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三世@1963

三生三世@1963

《三生三世@1963》是2013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書籍,作者是楊照、馬家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生三世@1963
  • 作者:楊照 馬家輝
  • 語言:簡體中文
  • 出版時間:2013年9月1日
  •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頁數:339 頁
  • ISBN:9787108046239
  • 開本:16 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媒體推薦,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台灣的楊照、香港的馬家輝、大陸的胡洪俠,他們仨,在《三生三世@1963》一書中,唱出了時代的記憶,也唱出了屬於我們的共同回憶。三個說故事的高手,以50年來最常用的22個日常辭彙,共同書寫公共話題中的私人記憶,從初戀、青春欲望到成長記事;譜出兩岸三地的共有記憶,時而感性陶醉、時而傷懷、時而驚奇、時而捧腹大笑……
很偶然的,台北的楊照、香港的馬家輝、深圳的胡洪俠相互認識了,很湊巧,他們都生於1963年。三個老男人於是開始謀劃:既然三個人來自三地,成長環境、教育背景大為不同,如果選擇一些共同的日常辭彙或話題,三個人各寫一篇文章,一定很有意思。單獨看某一個人的文章可能覺不出什麼,如果三篇對照起來看,可能意義就不一樣了。 本書《三生三世@1963》記錄了另一種奇蹟:時間的力量將三個很不一樣的人,從三個原本隔絕的社會,慢慢拉近,最後不只可以分享彼此所思所感所行所為及所記憶的,還能互相加強彼此對於自我生命的理解與感受。 《三生三世@1963》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發行。

圖書目錄

自序
另一種奇蹟的記錄楊照
大叔仍在,別心急馬家輝
三人三地三本書胡洪俠
一 日記
寫給老師批改的日記
有一本書,你以後不妨瞧瞧
迷途中的迷失
二 領帶
那段天天打領帶的時光
於我,是領呔,不是領帶
一張疏而不漏的恢恢天網
三 國小語文第一課
“少了一個人”,什麼人?
原來我曾叫做Peter Chan
這一課,句子最短,歲月最長
四 黨派
她竟沒問我“想不想入黨”
馬家輝式反叛的受難美感
闖關記
五 繁體字/簡體字
“氮”和“氣”的差別
王家衛排名在我後面
我遇見了《我》
六 錢
做生意的人家裡長大的
我父,我舅,我的愧疚
三奶奶的“蘇軍票”
七 檢討書
那份深不見底的失望
又是一個好人
玻璃與檢討一起碎了
八 第一份工作
不像正式工作的工作
那些可笑也可愛的同事們
我曾是光榮的“胡老師”
九 保險
我的保險經紀人
我於八歲已經懂得什麼叫做保險
大時代的流浪者
十 移民
福建、新北、宜蘭、花蓮、台北
我能告訴你一個秘密嗎? 仃
聽著聽著,我們就糊塗了
十一 打架
天天打架的日子
為了母親,我避開了一場打架
跟著李雲龍去打架
十二 雜誌
注定當個雜誌總編輯
從未誕生的《論盡周刊》
曾經有一本雜誌叫做《風尚》
十三 家書
“不必特別回信……”
家書=稿神家族的賠本生意
父親給我的四封信
十四 黑社會
起起落落江湖人生
在地獄裡做大佬
“知道我大哥是誰嗎?”
十五 英語
“學英文為了讀這種書?”
坐在木椅上,臉色慘白
“多餘”
十六 退休
退不了的人生
正在前往賭場的路上
如果有一天,我老有所依
十七 偶像
記起青春時代的偶像
“牛華”與香港
紅星閃過是小花
十八 抽菸
More is not more,less is more
幾乎上了唐人街的頭條新聞
一場持續三十年的告別
十九 朋友
重視朋友會遺傳嗎?
即使做不成夫妻
那一場相知與託付
二十 佛
悉達多與世尊的對話
他叫做Visuddha,我叫做智輝居士
故鄉的僧人在異鄉
二十一 寵物
我的貓
我家有隻“梁朝偉”
風花雪月皆過客
二十二 監獄
啃著饅頭看那堵長長的牆
坐牢與越獄
“一個自由人,在追趕監獄”
二十三 上網
我的網路泡沫史
異色城市之網路春色
靠網名混跡江湖的日子
二十四 除夕
除夕是農曆幾月幾日?
桃花正旺好年宵
回不去的除夕
二十五 名片
印著另一個手機號碼的名片
只送出了一張名片
年的張名片
二十六蔣介石
蔣中正到底好還是壞?
蔣家菜的八寶鴨和炒豬腰
當我們談起蔣介石
二十七 口號
如果多喊一句口號……
垃圾蟲,去了又來
生命中的一顆顆鐵釘
二十八 中醫
人去樓空的診療間
你的糞便是啥顏色?
發舅之死
二十九 功夫
李小龍和狄龍
保時捷上的功夫小子
需要力量的年代
三十 毛澤東
我讀的第一本毛澤東著作
忽然出現於街頭海報上的臉容
那年那月,《此時此刻……》

媒體推薦

我們的《三生三世》,也記錄了另一種奇蹟:時間的力量將三個很不一樣的人,從三個原本隔絕的社會,慢慢拉近,最後不只可以分享彼此所思所感所行所為及所記憶的,還能互相加強彼此對於自我生命的理解和感受。
——楊照
言談上的,行為上的,思想上的,我把放肆權充自由,努力過自己想過的每一天……別人的修行目標是如《心經》所言“遠離顛倒夢想”,我的生活方向卻似剛相反,親近顛倒夢想,愈發朝著狂野的終點前沖,仿佛黑夜飛車,隱隱期待突發意外,車毀人亡,在刺激里消失,便是最美滿的結局。
——馬家輝
對照記@1963》,《我們仨@1963》(繁體版《忽然,懂了》),《三生三世@1963》(繁體版《所謂中年所謂青春》),同一批文字的兩種版本,不僅成為了台灣、香港和大陸華人生活巨大變遷與差異的見證,也成就了兩岸出版文化不同面貌與風格的對照。
——胡洪俠

作者簡介

楊照,一九六三年出生,台灣讀書人。除了讀書,談談寫寫直接間接和書有關係的事,別無其它專長。但夠慶幸了,能一直讀書,一直從事直接間接和書有關係的工作,活得自在、活得豐富。
馬家輝,1963年生,香港灣仔人也。台灣大學心理學系畢業,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科學碩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社會學博士。曾任職廣告公司、出版社、雜誌社、報社、大學,曾以為自己愛拍電影,曾以為自己愛做研究,曾以為自己喜愛旅行,但現在才知道,最愛的是什麼都不做,只愛偶爾坐在書房內,面對電腦,按鍵寫作。結集作品包括《明暗》、《日月》、《愛·江湖》、《我們》、《你們》、《他們》、《死在這裡也不錯》、《女兒情》、《站錯邊》、《在廢墟里看見羅馬》、《大叔》、《愛上幾個人渣》、《李敖研究》等。文章散見中港台報刊。
胡洪俠,祖籍河北故城,生於一九六三。十年衡水行過,三載北京讀研。之後落腳深圳,迄今已然廿年。職業無非報紙,興趣尤其副刊。常去逛逛書店,閒來寫寫專欄。印行集子數種,大抵書話短篇。曾是“廣場”主筆,現為《晶報》總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