1×10-6二氧化氯兌水潑灑,每天1次,連續潑灑2天~3天。此外,用小編織袋,每袋裝100克~150克的漂白粉或硫酸銅(交替使用),懸掛於飼料台上方,每箱掛1袋,藥溶完後再添加,防治魚病。如發生赤皮病,每個發病網箱可用二氧化氯4克~5克兌水潑灑,每天一次,連續3天,並在每公斤飼料中添加環丙沙星1克~1.5克,連續投餵3天。如發生水霉病,病魚可用0.4‰的小蘇打和食鹽溶液浸泡20分鐘~30分鐘。如發生爛鰓病,每個發病網箱可用生石灰800克~1000克兌水潑灑,每天一次,連續3天,並在每公斤飼料中添加“法拉乃司”5克,連續投餵3天。
(本文已被瀏覽 141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