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系統、嚴謹地立秋了積體電路三維集成的設計技術基礎,包括3-D IC系統的工藝、互連建模、設計與最佳化、熱管理、3-D電路架構以及相應的案例研究,提出了可以高效率解決
基本介紹
- 書名:三維積體電路設計
- 又名:國際機械工程先進技術譯叢
- 作者:華斯利斯
- 譯者: 繆旻
- ISBN:9787111433514
- 類別:機械、儀表工業
- 頁數:209頁
- 定價:57.8
- 出版社:機械工業
- 出版時間: 2013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在21世紀的前十年結束時,基於三維集成技術的“超越摩爾定律”時代就悄然來臨了。具備多個有源器件平面的三維積體電路(3D IC),有望提供結構緊湊、布線靈活、傳輸高速化且通道數多的互連結構,從而為IC設計者們提供突破“互連瓶頸”的有效手段,而且還能夠有效集成各種異質材料、器件和信號處理形式,成為三維集成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本書是世界上三維積體電路設計方面的第一本專著,既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又有較高的可讀性。它系統、嚴謹地闡釋了積體電路三維集成的設計技術基礎,包括3D IC系統的工藝、互連建模、設計與最佳化、熱管理、3D電路架構以及相應的案例研究,提出了可以高效率解決特定設計問題的解決方案,並給出了設計方面的指南。
本書是一本優秀的技術參考書,適用的讀者範圍包括:超大規模積體電路(VLSI)設計工程師,微處理器和系統級晶片的設計者以及相關電子設計自動化(EDA)軟體的開發者,微機電及微系統集成方面的設計開發者,以及微電子行業中對未來技術走向高度敏感的管理者和投資者。本書也可以作為相關專業研究生的教材和教師的教輔參考書籍。
本書是一本優秀的技術參考書,適用的讀者範圍包括:超大規模積體電路(VLSI)設計工程師,微處理器和系統級晶片的設計者以及相關電子設計自動化(EDA)軟體的開發者,微機電及微系統集成方面的設計開發者,以及微電子行業中對未來技術走向高度敏感的管理者和投資者。本書也可以作為相關專業研究生的教材和教師的教輔參考書籍。
目錄
第1章導言1
11從積體電路到計算機2
12互連,一位老朋友4
13三維或垂直集成6
131三維集成的機遇6
132三維集成面臨的挑戰7
14全書概要9
第2章3D封裝系統的製造12
21三維集成12
211系統級封裝13
212三維積體電路13
22單封裝系統14
23系統級封裝技術17
231引線鍵合式系統級封裝17
232外圍垂直互連18
233面陣列垂直互連20
234SiP的壁面金屬化21
243D集成系統的成本問題22
25小結24
第3章3D積體電路製造技術25
31單片3D IC26
311堆疊3D IC26
3123D鰭形場效應電晶體31
32帶矽通孔(TSV)或平面間過孔的3D IC32
33非接觸3D IC36
331電容耦合3D IC36
332電感耦合3D IC37
343D積體電路垂直互連38
35小結42
第4章互連預測模型44
412D電路的互連預測模型44
423D IC的互連預測模型46
433D IC特性的推算49
44小結53
第5章3D IC物理設計技術54
51布圖規劃技術54
5113D IC的單步和多步布圖規劃方法比較55
5123D IC的多目標布圖規劃技術57
52布局技術59
53布線技術61
54版圖工具64
55小結65
第6章熱管理技術66
613D IC熱分析66
611閉合式溫度表達式67
612緊湊熱模型71
613基於格線的熱模型73
62無熱通孔的熱管理技術73
621熱驅動布圖規劃74
622熱驅動布局78
63使用熱通孔的熱管理技術80
631區域受限制的熱通孔插入80
632熱通孔布局技術82
633熱導線的插入85
64小結86
第7章雙端互連的時序最佳化88
71平面間互連模型88
72由單一通孔連線的雙端平面間互連網路93
721平面間互連的Elmore延遲模型93
722平面間互連延遲94
723最優通孔定位95
724對互連線延遲的改善98
73帶有多個平面間通孔的雙連線埠互連100
731雙連線埠網路通孔布局問題的試探式求解103
732雙連線埠通孔布局算法105
733通孔布局技術的套用106
74小結111
第8章多端互連的時序最佳化113
81平面間互連樹的時序驅動通孔布局113
82多端互連的通孔放置試探法116
821互連樹116
822包含單一關鍵電流沉的互連樹117
83互連樹的通孔布局算法117
831互連樹通孔布局算法(ITVPA)118
832具有單一關鍵電流沉互連樹的通孔布局算法(SCSVPA)118
84通孔布局的結果及討論119
85小結123
第9章三維電路架構124
91連線受限三維電路的分類124
