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紀事本末

三藩紀事本末

楊陸榮,字采南,江蘇青浦人,於康熙五十六年寫成《三藩紀事本末》。由於他撰寫此書是站在清朝統治者的立場上,當然奉清朝為正朔,視南明諸朝為僭號,所以把南明弘光隆武永曆等三個王朝看作是割據作亂的藩王,所以,該書名字為《三藩紀事本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藩紀事本末
  • 作者:楊陸榮
  • 地區江蘇青浦人
  • 寫成時間康熙五十六年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記載南明史事的史書,共四卷,二十二篇,清代楊陸榮撰寫。
書中對各地抗清行為大加指責,貶抑之辭觸目皆是。與此相反,對清朝統治者作者卻頗多頌諛之詞,稱清軍為“王師”,稱清朝為
“天朝”,可就是這樣為滿清歌功頌德的書也沒能逃脫被滿清文字獄禁毀的命運。
《三藩紀事本末》共四卷二十二篇,每卷每篇內容均相對獨立,互不連線。第一卷記載的是南明各王朝內部的一些史事,包括《三藩僭號》、《四鎮》、《兩案》、《馬阮之奸》四篇,其內容主要是南明弘光、隆武,永曆三個小朝廷從建立到覆亡的簡單經過以及王朝內部的宮廷內幕及軍政要事;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記載的是清軍平定南明抗清政權的經過以及全國各地(包括南明王朝軍隊,張獻忠,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餘部以及台灣鄭成功率領的軍隊)抗擊清軍的事跡。全書詳細而系統地記述了南明史事的方方面面,為研究明末歷史留下了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同時該書疏漏較多,有許多記載都是根據耳目傳聞,且未經一一核實,所以書中多有不真實可信、與事實有出入之處。
卷一《三藩僭號》篇簡單記敘了福王朱由崧弘光政權、唐王朱聿鍵隆武政權、桂王朱由榔永曆政權三個南明小朝廷從建立到覆亡的經過,筆墨簡省,與正史出入不大;《四鎮》篇記述了明朝黃得功、劉澤清、高傑、劉良佐四位總兵在抗清鬥爭中的行為及結局。這四位總兵在起兵抗擊清軍的過程中,並不以國事為重,而是紛紛加固自己的地方勢力。大敵當前,他們並不同仇敵愾、奮勇殺敵,相反,卻是互相牽制,彼此爭鬥殘殺,而且軍紀鬆懈,縱兵排擾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最後,高傑被河南總兵許定國設計殺害;劉澤清投降清朝卻被處以最殘酷的磔刑;劉良佐投降清朝;黃得功被劉良佐部下射殺而亡。
另外,該篇還涉及抗清明將史可法之事。根據作者記載,史可法駐守揚州時,清軍曾寫信給史可法,勸其投降,史可法則回信表示,願與清朝軍隊聯合,一起討伐李自成的農民軍,以為明朝報仇。是否真實可信,有待考證,極可能是作者附會之辭。因為史可法是歷史上有名的抗清名將,極具民族氣節,是不可能同意投降清軍的。《兩案》篇記載的是清順治二年,王之明假冒崇禎帝太子案和假冒福王故妃童氏案兩樁案件。假冒太子一案,馬士英力辯其偽案,但左良玉,劉良佐、袁繼成諸將領卻以為真,左良玉甚至聲稱奉太子密詔,舉兵南下。
《馬阮之奸》篇記載的是馬士英勾結阮大鋮把持朝政,結黨營私、致使政綱紊亂,政治敗壞的事情。篇中詳細記載了明將左良玉起兵從武昌南下。痛斥其禍國之罪,列數其“罪不容於死”的七大罪狀”“利災擅權,事事與先帝為難”;“賣官鬻爵,殆無虛日”,“已為首輔,猶復掌樞”,又“引其腹心阮大鋮為添注尚書……各操眾兵,以為呼應”,“陛下選立中宮,典禮攸關。士英居為奇貨,先擇其尤者以充下陳”,“私買歌女,寄養阮大鋮家,希圖進選,計亂中宮”;“進優童艷女,損傷(陛下)盛德,每對人言,惡則歸群”;“睚眥殺人……深埋陷阱,將生平不快意之人,一網打盡”,“遍布私人,凡陛下一言一動,無不窺視”。左良玉的起兵,打的是“清君側”的旗號,“稱奉太子密詔”,馳檄遠近,聲討馬士英禍國殃民之種種罪狀。
