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決定

《三江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決定》是黑龍江省人民政府2011年發布的一項決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江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決定
  • 指導思想:科學發展觀
  • 內容:主要任務、工作目標
  • 措施:健全機構、建立相關協同推進機制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一)指導思想。,(二)工作目標,二、主要任務,(三),四、實施步驟,五、保障措施,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開拓視野、積極進取,堅持把促進農民增收和提高農民富裕程度作為農業和農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生產關係的調整,最大限度地解放和發展農業生產力,把我縣農業建設成為基礎穩固、技術先進、裝備良好、優質安全的現代農業,為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做出積極貢獻。

(二)工作目標

通過農業現代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建立,探索與現代農業發展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係。到2015年全縣合作社總數達到300個;適度規模經營面積每年新增3萬畝,到2015年達到22萬畝;建立健全農業技術服務體系,實現縣鄉(鎮)或合作社與省級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和各類農業大專院校的合作;積極開發農業的多種功能,發展觀光農業和農家樂旅遊項目;積極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發展比較效益相對較高的水田項目。

二、主要任務

(一)依託項目積極開發農業的多種功能,充分釋放農業的發展潛力。
1、以二龍山旅遊項目為依託,大力發展農家樂鄉村旅遊觀光農業項目。賓州鎮二龍山村馬家屯內葡萄園、三莓果園、蔬菜採摘園和民俗博物館等各具特色,按照觀光農業和休閒旅遊協調發展的目標,目前已成為提高縣域經濟發展水平和農民增收的重點項目。要繼續加強馬家屯基礎設施建設,硬化屯內道路、鋪設庭院步道板、打深水井、鋪設自來水管線和地下排水管網、安裝屯內路燈及實施屯內綠化等;開鑿2000平方米人工湖並投放觀賞魚;建設24000平方米鄉村文化休閒廣場,把馬家屯打造成為集農業觀光、農家美食、農耕體驗、農產收穫、農家休閒、農居生態為一體的高標準農家樂園。
2、以大頂山航電樞紐工程和先鋒灌區項目為依託,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積極發展水田。大頂山航電樞紐工程設計水位以上仍有2000多畝土地地勢平坦,地塊規整且土壤含水量飽和,適宜發展水田。滿井先鋒灌區內土壤肥沃,氣候溫和,有悠久的種稻歷史和豐富的種稻經驗,非常適合發展水田灌區。要通過改造升級先鋒抽水站、建設乾支渠、排水閘和橋涵,推廣節水灌溉新技術發展水田項目3.37萬畝。
3、挖掘耕地潛力,發展無公害綠色農業。通過推廣使用生物菌肥和低殘留的化肥、農藥,大力發展無公害及綠色食品基地。重點發展居仁鎮和滿井鎮的無公害大米、賓州鎮寶泉村的無公害小米。利用村屯路兩側樹影閒置地,劃定農家肥堆放地,進行無害化處理後回歸農田;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實行測土配方平衡施肥,搞好坡耕壟向調整,防止水土流失。加強農膜回收工作,防治白色污染。
(二)依託龍頭企業和資源特色打造農民專業合作社。
1、圍繞龍頭企業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依託賓西牛業和賓西肉業,做大做強肉牛、生豬合作社,重點發展哈爾濱東方肥牛專業合作社、哈爾濱欣躍農家豬專業合作社、賓縣平坊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常安振興生豬專業合作社;依託哈爾濱高泰食品有限公司,重點做大做強草莓、樹莓、地產果等特色果品專業合作社,重點發展哈爾濱高泰水果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賓縣常安地產水果專業合作社、賓縣大青山水果專業合作社;依託菸草公司,做大做強菸葉生產專業合作社,重點發展寧遠鎮烤菸專業合作社、常安鎮烤菸專業合作社。同時,依靠龍頭企業帶動,吸引農戶以土地、技術、資本入股開展股份制合作,為企業提供穩定的原料基地,為會員提供“二次利潤”分配,使合作關係和利益聯結更加緊密。
2、圍繞知名品牌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我縣現有的居仁牌和猞猁河牌等品牌大米,在省內乃至國內都有一定知名度,賓西牛業的冷鮮肉,賓州鎮的特色果品、小米,新甸鎮的煎餅,寧遠鎮的乾豆腐在全省也具有品牌效應,要以此為依託,發展居仁水稻專業合作社、華鑫源業業專業合作社、賓縣滿井鑫利達水稻專業合作社、賓縣寶泉穀物專業合作社、哈爾濱二林子穀物專業合作社、哈爾濱欣躍三莓果業專業合作社、新甸大煎餅專業合作社和寧遠乾豆腐專業合作社,進一步做大做強我縣知名品牌,擴大對外影響力。
3、圍繞資源特色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立足我縣已經形成的主導產業,建立和培育一批農民專業合作社。2011年圍繞設施蔬菜、“雙高”大豆、粘玉米、雙孢菇,重點發展永和鄉棚蔬生產專業合作社、糖坊鎮粘玉米專業合作社、哈爾濱欣躍大豆專業合作社、鳥河鄉雙孢菇合作社,堅持打特色牌走特色路,把特色專業合作社發展壯大。

