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學術見解,代表人物,
簡介
三禮學派是兩漢之際張純所創立的學派。張純,字伯仁,兩漢之際人,通曉禮儀故事。建武初,文獻缺乏,每有疑義,就訪問他。對郊祭、廟祭、婚禮、冠禮、喪禮等禮儀,多有指正與確定,為東漢初知名大儒。張純傳業給子張奮。
學術見解
三禮學派對經文有啟己的見解。
《禮經》載,三年一祫,五年一禘。該學派認為,“禘饗”就是合祭。無論毀廟及未毀廟的神主,都進行祭祀,使他們與太祖合食。五年而再次大祭。禮說,由於三年一閏,使歷數稍符天道、時氣的實際;由於五年二閏,使歷數最符天道、時氣的實際。所以,三年一次祫祭,五年一次禘祭。饗,即“饗”,確立昭穆尊卑的關係。禘祭,用夏季四月,夏季陽氣在上,陰氣在下,所以可以正尊卑關係。祫祭,用冬季十月,冬季五穀成熟,物資具備禮儀可成,所以合聚全族而飲食。
代表人物
闞澤,家世代務農,至闞澤卻非常好學。家貧無力讀書,常給人謄寫書籍,賺得紙筆,而且每次都是書稿抄完,誦讀也畢,還追隨儒生請人講論,終於博覽群書,兼通曆數,因此著名。孫權時拜太子太傅。他認為經傳文字太繁,很難完全致用,於是斟酌各家學說,簡明《禮》文及各家傳注以授皇子。
景鸞,少年隨師學經,跋涉七州。後教授《齊詩》、《施氏易》兼《河圖》、《洛書》圖緯,作《易說》及《詩解》,文句兼取《河圖》、《洛書》,按類編排,名為《交集》。撰寫《禮內外記》,別名僻。《禮略》。又抄風角雜書,作《興道》,又著《月令章句》。
李毅,三國、西晉時期人,通《詩經》、《禮經》訓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