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三聯講壇:"六大名著"導讀
- 類型:文學
-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108045362
- 作者:陳洪
-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頁數:325頁
- 開本:1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三聯講壇:"六大名著"導讀》是在講課稿的基礎上整理而成。講堂上的即興發揮與延伸的話題,使《三聯講壇:"六大名著"導讀》在嚴謹縝密的學術研究風格之外,多了些許感性的親和。聽聽陳洪教授對“六大名著”的評說,或許能幫我們打開另一扇未知的窗。
作者簡介
陳洪,南開大學“南開講席教授”。原南開大學常務副校長。現任教育部中文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教育部學科發展與專業設定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南開大學跨文化交流研究院院長,加拿大里賈納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多校兼職教授。擔任《文學遺產》、《天津社會科學》等報刊編委,《文學與文化》等雜誌主編;中國古代文論學會副會長、中國明代文學學會副會長、天津市文學學會會長等。主要研究範圍包括中國文學批評史、中國古代小說理論、明清小說、文學與宗教及傳統文化諸多方面,著有《結緣:文學與宗教》、《中國小說理論史》、《金聖歎傳》、《中國小說通史》、《佛教與中國古典文學》、《李贄》、《漫說水滸》、《畫龍點睛》、《淺俗之下的厚重》、《滄海蠡得》、《中國古代小說藝術論發微》等。以上著作先後獲天津市社科成果一等獎、教育部社科成果二等獎多次。個人獲國家級教學名師獎、寶鋼獎、國務院授銜專家等榮譽,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畫”;領銜的團隊先後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二等獎。
圖書目錄
課程導言
第一講《三國演義》:民眾眼中的政治軍事史
史官文化傳統與《三國演義》的成書
智謀——《三國演義》的獨特魅力所在
風雲遇合英雄譜
民眾的道義期待
歷史演義的藝術典範
第二講《水滸傳》:正義與野蠻的交響樂
水滸傳的多重解讀
通俗中的厚重——“好漢”的文化內蘊
《水滸》的敘事
從書場到金聖歎
第三講《西遊記》:把宗教遊戲化的奇書
《西遊記》的作者與版本
《西遊記》中的佛與道
超越時代的孫悟空及豬八戒
第四講《金瓶梅》:末世慾海之寫真
社會畫卷與“尋租”描寫
市井“英雄”兩門慶
女性形象和情慾描寫
《金瓶梅》的作者和傳播
第五講《儒林外史》:讀書人命運的悲歌
時代難題與作品主題
精神貴族,俯瞰儒林
諷刺與幽默:吳敬梓的個人風格
第六講《紅樓夢》:味在酸鹹之外的精神盛宴
兩座“紅樓”兩樣“夢”
深情的留戀,無奈的輓歌
無美不歸少女
哲思與詩情
“紅學”紛擾,出路何在
第一講《三國演義》:民眾眼中的政治軍事史
史官文化傳統與《三國演義》的成書
智謀——《三國演義》的獨特魅力所在
風雲遇合英雄譜
民眾的道義期待
歷史演義的藝術典範
第二講《水滸傳》:正義與野蠻的交響樂
水滸傳的多重解讀
通俗中的厚重——“好漢”的文化內蘊
《水滸》的敘事
從書場到金聖歎
第三講《西遊記》:把宗教遊戲化的奇書
《西遊記》的作者與版本
《西遊記》中的佛與道
超越時代的孫悟空及豬八戒
第四講《金瓶梅》:末世慾海之寫真
社會畫卷與“尋租”描寫
市井“英雄”兩門慶
女性形象和情慾描寫
《金瓶梅》的作者和傳播
第五講《儒林外史》:讀書人命運的悲歌
時代難題與作品主題
精神貴族,俯瞰儒林
諷刺與幽默:吳敬梓的個人風格
第六講《紅樓夢》:味在酸鹹之外的精神盛宴
兩座“紅樓”兩樣“夢”
深情的留戀,無奈的輓歌
無美不歸少女
哲思與詩情
“紅學”紛擾,出路何在
序言
對於孟子而言,“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乃人生樂事之一;對於學子來說,遊學於高等學府,親炙名師教澤,亦是人生善緣。惜乎時下言普及高等教育尚屬奢望,大學一時還難望拆除圍牆,向社會開放課堂。有鑒於此,我社精選一批有特色的選修課、專題課與有影響的演講,據現場錄音整理成書,輯為“三聯講壇”文庫,嘗試把那些精彩的課堂,轉化為紙上的學苑風景,使無緣身臨其境的普通讀者,也能藉助閱讀,感知並進而關注當代校園知識、思想與學術的進展動態和前沿問題。
一學校有一學校之學風,一學者有一學者之個性。“三聯講壇”深望兼容不同風格之學人,並取人文社科諸專業領域,吸納自成一家之言之成果,希望以此開放格局與多元取向,促進高校與社會的互動,致力於學術普及與文化積累。
作為一種著述體例,“三聯講壇”文庫不同於書齋專著:以課堂錄音為底本,整理成書時秉持實錄精神,不避口語色彩,保留即興發揮成分,力求原汁原味的現場氛圍。作者如有增刪修訂之補筆或審閱校樣時之觀點變易、材料補充,則置於專辟的邊欄留白處,權作批註;編者以為尤當細味深究或留意探討的精要表述,則抽提並現於當頁的天頭或地腳。凡此用意良苦處,尚望讀者幸察焉。
“三聯講壇”文庫將陸續刊行,祈望學界與讀者併力支持。
一學校有一學校之學風,一學者有一學者之個性。“三聯講壇”深望兼容不同風格之學人,並取人文社科諸專業領域,吸納自成一家之言之成果,希望以此開放格局與多元取向,促進高校與社會的互動,致力於學術普及與文化積累。
作為一種著述體例,“三聯講壇”文庫不同於書齋專著:以課堂錄音為底本,整理成書時秉持實錄精神,不避口語色彩,保留即興發揮成分,力求原汁原味的現場氛圍。作者如有增刪修訂之補筆或審閱校樣時之觀點變易、材料補充,則置於專辟的邊欄留白處,權作批註;編者以為尤當細味深究或留意探討的精要表述,則抽提並現於當頁的天頭或地腳。凡此用意良苦處,尚望讀者幸察焉。
“三聯講壇”文庫將陸續刊行,祈望學界與讀者併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