而與此同時,清兵也向弘光抗清政權發起了進攻,弘光朝如此腹背受敵,再加上內部的腐敗不堪,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為了挽救弘光政權,許多文武官員主張應盡棄前嫌,團結一致,共同對外,而馬士英卻繼續內爭,派大量兵力在黃得功率領下擊敗了左家軍。緊接著,在揚州之戰中,史可法陣亡,清兵得到了長江邊上當南北要衝的軍事重鎮揚州。五月五日,清兵進至揚子江,九日,清兵渡江。十日,弘光帝逃跑,連皇太后都不知道。十一日,馬士英也帶上皇太后,出走浙江,奔至紹興。王思任寫信給馬士英,信中痛斥其禍國殃民之罪行,第二年八月,馬士英終被清軍所殺。
卷二《王師平南浙》、《王師平閩》、《金王收江右》、《李成棟平粵東》諸篇記載的是清軍先後攻戰江蘇、浙江、福建、廣西等地的始末,其中涉及了江陰屠城、嘉定屠城、松江屠城等,但僅一筆略過,而對於清軍在攻克城池中的作戰情況,則語多詳細,且頗多讚頌美飾之語。《魯蕃據浙東》記載的是1645年底繼弘光帝逃亡,弘興政權覆滅後,魯王朱以海監國,定都紹興,在浙江聚集各路義師堅持抗清,最終歸於失敗的經過。《益藩擾湖東》記載的是益王朱由本及傅鼎銓、揭重熙等在江西建昌一帶堅持抗擊清軍的事跡。
卷三《楊劉萬殉贛》記載了清將楊廷麟、劉同升、萬元吉三人在江西一戰中受到抗清義軍的堅決抵抗而兵敗身亡的經過;《金王之亂》記載的是曾為清朝立下赫赫戰功的明朝將領金聲棟、王得仁因功高賞薄且受到清廷監視,而在一六四七年正月在江西南昌舉兵起事,傳檄告全省,江西復歸明朝一事。《王師南征》民載的是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位將領率領清軍南下湖南進而攻下廣西的戰鬥情況。《何騰蛟殉焚》、《瞿式耜殉粵》記載的是永忠朝大將何騰蛟在湘潭抵抗清軍戰敗而亡以及瞿式耜在桂林保衛戰中以身殉國的情況。
《孫李構隙》、《孫李奔北》記載的是永曆王朝內部大臣爭鬥的事情。書中寫孫可望擅權專政,企圖篡奪王位,永明王則以另一位大臣李定國後援,牽制孫可望。因為孫可望,李定國二人均為大西政權軍隊餘部,兩人因為皆欲執行“扶明”政策而投奔永曆王朝。後來孫、李二人為國事而發生衝突,在李定國遷永明王入雲南後,孫可望開始進攻雲南,其部將白文選投奔李定國,使孫可望在交水之戰中大敗,後又偷襲雲南省城一戰中實力被大舉消滅,只好降清。孫可望降清後,盡把大西政權餘部底細告訴清軍。永曆十二年(即順治十五年)底多尼、越布泰、吳三桂、洪承疇等分三路攻打雲南省城,十二月十五日,李定國扈從永明王西逃,經楚雄、大理、永昌等地後逃入緬甸國。
卷四《永明入緬》、《檄緬取王》記述李定國、白文選護送永明王(即永曆帝,編者)進入緬甸後,清軍窮追不捨。不久,吳三桂傳檄緬甸:“令執由榔以獻”。緬甸王在永曆十五年(公元1661年)七月,製造了有名的■水事件。十二月初三,緬甸人將永明王及其王妃一起送入清兵營中。同月,吳三桂等帶著永曆帝班師回國。《蜀亂》記載的是張獻忠在四川的大西政權以及李自成大順政權餘部在四川繼續堅持抗清鬥爭的事跡。《鄭成功之亂》記載的是鄭成功台灣抗清政權建立覆亡的始末。在永曆抗清政權以大西軍餘部為支柱而存在於雲貴及流亡到緬甸的同時,東南地區還有以鄭成功為領導的抗清武裝在繼續堅持鬥爭,鄭成功先是拒絕招降並以談判為手段拖延時間、聚集兵力糧餉,接著又在江東橋、閩南等戰役中大敗清軍,堅守東南沿海一帶。