(三)

依託農產品基地和專業合作社,推進適度規模經營。
1、發展特色農產品基地,促進土地規模化經營。以永和、賓州、居仁、賓西四個鄉鎮為重點,通過土地流轉,規模經營發展設施蔬菜小區4個,新建棚室2100畝,其中,永和鄉新建小區1000畝;賓州新建溫室小區500畝;居仁新建棚室小區300畝;賓西鎮新建小區300畝。
2、通過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帶動規模經營。發展壯大經建鄉農機專業合作社,促進規模經營達到2000畝。通過土地流轉建立居仁水稻合作社和華鑫源米業合作社種植基地,實現適度規模經營。
3、發展規模經營大戶。對土地面積較少,適宜外出務工的農戶,引導其將土地流轉給熟悉農業種植技術並具備一定資金實力的大戶,從事規模化經營。
4、組建土地流轉服務組織,建立流轉土地信息交易平台。進一步建立健全土地流轉服務組織,建立農村土地流轉信息採集、審核、存儲、統計、分析和信息發布的電子軟體系統,發揮土地流轉信息資源作用;積極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服務,鄉鎮統一設立土地流轉服務(交易)中心,村級統一設立“土地流轉服務站”,完善土地流轉工作制度和工程流程,拓展服務領域,加強規範管理,大力推進土地規模經營。
(四)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發展現代農業的支撐能力。
1、配齊配強各級農業技術人員,建立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檢驗檢測等公共服務機構,加強縣、鄉(鎮)村與農戶的聯繫。
2、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開展農業技術服務。吸引社會資本和社會組織參與農業科技推廣,支持供銷合作社、農業專業合作社、專業服務公司、專業技術協會、農民經紀人、龍頭企業等提供多種形式的生產經營和技術服務。
3、建立縣、鄉或合作社與省級農業技術推廣機構以及各類農業大專院校的合作,上下聯動,聘請各級技術人員或院校教授作為農戶的技術顧問,把示範園區或合作社建成大專院校科技成果的推廣基地,更好的為農戶服務。
4、鼓勵農業科技人員以租賃、承包、技術入股等形式,開展農業技術服務。

四、實施步驟

(一)準備階段(2011年5月)。根據省政府《決定》和各項目改革方案,學習領會上級政策,成立賓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制定本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工作試驗區實施方案,明確工作重點和工作任務。
(二)實施階段(2011年6月—12月)。縣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與省對口部門銜接,就需要省級幫助解決的相關問題進行溝通協調,爭取政策和資金支持。試點鄉鎮對確定的改革內容進行具體運作,強力推進,按時上報工作進展情況,積累總結試點經驗。
(三)總結階段(2012年1—2月)。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和試點鄉鎮認真分析總結試點工作,梳理有益經驗、找出存在的問題,提出推進下步工作的措施建議,為下一步全面開展改革試驗區建設做好充分準備。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機構,精心組織。為確保各項工作順利實施,成立賓縣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由縣委副書記、縣長趙革擔任,副組長由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何憲光,副縣長莊汝坤擔任,成員由發改局局長王元濤、農委主任曲緒進、財政局局長王玉申、水務局局長杜瑞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吳立華、環保局局長楊玉東、農機局局長鞏春福、林業局局長劉德利、經管總站站長於家斌、畜牧獸醫局副局長劉彥斌組成。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發改局,主任由王元濤兼任,主要負責組織協調和日常管理工作。
(二)建立相關部門協同推進機制。在縣改革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建立由發改局牽頭,農委、財政、水務、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環保、農機、林業、經管站、畜牧等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密切配合、協同推進工作機制,負責改革試點工作的統籌協調,及時解決遇到的重大問題。
(三)做好輿論宣傳工作。利用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全省建立試驗區先行先試的重大意義,動員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和支持改革,特別要注重激發廣大農民民眾投身改革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推進改革試點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四)加強改革信息上報工作。縣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及時向上級報告改革試驗的進展情況。對改革中取得的成績要及時總結,對推進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溝通、諮詢,積極尋求解決辦法,確保改革順利實施。[1]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