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古村歷史,古村布局,古村文化,古村名人,紅色古村,地理位置,旅遊信息,地圖信息,
古村歷史
三甲古村的前身叫三衙沖,是梁氏七十世祖太義公的遷徙地。南宋淳熙(1174-1189)初年,公遷至此,繁衍生息,至今已有八百三十多年歷史。梁氏六十九世祖隆公自南宋紹興二十七年從江西吉安府泰和縣千秋鄉遷居湖南湘鄉縣迪坑(今漣源市金石鎮迪康村),二十年後南宋孝宗淳熙四年即1177年九月遷居安化馬凌良溪(今漣源市六畝塘鎮良溪村),不久又遷居到安化大木山三衙沖(今漣源市三甲鄉三甲村),至此開枝散葉,繁衍生息。可以這樣說,三甲鄉梁姓為第一大姓。
古村布局
民國初期,方圓約十平方公里的三甲,四面環山,雙塔屹立南北,墨溪橫貫東西,中間是一個築有東西南北四門,分布三十多座庭院和多種商鋪的大屋場,形似蛛網的青石路,將屋場與周圍八十多座庭院及寶塔、閣樓、學舍、祠廟、茶亭、水井、拱橋相連,形成了一個風景優美、經濟活躍、設施完備、生活方便、社會安寧的極具文化特色的村落群。
三甲古村有一百二十多座青磚青瓦庭院,大多建於晚清期間,最早的有四百年歷史。每座庭院,有書家寫的屋名和門聯,有竹雕木刻的堂聯。全村共有一百三十個庭院名和堂屋名、兩百幅楹聯。一座庭院一種建築風格,一個屋名一串立業故事,一副對聯一片教子情深。院落組合多種多樣,各成體系,外形多姿多彩,具有觀賞性。
院落布局大都以正廳為中軸線,一進兩橫兩天井,或兩進兩橫三天井,或三進兩橫四天井。建築為磚木結構,青磚小瓦馬頭牆,雕刻彩繪石門框,各個院落都有較寬的庭院空間,包括廳堂、過廳、走廊、天井、庭坪。有的還建公用客屋,裡面設定桌椅、茶几、盆爐等家具,掛有名人字畫。天井用來採光通風和接受雨水下注,每逢喜慶日子,天井空間鋪上特製木板,以便擺設筵席,其他日子均作為居民公用的活動和交際場地。
古村文化
世業堂、於時處、敏慎堂、一德莊、樹德園、存誠里、青雲第、花門樓、懷古住、農桑村、步雲山莊、居安草廬,各種屋名顯示了先輩們的文化素養和人生哲學。“忠厚乃吾家舊德,詩書為後輩生涯”,“黃金非寶書為寶,萬事皆空善不空”,“守業有先規惟商惟耕惟讀,傳家無異寶曰清曰慎曰勤”,副副對聯反映了先輩們的傳統精神和對後代的殷切期望。屋名和對聯大都是本地和外地知名書家的手筆,其中有清同治七年殿試榜眼及第、翰林院編修,有進士、內閣中書,有民國元勛、新中國成立後的中央文史館館員,還有秀才、舉人和當代書法家。一般以楷書、行書居多,也有隸書、魏碑體,流派紛呈,多姿多彩,美不勝收,宛如一座書法藝術殿堂。學舍林立,人才輩出,是三甲的最大特色。清道光以來,這裡建有望雲書舍、紫雲書屋、望親樓、更上樓、生生樓、一枝樓、花萼樓、養正齋、盤龍齋、日新齋、仰古山房等十一處學舍。宗祠、家祠、祖廟、家廟,以及大小公會,都置有學產,實行獎學助學。有一次性中考獎,貧寒子弟勸學獎,鼓勵落榜生員再考獎,舉貢生員終生贍養獎。
三甲這個古老的村落,集中了教育、書法、楹聯、建築、雕塑、彩繪、民俗等多種文化元素,顯示了濃厚的文化底蘊。儘管在“文化大革命”中古建築遭到了嚴重破壞,但根基仍在,精髓尚存,有一些古庭院保存比較完整,古村落的動人故事和文化傳統還留在很多長者的記憶中。
古村名人
民國以後,積極興辦新學,三甲先後開辦作新、養正、育英、正誼、達德等五所高初級國小,並在長沙建立試館,為赴考學生提供住宿。有的學校全免學雜費,對成績特優的學生扶助其讀完大學。宋、元、明至清康熙三十五年,三甲祖先以“勤耕讀,不為官”作為家訓教育子孫,七百多年無人參加科考。康熙三十六年後才有了第一個秀才。清代有誥授二品頂戴、資政大夫梁學釗(海舲),從二品、誥授通奉大夫梁慶璋、梁國卿,從二品、清政府工部員外郎梁治煥,例封武略騎尉、馳贈奉政大夫梁鼎鑒(春治);考上舉人的九人:梁治達、梁崇奎、梁治宗、梁伯藩、梁伯庥、梁治泛、梁伯宣、梁卓軒、梁益鶴,考上秀才的有一百四十多人。民國期間,三甲古村有大學生一百零八人,其中留學生七人。黃埔軍校學員二十五人:梁峰、梁仲奇、梁濟民、梁修身、梁化中、梁文波、梁世傑、梁器文、梁海屏、梁應勛、梁竹青、梁乾、梁綸芝、梁迪傅、梁燦中、梁思文、梁正光、梁志鵬、梁佩文、梁裕校、梁吉芳、梁綸輝、梁玖軒、梁奎、梁鉅清;保定軍校學員梁祗六、梁世復、梁礪予、梁弼良、梁達海。古村有十一位將軍,梁祗六、梁達海任軍職中將,梁化中任軍職少將,梁濟民、梁世復、梁礪予、梁競魂、梁經枚、梁致中、梁國凱、梁炳燊(弼良)任師職少將。新中國成立後,三甲古村的大學生,據不完全統計有六百二十人之多,留學生三十多人,省軍級幹部三人,地師級幹部二十多人,有高級職稱的專家學者和有成就的企業家數以百計。古村落是我們活的根,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都濃縮在這裡。
紅色古村
三甲古村既是革命老區,又是抗戰堡壘。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各個歷史時期,三甲古村都建立了黨的支部,古村所屬藍田地區黨組織的領導人,絕大多數是三甲作新學校任職教師和畢業學生。八路軍長沙辦事處主任、中國共產黨元老之一的徐特立,中共湖南省委書記高文華、省委宣傳委員李銳,均來藍田、三甲考察指導工作。抗戰時期,當日軍逼近藍田時,三甲籍將軍梁祗六奉命率部在家鄉山頂構築工事,與日軍激戰,擊退了日寇進犯,保衛了藍田和三甲。長沙八所中學遷避來三甲,續誦弦歌;藍田有國立師範學院,名師雲集。藍田、三甲成為當時湖南的文化教育中心。
地理位置
位於湖南省漣源市藍田城區西南約四公里處,湘黔鐵路,國道207線,婁懷高速(S70)貫穿全境。
旅遊信息
自駕:由邵陽市出發,全程走國道207線,經過1小時20分鐘可抵達三甲鎮,約67.2公里。漣源市通高速公路(S70)過火車(湘黔鐵路),滬昆高鐵的邵陽北站也近在咫尺。
班車:邵陽市汽車北站有直達漣源市的大巴,途經三甲鄉。
食宿:三甲鎮有農家樂、餐館,菜以湖南湘菜為主。住宿的話,鎮上不方便,可住到漣源市區,距離很近,選擇的餘地大。
地圖信息
地址:婁底市漣源市零七一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