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裂葉犁頭尖

三裂葉犁頭尖

三裂葉犁頭尖,中藥名。為天南星科植物馬蹄犁頭尖Typhonium trilobatum (L. ) Schott 的塊莖。分布於廣東、廣西、雲南各省區的熱帶地區。具有散瘀,止血,消腫,解毒之功效。常用於毒蛇咬傷,疔瘡。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三裂葉犁頭尖
  • 別稱:馬蹄犁頭尖、山半夏、野半夏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天南星目
  • :天南星科
  • :犁頭尖屬
  • :馬蹄犁頭尖
  • 分布區域:廣東、廣西、雲南
  • 採收時間:夏、秋季採挖
  • 用量:外用適量
  • 毒性:有毒(《全國中草藥彙編》)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炮製,一、採集加工,二、炮製方法,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塊莖。

性味

味苦、辛,性溫。

歸經

歸肝、腎經。

功效

散瘀,止血,消腫,解毒。

主治

用於毒蛇咬傷,疔瘡。

相關配伍

治毒蛇咬傷:三裂葉犁頭尖塊莖差不多指頭大,搗爛加白酒絞汁,內服。其渣外敷創口四周。(《藥用植物彩色圖譜》)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

使用注意

本品如用於內服,應制過。製法與半夏同。
孕婦忌服,未經炮製,不可內服。

炮製

一、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挖,洗淨,鮮用或曬乾。

二、炮製方法

1、生三裂葉犁頭尖:除去雜質。用時搗碎。
2、清三裂葉犁頭尖:取淨品,大小分開,用8%白礬溶液浸泡,至內無乾心,口嘗微有麻舌感,取出,洗淨,切厚片,乾燥。每半夏100kg,用白礬20kg。
3、姜三裂葉犁頭尖:取淨品,大小分開,用水浸泡至內無乾心時,另取生薑切片煎湯,加白礬與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半乾,切薄片,乾燥。每半夏100kg,用生薑25kg。
4、法三裂葉犁頭尖:取淨品,大小分開,用水浸泡至內無乾心,取出;另取甘草適量,加水煎煮二次,合併煎液,倒入用適量水製成的石灰液中,攪勻,加入上述已浸透的淨品,浸泡,每日攪拌1-2次,並保持浸液ph值12以上,至剖面黃色均勻,口嘗微有麻舌感,取出,洗淨,陰乾或烘乾。每半夏100kg,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

形態特徵

馬蹄犁頭尖:塊莖近球形或長圓形,密生長5-10厘米,具少數鬚根的肉質根。葉2-4,葉根長25-35厘米,下部具寬鞘;幼株葉片戟形,前裂片三角形,長4厘米,基部寬2厘米;後裂片狹披針形,長3.5厘米,基部寬5毫米。多年生植株葉片輪廓寬心狀卵形,3淺裂或深裂,中裂片卵形或菱狀卵形,漸尖,有時具細尖頭,長10-15厘米,寬6-11厘米,側裂片斜卵形,長8-13厘米,外側常耳狀外展;中裂片側脈約10對,斜伸,常分叉,集合脈2條,細脈網狀。花序柄長5-10厘米。佛焰苞淡紫色帶綠色,內面紫色,管部長圓形,長2.5-3.5厘米,粗1-1.5厘米;檐部長卵狀披針形,漸尖,長15厘米以上,外面乾時綠白色,因表皮細胞密布銀色骨針狀結晶體而發亮,內面紫紅色,展開寬5-8厘米。肉穗花序:雌花序短圓柱形,長約7毫米,子房黃綠色,柱頭紫色;中性花序長2.8厘米,下半部具花,上半部無花,中性花黃色,線形,長約7毫米,捲曲;雄花序粉紅色,長1.25-1.7厘米,粗約5毫米;附屬器紫紅色,長圓錐形,具短柄,基部粗4-7毫米,長5-12厘米,直立。花期5-7月。

生長環境

生於熱帶海拔650米以下芭蕉林、灌叢、草地、荒地、路旁。分布於廣東、廣西、雲南各省區的熱帶地區。

相關論述

1、《全國中草藥彙編》:“三裂葉犁頭尖(野半夏)可祛風寒,消腫,止痛。”
2、《新華本草綱要》:“塊莖:味辛,性溫,有毒。有祛風寒,補血氣的功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