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帆蚌瘟病

三角帆蚌瘟病

三角帆蚌瘟病的病原體為三角帆蚌瘟病病毒(HcPV)。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角帆蚌瘟病
  • 病原體:三角帆蚌瘟病病毒
  • 病原體形狀:球形或類球形
  • 症狀:對水的淨化能力減弱等
病原,症狀,流行情況,診斷,預防措施,治療方法,

病原

病毒顆粒為球形或類球形,直徑為40-296納米,多數為60-120納米;病毒外被厚7.9納米的脂質囊膜,表面布滿長10-12納米的棒狀突起,內嵌有直徑20-30納米的砂樣顆粒。核衣殼由串珠狀物構成,在包裝入病毒前呈桿狀核衣殼,直徑10-12納米,長度30-1 000納米不等;以後經3-5個圈的螺旋化,成為直徑40-70納米的螺旋管核衣殼,包裝在病毒中。該病毒屬於砂粒病毒科(又稱嵌砂樣病毒科)。在病蚌的肝、胃腸細胞的胞漿內有大量嗜酸性病毒包涵體,包涵體呈圓形或卵圓形,直徑6-10微米。

症狀

發病初期,三角帆蚌的匍匐運動消失,對水的淨化能力減弱,進水口和排水孔的纖毛收縮,排糞減少,噴水無力,閉殼肌收縮無力,貝殼不能緊閉,對外界刺激反應遲鈍,斧足緊縮不能伸展。疾病後期,不排糞,有少量灰白色黏液附著於排水孔,最後張殼死亡。病死蚌的體液清澈,病程長者極度消瘦,消化腺腫脹多汁,腸道輕度水腫,晶桿體嚴重萎縮或消失,最後病蚌因消化系統壞死和消化功能喪失而死亡。
三角帆蚌瘟病三角帆蚌瘟病

流行情況

三角帆蚌瘟病是我國長江中下游淡水珍珠培育地區的一種嚴重疾病。危害l足齡以上的三角帆蚌,當年繁殖的三角帆蚌不發病,同一水體的褶紋冠蚌、卵圓蚌及魚、蝦等水產動物都不感染髮病。集中流行於夏秋季節,發病當年的死亡率可達80%左右,存活下來的三角帆蚌在下一個發病季節仍會繼續死亡,連續2-3年死亡率接近100%。自然接觸感染,在密切接觸l周后開始出現死亡;插片過程的暴發性死亡,發生在插片後半個月左右。人工注射除菌病毒懸液,經l周后開始出現死亡。病程的長短與水溫呈負相關。

診斷

(1)根據症狀及流行情況進行初步診斷。
(2)對病變組織切片,在胞漿內看到嗜酸性包涵體,可作出進一步診斷。
(3)對病變組織進行超薄切片,透射電鏡觀察,在細胞漿及內漿網中看到球形或類球形病毒顆粒,有囊膜,表面布滿棒狀突起,內嵌砂狀顆粒等,可作出更進一步診斷。
(4)根據病蚌酯酶同工酶的變化,作為早期診斷的一個很好的生化輔助指標。
(5)根據病蚌胃組織的α—磷酸甘油脫氫酶同工酶的酶帶著色大大加深,活性增加10倍以上,且出現在疾病感染早期,隨著病情發展而更加明顯,變化規律穩定,重複性好,靈敏度高,因此可作為早期診斷的一個很好的生化輔助指標。

預防措施

(1)嚴格執行檢疫制度,不從疫區購進母蚌及幼蚌,要從非疫區選購健壯的母蚌,在安全的水體中進行自繁自養。
(2)清除水底過多淤泥,並用生石灰消毒,嚴格控制水源。
(3)培養當地的插片人員,提高插片技術,嚴格無菌操作,用營養液滴小片,增加小片活力,插片後,每隻手術蚌注射治鱉靈2號,每千克蚌注射3毫升。手術後1個月內,不施糞肥而改潑豆漿、光合細菌。
(4)加強飼養管理,合理混養和密養,及時施肥和灌注清水,定期遍灑生石灰,保持池水呈弱鹼性,水呈黃褐色或黃綠色,提高蚌體抵抗力。
(5)每隻蚌注射0.2-0.4毫升蚌瘟滅活疫苗進行預防。注射部位在斧足和內臟囊交接處刺入,疫苗注入內臟囊,入針要淺,一般為2-3毫米。

治療方法

目前尚無理想的治療方法,在疾病早期採用下列治療方法有一定療效:
(1)用血卟啉衍生物及中草藥、(肉桂、板藍根、青黛等)合劑進行注射治療,有一定效果。
(2)全池遍灑水產保護神,每立方米水體放藥0.2毫升,隔天1次,連潑3次;或用海綿吸足水產保護神後吊掛在吊養的網夾上。同時投餵過濾豆漿加水產保護神,連餵6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