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知三行

生知、學知、困知和安行、利行、勉行。《中庸》中論述知行關係的概括用語。指三種不同的知行境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知三行
  • 定義:生知、學知、困知和安行、利行、勉行。《中庸》中論述知行關係的概括用語。指三種不同的知行境界
《中庸》說:“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中庸》認為天下有五達道、三達德。“道”謂天下古今共由之路,“德”謂天下古今同得之理。人們對此道理的認知、體悟、實行有三種情況:一是生知安行者,為聖人;一是學知利行者,為賢人;一是困知勉行者,為常人。但只要加倍努力,誠實專一,都可以達到聖人的境地。朱熹認為:“知之所知,行之所行”,都是指五達道,即人的五倫關係而言。而三達德,即智、仁、勇,是實現五達道的必要品質。分而言之,能夠知道五倫關係的道理的就是智,能夠實現這些道理的就是仁,能夠始終如一乃至最後成功的就是勇。朱熹還進一步將智、仁、勇分為三個等差,生知安行為智,學知利行為仁,困知勉行為勇。力求探討達道與達德的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