公元1661年二月,鄭成功率領水師向台灣進發,經過水陸激戰成功地從荷蘭殖民者中收復台灣,進而設立了比較健全的政權機構,改赤嵌地方為東都明京,設一府二縣。公元1662年,年僅三十九歲的鄭成功病重而亡。其子鄭經繼位,公元1681年,鄭經去世,三天后其次子鄭克■在岳父馮錫范支持下在爭奪王位繼承權的鬥爭中取勝,繼位延平王。年僅十二歲。清廷抓住台灣政權當時“文武解體,主幼國虛”的可乘之機,於公元1683年六月在施琅的率領下,由銅山出發正式開始攻打台灣。八月十五日,鄭克■降清,十月六日,鄭克■登舟離台,十二月至北京,被封為漢軍公。另外,該篇中也插入了對清初“三藩之亂”的記載。公元1673年(即康熙十二年),吳三桂、耿精忠、尚之信舉兵反清,耿精忠派人去台灣請鄭經出師相助,後兩人反目,耿精忠最後重又剃髮降清。
《三藩紀事本末》記述頗為詳盡系統,對南明三朝幾種政治勢力之間的軍事,政治交鋒交待得井然有條,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南明史書,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與其他為清朝所禁的有關明末歷史的史書不同的是,作者楊陸榮是完全站在清朝統治者的立場上寫成這部史書的。作者在述史過程中,完全以清王朝為正朔,以順治、康熙等紀年;視南明諸朝為僭號,將弘光帝、降武帝、永曆帝等都以“王”呼之,並將他們看作是割據作亂的藩王,同時,對於明末的抗清鬥爭,一律稱為“亂”(如《蜀亂》)。載張獻忠,李自成餘部抗清事;《鄭成功之亂》載鄭成功抗清之事,且在行文中對他們的抗清行為大加指責,貶抑之辭觸目皆是。與此相反,對清朝統治者作者卻頗多頌諛之詞,稱清軍為“王師”,稱清朝為“天朝”。
在卷首自序中,作者寫道:“有明諸藩,誠思復仇之大德,痛余氛之未除,憑藉威靈,共剪殘孽。迨乎罪人斯得,藉土來歸,庶几上順天心,下從民願,庶德量力,計無逾此。”“向也以全盛之天下授之群盜,今也以殘破之疆土衡抗天朝,天既厭明德,尚思鋌而走險,豈惟違乎仁,悖乎義之爾載!抑亦不智甚矣。”反映出他迂腐的歷史觀。雖然如此,但該書依然沒逃脫被禁毀的命運。因為《三藩紀事本末》既為史書,就必然會記載歷史事實,也勢必會反映出一些真實的情況。比如,書中所記的江陰屠城、嘉定屠城、松江屠城等史事,雖然楊陸榮為清統治者諱,僅一筆帶過,但也畢竟是在歷史上留下了清軍暴行的種種罪證,這自然是為清朝統治者所忌諱的。
另外,作者雖然對清統治者多加粉飾,但在記錄歷史事件中也不可避免涉及到大批殉難的抗清義士的感人事跡,比如何滕蛟,瞿式耜等人。在這一意義上,我們也可以說《三藩紀事本末》是一部有重要史料價值的史書。
關於本書的史料來源,作者在《凡例》中稱:“是編雖雜采《劫滅》、《浮海》、《甲子》、《江人事》、《江灘》、《世是》、《遺聞》、《編年》、《遂志》等書,然一以王大司農奉旨分編之史傳(指王鴻緒的《明史稿》)為正,故與野史所載,微有同”。而在實際上,該書疏漏較多,有許多記載都是根據耳目傳聞,且未經一一核實,所以書中多有不真實可信、與事實有出入之處。比如,書中說艾南英系自縊殉節而死,而《明史·文苑傳》中則記載其系因病而亡。書中說魯王浙東政權覆滅後流之海上投奔鄭成功,鄭成功卻將其投入海中溺死。而根據許多史書的記載,魯王朱以海投奔鄭成功後,鄭成功雖然未將其奉為正統,但仍然以宗藩之禮待之,優厚有加,直至鄭成功去世,他依然受到鄭成功之子鄭經的禮遇。而且,同享鄭氏禮遇的明朝宗室有近二十家之多,絕無鄭成功溺死魯王之事。
《三藩紀事本末》成書於康熙五十六年,現存有康熙五十八年本、借月山房匯抄本、明季野史本和叢書集成本。

作品目錄

卷一
三藩僭號
三藩紀事本末
四鎮
兩案
馬阮之奸
卷二
王師平南浙
王師平閩
金王收江西
李成棟平粵東
魯藩據浙東
益藩據湖東
卷三
楊劉萬殉贛
金王之亂
王師南征
何騰蛟殉楚
瞿式耜殉粵
孫李構隙
孫李奔北
卷四
永明入緬
檄緬取王
蜀亂
鄭成功之亂
雜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