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雌雄二型性。
雄螢體長1厘米。頭黑色,突出於前胸背板。觸角黑色,絲狀,11節。複眼發達,幾乎占據整個頭部。前胸背板淡粉色,兩側半透明;前緣圓形,兩側近乎平行,後緣角接近90度。鞘翅黑色,末端邊緣粉紅色。胸部腹面黑褐色,足均為黑色。腹部黑色,發光器兩節,乳白色,帶狀,位於第6及7腹節,第二節發光器較第一節短且寬。
雌螢體長0.7厘米。體色與雄蟲相似。膜翅退化,僅有一對淺褐色短小翅牙,鞘翅完整。發光器乳白色,兩點,位於第6腹節。
幼蟲體長1.6厘米。褐色。前胸背板尖梯形,前胸背板至後胸背板依次加寬。腹部側面急劇延長,末端尖銳。發光器乳白色,小,圓形,位於第8腹節。
棲息環境
幼蟲陸生,成蟲棲息在植被豐富、土壤濕潤的區域。產卵位置會選在莖葉多且足夠用於遮蔽卵的地方。
生活習性
幼蟲陸生,捕食小型蝸牛。每年四月中旬至六月,成蟲羽化。雄螢在夜晚飛行發光,雌螢無法飛行,在草尖爬行。雌、雄螢均發出單脈衝的閃光。16℃時,雄螢閃光0.6秒,間隔0.5秒;雌螢閃光0.2秒,間隔0.3秒。卵期27天。
分布範圍
四川省(如峨眉山、樂山、天台山等地);湖北省;浙江省。
繁殖方式
三葉蟲螢雌蟲產卵前會先尋找適宜產卵的地方(多數為潮濕的苔蘚,非常少數為土壤縫隙中或有個別卵產於低矮植物下的亂石邊緣);之後,在莖葉多且足夠用於遮蔽卵的地方產卵。
產卵時,雌蟲尾部伸長呈彎曲狀,將尾部置於苔蘚叢中或泥土上,連續單頭產下顆粒狀的卵。在室內條件下卵多數為散產,但在野外,卵常聚集成一叢或成簇排列(圖 6)。產卵時多數雌蟲不會到處走動。
雌蟲可多次產卵,但初次產卵即第一次產卵時數量最多,後期產卵數量則隨產卵的次數增加而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