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黑皮冬瓜

三水黑皮冬瓜

三水黑皮冬瓜,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三水黑皮冬瓜呈長圓柱形,皮色墨綠,帶白色茸毛(霜皮),頭尾勻稱,皮硬肉厚,瓜肉白色緻密清香,瓜瓤少,營養豐富,還含有微量的硒,是三水傳統名牌農產品之一。

2016年11月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三水黑皮冬瓜”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水黑皮冬瓜
  • 產地名稱: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
  • 品質特點:皮色墨綠、肉白且厚、肉質優良耐貯運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第2468號公告
  • 批准時間:2016年11月2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地形地貌,土壤條件,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 外在感官特徵
三水黑皮冬瓜呈長圓柱形,瓜長50~60厘米,瓜肩寬25厘米左右,皮色墨綠,帶白色茸毛,頭尾勻稱,皮硬肉厚,瓜肉白色緻密清香,瓜瓢少,單瓜重15千克左右。
三水黑皮冬瓜
三水黑皮冬瓜
  • 內在品質指標
三水黑皮冬營養價值豐富,經檢測,總糖含量為1.47~1.77%,蛋白質含量0.36~0.46%;每100克可食用部分含鎂含量4.69~6.89毫克,鋅含量0.0517~0.0905毫克,維生素C 23.1~24.4毫克,還含有微量的硒。

產地環境

地形地貌

三水黑皮冬瓜產地境內地形地貌複雜,有低山、崗地、平原、窪地等,地形狹長,南北最長為68公里,東西最寬為30.1公里。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多為200~300米的低山高丘,最高峰西平嶺海拔591米,東部、中部、南部均為低壑丘陵台地,河涌縱橫。
三水黑皮冬瓜
三水黑皮冬瓜

土壤條件

三水區土壤母質為砂礫岩、變質砂岩、花崗岩及石灰石等,約占全區土地面積的8%。分布於全區各地的丘陵區,均為砂岩、沙頁岩、礫岩赤紅壤等組成,約占24.4%,其餘為泥沙沖積平原和河網地帶,土地肥沃,形成了“三山二水五分田”的土地分布格局。

水文情況

三水區境內除了有西江北江綏江三條江流,還有漫水河蘆苞涌西南涌、大塘涌、劉寨涌、樂平涌、左岸涌、樵北涌等大小河涌10餘條,每平方公里主要河涌長度0.204公里。全區地表水資源總量達7.63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淺層地下水資源為0.681億立方米,同時還有來自西江和北江的過境水總量約為2763.18億立方米,是廣州、佛山的第二飲用水源地。三水各鎮都地處北江、西江沿岸,農業用水直接來自長年保持地表二類水質的兩江清水。
三水黑皮冬瓜
三水黑皮冬瓜

氣候情況

三水區地處北回歸線附近,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全區氣候溫和,季節交替不甚分明,年平均氣溫為21.9℃。1月份為全年最冷月,7月份氣溫最高。年極端最高氣溫39.1℃,最低氣溫零下0.7℃,晝夜長短差異不大,年平均日照總時數1721.7小時,無霜期354天,適宜黑皮冬瓜生長;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682.8毫米,且有明顯的季節變化,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占全年降水總量的80%以上;氣候濕潤,年平均相對濕度80%。

歷史淵源

三水黑皮冬瓜是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由當時的三水縣供銷社引進廣東東莞冬瓜與三水原產白坭農家冬瓜雜交而成,經過幾十年的最佳化選育,品質不斷改良,形成了皮色墨綠、肉白且厚、肉質優良耐貯運、外型勻稱結實、賣相好的“三水黑皮冬瓜”。

生產情況

2011年,三水區有白坭-金本、南邊-樂平-蘆苞-大塘兩條呈帶狀分布的連片冬瓜生產基地(帶),年種植面積4萬畝以上,平均畝產5噸左右,最高可達8噸,年總產值1.2~1.5億元。
三水黑皮冬瓜
三水黑皮冬瓜
2016年,三水黑皮冬瓜種植面積2667公頃,總產量30萬噸。

產品榮譽

2006年,“三水黑皮冬瓜”獲得原國家工商總局核准註冊,成為廣東省蔬菜類第一件證明商標。
2016年11月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三水黑皮冬瓜”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三水黑皮冬瓜地域保護範圍整個三水區域內,包括白坭鎮西南街道樂平鎮蘆苞鎮大塘鎮南山鎮6個鎮(街),地理坐標位於東經112°46′~113°02′,北緯22°58′~23°34′。