92三維微處理器以及存儲器125
921三維微處理器的邏輯模組126
922高速快取的三維設計127
9233D微處理器的架構設計——存儲器系統130
93三維片上網路(NoC)131
9313D NoC的拓撲結構132
9323D NoC的零負載等待時間133
9333D NoC的功耗137
9343D NoC的性能和功耗分析138
9353D NoC設計輔助149
94三維FPGA158
95小結165
第10章案例分析:3D IC的時鐘分配網路167
101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MITLL)3D積體電路製造技術167
1023D電路架構171
1033D電路中的時鐘信號分配176
1031同步電路中的時序特性176
1032測試電路中的時鐘分配網路結構177
104實驗結果180
105小結185
第11章結論187
附錄189
附錄A三維積體電路中門對數目的計算189
附錄B單通孔布局最佳化方法的嚴格證明190
附錄C兩端通孔布局試探法的證明191
附錄D多端網路的通孔放置條件的證明193
11從積體電路到計算機2
12互連,一位老朋友4
13三維或垂直集成6
131三維集成的機遇6
132三維集成面臨的挑戰7
14全書概要9
第2章3D封裝系統的製造12
21三維集成12
211系統級封裝13
212三維積體電路13
22單封裝系統14
23系統級封裝技術17
231引線鍵合式系統級封裝17
232外圍垂直互連18
233面陣列垂直互連20
234SiP的壁面金屬化21
243D集成系統的成本問題22
25小結24
第3章3D積體電路製造技術25
31單片3D IC26
311堆疊3D IC26
3123D鰭形場效應電晶體31
32帶矽通孔(TSV)或平面間過孔的3D IC32
33非接觸3D IC36
331電容耦合3D IC36
332電感耦合3D IC37
343D積體電路垂直互連38
35小結42
第4章互連預測模型44
412D電路的互連預測模型44
423D IC的互連預測模型46
433D IC特性的推算49
44小結53
第5章3D IC物理設計技術54
51布圖規劃技術54
5113D IC的單步和多步布圖規劃方法比較55
5123D IC的多目標布圖規劃技術57
52布局技術59
53布線技術61
54版圖工具64
55小結65
第6章熱管理技術66
613D IC熱分析66
611閉合式溫度表達式67
612緊湊熱模型71
613基於格線的熱模型73
62無熱通孔的熱管理技術73
621熱驅動布圖規劃74
622熱驅動布局78
63使用熱通孔的熱管理技術80
631區域受限制的熱通孔插入80
632熱通孔布局技術82
633熱導線的插入85
64小結86
第7章雙端互連的時序最佳化88
71平面間互連模型88
72由單一通孔連線的雙端平面間互連網路93
721平面間互連的Elmore延遲模型93
722平面間互連延遲94
723最優通孔定位95
724對互連線延遲的改善98
73帶有多個平面間通孔的雙連線埠互連100
731雙連線埠網路通孔布局問題的試探式求解103
732雙連線埠通孔布局算法105
733通孔布局技術的套用106
74小結111
第8章多端互連的時序最佳化113
81平面間互連樹的時序驅動通孔布局113
82多端互連的通孔放置試探法116
821互連樹116
822包含單一關鍵電流沉的互連樹117
83互連樹的通孔布局算法117
831互連樹通孔布局算法(ITVPA)118
832具有單一關鍵電流沉互連樹的通孔布局算法(SCSVPA)118
84通孔布局的結果及討論119
85小結123
第9章三維電路架構124
91連線受限三維電路的分類124
92三維微處理器以及存儲器125
921三維微處理器的邏輯模組126
922高速快取的三維設計127
9233D微處理器的架構設計——存儲器系統130
93三維片上網路(NoC)131
9313D NoC的拓撲結構132
9323D NoC的零負載等待時間133
9333D NoC的功耗137
9343D NoC的性能和功耗分析138
9353D NoC設計輔助149
94三維FPGA158
95小結165
第10章案例分析:3D IC的時鐘分配網路167
101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MITLL)3D積體電路製造技術167
1023D電路架構171
1033D電路中的時鐘信號分配176
1031同步電路中的時序特性176
1032測試電路中的時鐘分配網路結構177
104實驗結果180
105小結185
第11章結論187
附錄189
附錄A三維積體電路中門對數目的計算189
附錄B單通孔布局最佳化方法的嚴格證明190
附錄C兩端通孔布局試探法的證明191
附錄D多端網路的通孔放置條件的證明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