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灶八堡歌

三灶八堡歌

《三灶八堡歌》,廣東省珠海市金灣區三灶鎮民間音樂,珠海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三灶八堡歌》原是一種地名歌,晚清至民國初流傳於金灣區三灶鎮和南水鎮。它把三灶、南水、萬山,乃至順德龍江等許多地名串起來演唱,宛如唱出一本導遊圖。三灶八堡歌音節和諧,機智敏捷,得趣成章,樸質渾然,老少皆宜。

2007年3月29日,三灶八堡歌被公布為珠海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灶八堡歌
  • 批准時間:2007年3月29日
  • 非遺級別:市級
  • 非遺類別:民間音樂
  • 申報單位:金灣區三灶鎮人民政府 
歷史淵源,基本特徵,主要特點,流傳版本,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人物,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三灶八堡歌》始於明朝。相傳明朝軍師劉伯溫以風水大師的身份週遊全國,來到珠江三角洲地區,只見山峰秀麗,海島聳立,山清水秀,民風純樸,地名差異萬千,由於當時條件限制,沒有地圖文字之類的東西,他巧妙地把地名,風景與詩歌結合起來,琅琅上口,既好聽又好記。當時,三灶地區分為八個堡,每一堡有一個保長,於是,人們就把這種民歌叫做八堡歌。
晚清至民國初,《三灶八堡歌》流傳於金灣區三灶鎮和南水鎮。

基本特徵

主要特點

《三灶八堡歌》的內容可長可短,一般每一句歌詞都寫入一個地名,或兩個地名,它首先從三灶海澄的上表村和下表村唱起,以概括性的準確語言,連續把三灶、珠海乃至廣東、全國的地名都可以續寫下去,想結束時可隨時結束,其歌詞內容都是大家熟悉的地名及風景,另用詼諧的語言概括各地方的特色,且又能夠連線下一句歌詞,三灶八堡歌的音節和諧、悠揚、機智敏捷,得趣成章,樸質渾然,而且琅琅上口,男女老少皆能唱,而且通俗易懂,容易記憶,有深厚的民眾基礎。三灶八堡歌一般是個人清唱為主,沒有伴奏。

流傳版本

流傳的有三種版本的《三灶八堡歌》
1、第一種描寫三灶地理環境和風土人情的;
2、第二種是描寫香山地理環境和風土人情的;
3、第三種是廣州附近的地理環境和風土人情的。
例如描寫三灶地理環境和風土人情的:
上表旗桿桂香請,下表旗桿桂香油,塞緊草堂來種藕,蓮子開花球對球。聖堂古廟跪田頭。
春花里外無關鎖,花粉迷人不知收。屋邊橫廊三兩耍,好耍風流石嘴頭。木頭涌山好柴斬,紋頭墩上綠油油。茅田好草無人割,留返牛墩人養牛。魚弄西洋望倒督,定家挽在二門頭。蚝排塞住大涌口,海鷗飛埋兩邊餾。六灶茅屋三尺高,人客入門砍碰頭。山園種菜圍邊吃,石龍燒火汗流流。欖坑生花唔結子,木乃結果是誰收?石基阿哥真真畔,執到沉香當柴頭。大林山頭多樹木,藏緊山豬共野牛。明灣山頭唔見偶,大排連起草鞋洲。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三灶八堡歌》在三灶鎮有著很好的民眾基礎,有其獨特的形式及歷史內涵,是珠海市民間文化藝術的奇葩。

傳承人物

鐘功大(1896—1980),漁民;
梁丁九(1900—1985),漁民;
譚丙彩,女(1917—1997),漁民;
徐鉅興(1929—),漁民船長;
陳誠有(1927—),漁民。
徐鉅興(1928年—), 16歲開始學習《三灶八堡歌》,每年參加村裡的活動,並多次獲獎;1995年參加慶祝珠海市成立15周年花車大巡;2006年12月參加珠海民歌盛典第二屆歌手大賽,《三灶八堡歌》獲老年組金;2007年參加珠海市元宵節大巡遊表演;為珠海市金灣區《三灶八堡歌》的這項民間藝術的傳承和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社會影響

衍生作品
2022年8月,音樂情景劇《新編三灶八堡歌》在珠海市金灣區三灶市民藝術中心上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