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樓村

三角樓村,位於坑梓街道西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1.6千米。相鄰自然村有西坑村、盤古石村。地處深圳東北部低山丘陵地帶;村旁有尖峰嶺、蘇毛坪、觀音徑山,最高海拔250米;阿婆叫瀝河從村西南流過。始建於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據村史記載,該村黃氏先祖黃國棵育有一女四子,依祖訓,四子應在此地各占一角建樓,但老四立志要外出發展,故只建有三角。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香港聯新公司長途汽車途經此地,立一公交站為三角樓站,故名三角樓村;又因該村位於松子坑水庫的一座無名山與坑梓之間,宛若一條長龍,形如一條長山溝,故又名長龍或長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角樓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坑梓街道老坑社區
  • 地理位置坑梓街道西南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四區;1957年12月,屬坪山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坪山公社;1961年7月,屬坑梓農場;1963年1月,屬坪山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葵涌區坪山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坪山公社;1983年7月,屬坪山區;1986年10月,屬坑梓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坑梓鎮;2004年,屬坑梓街道;2009年6月至今,屬深圳市坪山新區坑梓街道老坑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黃姓。明末,黃氏先祖從嘉應州興寧(今廣東梅州)遷移至惠州府歸善縣白馬碗窯,再從白馬碗窯遷居坪山高寨子,後又遷到坪山江邊村;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從坪山江邊村遷移至坑梓;清乾隆二十五年遷至此地。
2015年末,戶籍人口84人,其中男性33人,女性51人;80歲以上2人,最年長者94歲(女)。非戶籍外來人口約15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8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約10人,主要分布在美國。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番薯、花生、甘蔗等。20世紀80年代初期,引進“三來一補”企業,村經濟開始轉型。1999年3月成立三角樓經濟合作社。2004年實行村改居,三角樓村設為三角樓居民小組,村民成為城市居民。現村集體經濟以廠房出租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分紅、房屋出租、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等。傳統(節慶)食品有客家茶果,用糯米和艾葉製作而成。
瀋海高速G15線、省道S359線深汕路、吉康路、鴻祥路經過該村。1972年通電,1987年通自來水,1993年通電話,1997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01年通網際網路。村內建有三角樓公園、籃球場和健身路徑。
該村黃氏族人參與了歷屆黃氏族譜的編修,最新族譜為2014年由坑梓黃氏宗親聯誼會續修的《深圳坑梓黃氏族譜》。
該村現存傳統建築為三角樓,又名國樑公大廈。清乾隆二十五年,黃國樑創建有三個角樓的客家圍屋,村民以其有三個角樓而稱此圍屋為三角樓。抗日戰爭時期被日本軍隊拆毀其中兩角樓,僅留一角樓,後坍塌。改革開放時期,村民陸續遷出三角樓圍屋,在周邊建房。現圍屋大部分已損毀,僅剩殘垣斷壁。
黃國樑夫婦之墓原在坑梓老虎窩(現龍田國小附近),後黃國樑衣冠冢及墓碑一起遷至龍田墓園,墓碑至今有100多年歷史。每年重陽節,移居在外的村民和當地村民會各自準備好“三牲”等,陸續到墓園祭祖。祭拜結束後,全村人聚集於村委大樓前共享大盆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