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西村是北京市朝陽區東部三間房鄉的一個村落。三西村早些年還是一個純以種植蔬菜為主的郊區,由於基礎設施落後,三西村的田間地頭到處都蓋著簡易廁所,遠遠就能聞著味,來這裡的人都戲稱生產大隊是糞坑隊。可隨著北京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遠郊變成了近郊,三西村也在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三西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北京市
- 地理位置:北京市朝陽區東部
簡介,自然資源,經濟發展,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
簡介
三西村是北京市朝陽區東部三間房鄉的一個村落。說它是村不如說它更像一個大社區,因為三西村已經沒有傳統觀念中那些靠天吃飯,以種地為生的農民了,取而代之的是在村辦企業做工的工人,自謀職業尋求發展的商人,A級寫字樓工作的白領……而這些人他們又確確實實的都是三西村的農民。
自然資源
三西村早些年還是一個純以種植蔬菜為主的郊區,由於基礎設施落後,三西村的田間地頭到處都蓋著簡易廁所,遠遠就能聞著味,來這裡的人都戲稱生產大隊是糞坑隊。可隨著北京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遠郊變成了近郊,三西村也在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如今三西村的農業人口只有530人,只占全村戶籍總人口的一半,村域經濟已經脫離一產,原來到處都是糞坑的田地都已經變成了綠化林,形成了以三產服務業為主導的經濟體系,個體經濟占70%,全年可實現產值4500萬;特別是近兩年,村集體經濟每年都在以40%速度遞增,年收入也達到460萬元。
經濟發展
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也使得農村勞動力就業問題面臨新的挑戰,由於村里收回了土地,農民雖然失去土地但並沒有將依靠集體的觀念轉變:髒活累活不乾,離家遠了不乾,收入太低也不乾。很多農民等著村里往村辦企業安排,可村辦企業崗位畢竟有限,如何讓村民安心就業成了村幹部的心病。
此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村委會無論召開什麼會都要向村民們講述就業問題,苦口婆心引導他們走出去,可效果都不甚明顯。經過村幹部的走訪,終於了解村民們不願出門的心態:怕出了集體的門就不好回來了,享受不了集體經濟的福利待遇。經過一番思考,三西村村委會提出了以“保障促就業,用就業來保障”的方案,村里制定了勞動力管理辦法,明確規定自謀職業的村民,除可享受與在村里工作人員一樣的福利待遇外,每月均可享受就業補貼;同時與今年4月,出資40萬將189名農村勞動力通過勞務派遣組織納入城鎮社會保險,消除村民們的後顧之憂。三西村的“先保障,後就業”方案獲得了成功,農民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很快在村里掀起一股學技能找工作的風氣,而不少人通過走出去工作,獲得了單位給上的保險,減輕了村集體的經濟壓力;而村里準備將這部分資金抽取一部分出來,再獎勵給個人,以鼓勵更多村民“朝外走”,從而獲得雙贏。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29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44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3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8%、8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0戶(分別占總數的24.4%和22.2%)。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8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8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2輛,機車5輛。
全村建有小水窖4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7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1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5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2.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8萬元,占總收入的24.6%;畜牧業收入17.5萬元,占總收入的53.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70頭,肉牛50頭,肉羊20頭);林業收入0.5萬元,占總收入的1.5%;第二、三產業收入6.5萬元,占總收入的20%;工資性收入7.8萬元,占總收入的24%。農民人均純收入1356元,農民收入以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9人(占勞動力的26%),在省內務工33人,到省外務工6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會澤縣;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0.8%。該村發展冬早蔬菜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林果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45戶,共鄉村人口201人,其中男性101人,女性100人。其中農業人口201人,勞動力150人。該村有漢族201人。
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93人,參合率96%;享受低保6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娜姑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鎮衛生院8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1戶,占農戶總數的2.2%。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石門坎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娜姑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3公里,距離中學8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0人,其中小學生31人,中學生9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56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0.6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黨員總數4人,黨員中男黨員4人,該村設有團支部1個,團員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