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蛤屬

三角蛤屬

三角蛤屬,屬雙殼綱古異齒目中的一個科,是重要的化石動物。現存只有一種。有2對小扇的齒和三角形的殼,通常根據其表面清晰的邊脊,分為基面和盤兩部分。海生,繁盛於侏羅紀和白堊紀,到新生代變得稀少。在日本廣泛地分布於各地的侏羅紀和白堊紀地層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三角蛤屬
  • 拉丁學名:Trigonia
  • :動物界
  • :雙殼綱
  • :古異齒目
  • :三角蛤屬
基本信息,生活習性,繁殖方式,發育過程,化石研究,

基本信息

貝殼等大,三角形,多數種類兩側不等。貝殼通常薄,有的種類兩殼閉合,大多數種類一端開口或兩端開口,常具殼皮;殼面光滑或有同心生長紋,殼內緣平而尖銳。殼頂大都突出、前傾。小月面和楯面通常有明顯的界線。殼頂邊緣有一個外韌帶,另有一個韌帶槽,內韌帶居其中。鉸合部左殼有一枚裂開的主齒,倒“V”形,頂端通常癒合,主齒的後分支緊挨著1個副片;右殼主齒通常分開。左右殼都有側齒,左殼單枚,右殼雙枚。外套竇通常深,圓或有角,水管長,末端癒合。

生活習性

三角蛤屬生活在水質清澈、潮流通暢、潮間帶至水深30m的淺海水域,棲息地底質以砂質和泥砂質為主。攝食方式是被動的濾食,只要顆粒大小適宜便可攝食,主要食物種類有:小球藻(Chlorellasp.)、圓篩藻(Coscinodiscus)、舟形藻(Navicula)和菱形藻(Nitzschiadubia)等浮游及底棲單細胞藻類,以及無脊椎動物卵子、雙殼類D形幼蟲、橈足類、無節幼體和大量有機碎屑等。

繁殖方式

多為雌雄異體,少數存在雌雄同體現象,雌雄異體的群體中有時也可發現有雌雄同體現象,基本上無性轉變現象,在性成熟季節三角蛤屬雌性和雄性性腺顏色不同。自然狀態下其群體的雌雄個體比例一般接近1∶1,但不同地區的雌雄比例不同。

發育過程

三角蛤屬一般可以分為幼蟲期、稚貝期、幼貝期和成貝期4個生長階段。幼蟲期包括受精卵、擔輪幼蟲期、D形面盤幼蟲期、殼頂幼蟲期(分初期、中期、後期)和匍匐幼蟲期。三角蛤屬的卵大多呈球形,不同種類卵徑和精子全長不同,受精後出現第一極體、第二極體,細胞經6次分裂後進入桑葚期、囊胚期、擔輪幼蟲,受精後18~24h進入D形幼蟲階段。三角蛤屬類胚胎髮育的時間與貝類的種類、海水鹽度和溫度密切相關。

化石研究

三角蛤是雙殼綱中的活化石。它們的祖先可追述到奧陶紀,但在接下來的物種大滅絕中這個科里只有兩個屬倖存下來。到了新生代,兩個屬中的一個Eotrigonia也滅絕了, 如今只剩下了唯一的一個屬Neotrigonia。
而這個屬系列,也只留下了五六個種(也有裂種者稱十一個種),它們都生活在南澳大利亞。不過常見的只有兩種,還有兩種至今也只發現一枚標本。 澳大利亞是個神奇的地方,活化石多,陸地的、海洋的都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