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攀援狀亞灌木。莖疏被脫落性淡黃色長毛。羽狀複葉具3小葉;托葉卵狀披針形,長5-10毫米,有縱線紋;葉柄長4-11.5厘米;小葉薄紙質,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長4-11厘米,寬1.5-2.3(和台腳5)厘米,先端鈍或鈍急尖,稀為短漸尖,具小凸尖,基部圓形,上面綠色,無毛,下麵粉綠色,被疏毛或有時無毛;側脈每邊7-11條,在下面明顯凸起;小托葉線狀披針形,長3-7毫米,具線紋,其中側生小台抹戲葉的小托葉常較頂生小葉的稍大;小葉柄短。花大,通常單朵腋生,在花梗基部具4-5個苞片,稀更多或較少;苞片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約2-4毫米,有線紋;小苞片著生於花萼的基部,形狀與苞片相仿,但較大,長5-8毫米;花萼大,筒狀,膜質,有縱條紋,通常無毛,裂片5,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約為管長的1/3至2/3,先端長漸尖;花冠淺藍色或紫紅色,長可達5厘米,旗瓣寬橢圓狀或近倒卵狀,基部漸狹成柄,翼瓣與龍骨瓣相似而近等長,遠較旗瓣短,具細長鍵全淚的瓣柄;雄循鞏剃邀蕊二體;子房轎阿及花柱有長柔毛。莢果長圓形,長2.5-4.5厘米,寬約8毫米,先端具喙,幼應拳宙時有疏柔毛,後變無毛;種子2-4顆,近圓柱形,黑褐色。花期6月。
生長環境
常生長於海拔1000-2000米的山坡路旁灌叢或疏林中。
分布範圍
產自雲南及廣西(隆林)。印殃櫻頸台度、緬甸、寮國、越南以及北美洲亦有分布。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近危(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