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洋排澇

三洋指敖東鄉的東昆洋、仙霞洋和蒼海洋的一帶平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洋排澇
  • 溪長:2.5公里
  • :1.5米,
  • 底寬:15米,
  • 流域面積:4.31平方公里
清光緒年間,東昆村民開鑿水道,將東昆洋溪改道向南入海,並築堤建斗門(水閘)擋潮泄洪,但澇害仍未排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縣政府多次組織民眾整治三洋水患。1954~1955年,縣水利部門派技術人員協助東昆民眾將東昆洋溪道取直拓寬,使水流暢通。1957年,又將仙霞洋溪改道與東昆洋溪合流入海。1960年,又組織民眾築堤擋潮,挖溝排澇,將三洋溪流導入東限洋東側入海,減除澇災。東昆洋溪流自六橋水庫經東昆村南流東限洋村東側入海。溪長2.5公里,深1.5米,底寬15米,流域面積4.31平方公里。沿溪建2座蓄水閘,可蓄水3萬立方米,以備旱時灌溉。蒼海、仙霞兩洋溪水改道向西南匯合後,穿過沙母崎橋閘,在東限洋村東側與東昆洋溪合流入海。溪長3.3公里,底寬20米,沿溪建閘門3座,可蓄水6.61萬立方米。1970年將原泄洪閘擴建為5孔閘門,單孔淨寬3米。1987~1988年在溪閘南側閘底加深1.2米,閘門改建為鋼筋混凝土,並配5台5噸電動啟閉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