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介所修《三朝聖政錄》,是私修《聖政》的代表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三朝聖政錄》
- 外文名稱:Three pilgrimages
- 作品別名:《聖政》
- 創作年代:寶元元年
- 作品出處:《三朝聖政錄》
- 文學體裁:歷史 紀實
- 作者:石介
創作目的,該書序言,正文選錄,正文,譯文,
創作目的
仁宗親政後,朝廷內外生成闡揚祖宗故事的熱潮。寶元元年(1038),身為嘉州判官的石介,有感於“太祖作之,太宗述之,真宗繼之,太平之業就矣” ,不避職任之卑微,編纂三朝“君人之遠體,為邦之善訓”,“類而次之,為二十門,目曰《三朝聖政錄》,每篇之末又自為之贊,以申諷諭之意”,希望能夠“開助後聖而垂之無窮” 。
該書序言
韓琦在對石介所選“聖政”進行了認真核定之後,為該書撰寫了一篇序言,其中稱:
“夫監之無愆者,先王之成憲也;前之不忘者,後事之元龜也。昔周漢守文之君,皆能謹行祖考之道,故神保其治而民安其法。……洪惟有宋之受命也,易五代之弊,規萬世之策,海內休息、不睹兵革之患者,幾八十年矣。是蓋太祖、太宗、真宗神武之所戡定、文德之所安輯,以繼以承,時用光大。”
“以繼以承,時用光大”,這使人們想到吳兢作《貞觀政要》所揭舉的“可久之業益彰,可大之功尤著”之願望,這正是《政要》《聖政》類著述追求的目標。
慶曆年間,力主變革的士大夫們在批評時政的同時,舉起“復振祖宗之法”的旗號。他們不僅從“前代帝王之道”,也從“今朝祖宗之烈”中尋求治世的思想資源。為達到這一目的,慶曆三年(1043)九月,新政的推動者之一、樞密副使富弼上章《乞編類三朝故典》,其中說:
臣歷觀自古帝王理天下,未有不以法制為首務。法制既立,然後萬事有經而治道可必也。宋有天下八十餘年,太祖始革五代之弊,太宗克紹前烈,紀綱益明,真宗承兩朝太平之基,謹守成憲。
近年紀綱甚紊,隨事變更,兩府執守,便為成例。施於天下,鹹以為非,而朝廷安然奉行,不思剗革。……如此百端,不可悉數。其所以然者,蓋法制不立而淪胥至此也。
臣今欲選官置局,將三朝典故及討尋久來諸司所行可用文字分門類聚,編成一書,置在兩府,俾為模範。庶幾頹綱稍振,弊法漸除。此守基圖救禍亂之本也。
這裡所說的“三朝故典”,即太祖、太宗乃至真宗時的“紀綱”“成憲”。該書的修纂,被視為“萬事有經而治道可必”的保證;其側重點在於本朝制度的整理,目的則在於矯正頹綱弊法與時政差失。全書凡二十卷九十六門,“三朝賞罰之權、威德之本、責任將帥之術、升黜官吏之法、息費強兵之制、御戎平寇之略、寬民恤災之惠、篤親立教之風、御臣防患之機、察納諫諍之道,率編錄焉。”
正文選錄
正文
太祖一日後苑挾弓彈(tán)雀。有臣僚叩殿,稱有急事請見。上亟出見之,及聞所奏,乃常事耳。太祖曰:“此事何急?”對曰:“亦急於彈雀。”上怒,以鉞柄撞其口,兩齒墜焉。回徐伏地取落齒,置懷中。上怒甚,曰:“汝將此齒去訟我也?”對曰:“臣豈敢訟陛下,自有史官書之。”上怒解,賜金帛慰勞而去。
譯文
宋太祖趙匡胤有一天在後花園里用彈弓射鳥雀。有一個官員進殿叩拜,說有急事上奏。皇上急忙出去見他,並且聽他所奏,但是他所奏的不過是平常事而已。太祖說:“這事急什麼?”他說:“也因皇上射鳥雀而急。”(意思就是這事雖然不急,但是如果皇上急於射鳥雀,那這事就急。估計是一種勸諷吧。)太祖生氣了,拿一種類似斧頭的工具的手柄撞他的嘴,結果掉了兩顆牙。官員回頭慢慢地撿起牙齒,放在懷裡。太祖大怒,說:“難道你要拿著這個去告我嗎?”官員回答說:“臣怎么敢控告皇上,自然會有記載皇上言行的史官來把這些記下來。”皇上聽了以後,怒氣消了,賜給他金帛慰勞他讓他告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