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葉蔓荊,直立灌木,高達5米,有顯著基幹,具香味;小枝四棱形,被灰白色平貼微柔毛。小葉3枚或在花序下部或新條基部退化為1小葉;小葉無柄,倒卵形至長圓形或披針形。圓錐花序頂生,全部被灰白色氈狀絨毛;萼鐘形,頂近平截;花冠藍紫色;花柱無毛,子房無毛。核果近圓形,紅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三葉蔓荊
- 拉丁學名:Vitex trifolia Linn.
- 別稱:蔓荊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木蘭綱
- 目:唇形目
- 科:馬鞭草科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相關信息,
形態特徵
小葉3枚或在花序下部或新條基部退化為1小葉;小葉無柄(稀頂生小葉基部下延成柄),倒卵形至長圓形或披針形,鈍或微尖,稀突然短漸尖,基部楔形,稀圓鈍,全緣,中間的1枚小葉較大,長4—7厘米,寬1.5-3厘米,表面綠色,乾時轉黑色,無毛或密被微伏柔毛,背面密被灰白色氈狀絨毛,中肋表面下陷,背面隆起,側脈約8對,兩面均微隆起,略顯,網脈極細,背面可見;葉柄長0.8—2.8厘米,表面有溝槽,被毛同小枝。圓錐花序頂生,全部被灰白色氈狀絨毛,長5—15(-20)厘米,徑達5厘米,由小傘傘狀花序組成,下部者長1—3厘米,稀疏,少花,具梗長5—15毫米;萼鐘形,頂近平截,5棱,長約(2)-3-(3.5)毫米,5齒極小;花冠藍紫色,長8—10毫米,喉部具白髯毛,內面在花絲基部被柔毛;雄蕊伸出於花冠外;花柱無毛,子房無毛。核果近圓形,紅色,乾時轉黑,具腺點,長5—6.5毫米,徑約5毫米,宿萼約為果長的1/2,密被灰白色氈狀絨毛,常在一側撕裂。
分布範圍
常見於雲南東南至西南地區,海拔300—1600米的濕潤疏林中或路邊村寨附近。我國廣東、廣西、福建、台灣等省有分布。自馬斯克林群島、印度經中南半島、馬來西亞至玻里尼西亞等舊大陸熱帶地區均有。
主要價值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葉或果實入藥治神經性頭痛,截瘧。臨滄區收購作蔓荊子用。
相關信息
Vitex trifolia L. f.--馬鞭草科Verbenaceae
落葉灌木,罕為小喬木,高達5m,具香氣;嫩枝四方柱形,密被細柔毛,老枝逐漸轉圓,被稀疏柔毛。葉片厚紙質,通常為3小葉的複葉,但在同一枝條的上部或下部有時為單葉,葉柄長3~5cm;小葉無柄,倒卵形或倒披針形,頂端急尖或鈍,基部楔形,全緣,上面綠色,乾後發黑,多少被柔毛,下面密被粉白色短絨毛,側脈每邊5~8條;中部小葉長2.5~9cm,寬1.1~3cm,基部狹窄,下延,具長1~3mm的短柄;兩側小葉無柄。頂生圓錐花序由聚傘花序組成,長3~15cm;花萼鐘狀,頂端近平截,寬3mm,果後增大,常在一側撕裂;花冠蘭紫色,筒部長約6mm,外面密被粉白色微柔毛,頂端5裂,二唇形,下唇中間的裂片最大;雄蕊4,長約4mm,著生於冠筒中部而伸出;花柱長約8mm ,無毛,外伸,柱頭2裂,子房球形,密生腺點,微被毛。核果球形或倒卵形。花期7~9月,果期9~11月。
生於平原沙地,河灘溪畔及荒地灌叢。分布於廣東、廣西、雲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