質量技術要求

三水黑皮冬瓜在獨特的生態條件下,經過四十多年的生產實踐,逐漸形成其特別的生產方式。
三水黑皮冬瓜
三水黑皮冬瓜苗
1、產地選擇:選擇土層深厚疏鬆,排水良好,有機質含量在2%以上,pH值在6.0~7.0的保水保肥力強的沙壤土或粘壤土種植。大氣、土壤和水質條件均符合無公害蔬菜產地環境條件的要求。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由農戶從三水現有種植的黑皮冬瓜中挑選長圓柱形、皮色墨綠、帶白色茸毛,頭尾勻稱、皮硬肉厚、瓜肉白色緻密清香、瓜瓢少的成瓜進行留種。
3、生產過程管理:生產過程執行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規程進行。技術要點如下:
①做深畦施基肥——按南北向確定畦面寬1.6~1.8米,畦距0.4~0.5米。在每畦中間犁一深溝,溝寬0.3~0.4米,溝深0.2~0.3米,按每畝需1 500~2000千克的標準,在溝中施入充分腐熟的豬糞有機肥(含2%過磷酸鈣),然後犁畦、起畦,畦高約0.3米。
②定植——三水黑皮冬瓜苗定植在畦中間,每畦1行,株距70~80厘米,每畝種植500株左右為宜。
③搭架引蔓——每株三水黑皮冬瓜用兩條竹竿搭制一個橫畦的“人”字架,“人”字架上橫一條龍骨連線,以達到防倒、抗風的目的,高度一般為1.0~1.2米。進入抽蔓期後,莖蔓伸長很快,葉面積迅速擴大,要及時進行引蔓上架。當植株長至15~16片葉時,從東邊的竹竿引蔓上架。引蔓上架後要經常調整莖蔓,使莖葉均勻分布,且及時摘除全部側蔓,以使養分集中,保證果實良好發育。
④人工授粉——採用人工輔助授粉是提高三水黑皮冬瓜坐果率的重要措施,上午8:00~9:00進行,摘取當天早晨開放的雄花,將花粉塗在當天的雌花柱頭上,柱頭粘有黃色花粉即可,每朵雄花可授5~6朵雌花。如遇雨天,授粉後採用透光套袋護花,雨過天晴即除袋。
三水黑皮冬瓜
三水黑皮冬瓜
⑤定瓜吊瓜——選好留瓜的節位,一般以主蔓第30~35節位上結瓜最大,三水黑皮冬瓜果大且重,在果實發育至一定程度時及時吊瓜,把果實固定在竹架龍骨的適當位置上,使果實不會斷柄脫落。一般當果長至2千克左右時用繩子套住瓜柄,然後縛在竹架上,並要防止擦傷外皮,保證果實外觀光滑潔淨。
⑥整蔓摘心——一般在留瓜後的第8~10節位摘心,及時將側蔓摘除,促進果實生長。病蟲害的防治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無害化治理原則,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規定,禁止使用劇毒、高度、高殘留農藥。農藥使用應符合GB 4285和GB/T 8321的規定,嚴格按照農藥安全間隔期用藥。
4、產品收穫及產後處理:黑皮冬瓜一般果實座果後40~50天才能老熟收穫。老熟瓜的瓜皮茸毛漸稀,果皮變硬,皮色由青綠色轉為墨綠色,收老熟瓜便於貯藏和運輸。收穫期應在大部份葉片未枯黃前收穫,收穫時應在晴天早晨露水乾後進行,收穫時應小心操作,保持果皮清潔,忌碰傷果皮。
5、生產記錄要求: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要求建立生產記錄檔案,詳細記錄生產投入品,特別是化肥、農藥的名稱、來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病蟲害的發生和防治情況;收穫日期;質量檢測情況;銷售情況,保證產品質量可追溯性。生產記錄檔案應當保存兩年以上。
產地環境質量符合無公害蔬菜產地環境條件的要求,產品質量符合無公害瓜類蔬菜標準。

專用標誌使用

在保護區域內的黑皮冬瓜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需向登記證書持有人三水區農林技術推廣中心提出申請,按照本規範要求生產,並按照《三水黑皮冬瓜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管理辦法(試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三水黑皮冬瓜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