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葉委陵菜根,中藥名。為薔薇科委陵菜屬植物三葉委陵菜(Potentilla Freyniana Bomm.)的根。4~10月採挖。生於向陽山坡或路邊草叢中。分布四川、湖南、河北、江蘇、浙江、福建等地。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止血的功效。常用於口瘡、骨結核、瘰癧、跌打出血等病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三葉委陵菜根
- 別稱:山峰子根(《貴州草藥》)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薔薇目
- 科:蕾薇科
- 屬:委陵菜屬
- 種:三葉委陵菜
- 分布區域:四川、湖南、河北、江蘇、浙江、福建等地
- 採收時間:4~10月
- 用量:內服:15~30克;外用:適量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苦,寒。
功效
清熱解毒,散瘀止血。
主治
用於口瘡,骨結核,瘰癧,跌打出血。
相關配伍
1、治骨髓炎:三葉委陵菜根(搗碎)、大薊根各五錢。用水或燒酒燉服,嚴重者連服三個月。另外用半邊蓮二份,榔榆根皮八份,搗爛外敷,每天換藥一次。最後可用三葉委陵萊全草或根搗爛外敷收口,至痊癒為止。(《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2、治蝮蛇咬傷:三葉委陵菜根三至五錢。水煎服或研粉吞服。另取根加醋磨汁,外搽傷處周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克。外用:搗敷或研末撒。
採集加工
4~10月採挖。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約30厘米。主根短而粗,狀如蜂子,鬚根多數。莖細長柔軟,有時呈匍匐狀;有柔毛。3出複葉;基生葉的小葉橢圓形、矩圓形或斜卵形,長1.5~5厘米,寬1~2厘米,基部楔形,邊緣有鈍鋸齒,近基部全緣,下面沿葉脈處有較密的柔毛;葉柄細長,有柔毛;莖生葉小葉片較小,葉柄短或無;托葉卵形,被毛。總狀聚傘花序,頂生;總花梗和花梗有柔毛;花梗上有小苞片;花小,少數,直徑10~15毫米,黃色;副萼5,線狀披針形,萼5,卵狀披針形,外面均被毛;花瓣5,倒卵形,頂端微凹;雄蕊多數,雌蕊多數,花柱側生;花托稍有毛。瘦果小,黃色,卵形,無毛,有小皺紋。花期4~5月。
生長環境
生於向陽山坡或路邊草叢中。分布四川、湖南、河北、江蘇、浙江、福建等地。
相關論述
1、《貴州草藥》:“性涼,味澀微苦。”“清熱,利濕,止痛,補虛。”
2、《浙江民間常用草藥》:“苦,微寒。”“清熱解毒,斂瘡止血。治骨髓炎,外傷出血,蝮蛇咬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