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株雲南錫尾礦真菌新奇次生代謝產物及生物活性研究》是丁章貴為項目負責人,雲南大學為依託單位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株雲南錫尾礦真菌新奇次生代謝產物及生物活性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丁章貴
- 依託單位:雲南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從各種極端環境微生物次生代謝產物中尋找結構新奇的活性化合物已成為天然藥物研究的熱點之一。雲南箇舊一座錫尾礦庫的土壤呈弱鹼性、重金屬含量高,是一個人造的極端環境;我們近2年已從其土壤放線菌次生代謝產物中發現了系列結構新奇的活性化合物;但國內外有關錫尾礦土壤真菌次生代謝產物的研究未見報導。本項目擬研究的3株錫尾礦真菌在多層次的化學篩選與活性篩選中表現出豐富的化學多樣性及較強的抗菌活性;更令人感興趣的是在培養基中添加採樣地土壤提取液培養後,這3株真菌產生了不同於正常培養條件下的代謝產物,抗菌活性明顯增強,表明在環境因子脅迫下其代謝網路發生變化,可能產生了新的酶或改變了酶的功能,從而產生結構新奇的代謝產物。本項目擬從這3株錫尾礦真菌的次生代謝產物中發現結構新奇的活性化合物,初步闡明錫尾礦土壤真菌次生代謝產物的化學多樣性,揭示錫尾礦土壤真菌作為藥物新資源的可能性,為研發微生物新藥提供基礎數據。
結題摘要
在本項目的資助下,項目組成員對雲南箇舊錫尾礦環境微生物資源(放線菌、真菌)進行多層次化學多樣性篩選,獲得了一批具有研究價值的菌株;對部分菌株次生代謝產物進行研究,獲得了一批具有研究價值的化合物。從3株真菌450升發酵提取物中共分離得到70個化合物,最終鑑定50個化合物的結構,結構類型包括萜類、酮類、醯胺類、核苷類、醛類、蒽醌類、芳香內酯類、酚類、環縮二氨酸、含硫二酮哌嗪類等。50個化合物中35個是已知化合物,15個新結構化合物。15個新化合物中,包含2個二酮哌嗪衍生物,4個蒽醌類衍生物,6個萜類衍生物、2個萜類二聚體,1二氯取代芳香內酯。 我們的研究結果初步闡明了錫尾礦土壤放線菌、真菌次生代謝產物的化學多樣性。揭示作為極端環境的一個特例,世界各地的礦山在採礦和選礦後形成的各種尾礦廢棄地,通常具有低pH、高pH或高重金屬含量等環境因子,是一種“人造”的極端環境,棲息於其中的微生物,為了生存適應,在進化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防禦機制,這往往導致它們產生結構獨特的化合物。從尾礦廢棄地微生物中發現新結構活性天然產物的幾率是比較高的,尾礦廢棄地微生物是發現結構新穎、生物活性顯著化合物的新資源,為新藥研製提供了先導化合物,是創新藥物的豐富資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