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暑

三暑

三暑,指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暑大暑處暑。按順序也理解為初暑、中暑、末暑。“三暑”代表高溫極端天氣。“三暑”中間還夾一個“立秋”節氣,立秋之後才是處暑(末暑),暑熱時間比較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暑
  • 說明:漢代郎官諸暑之合稱
  • 相關文獻:《後漢書-杜林傳》
  • 其他:是暑天的三個節氣的統稱
  • 典故:《後漢書-杜林傳》
簡介,相關,

簡介

三暑,即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暑、大暑、處暑,按順序也分別理解為初暑、中暑、末暑。“三暑”中間還夾一個“立秋”節氣,立秋之後才是處暑,“三暑”時間比較長。“三暑”與“三伏”均代表高溫極端天氣,時間軸和溫度軸上的曲線表現基本一致:暑天來,伏天到;伏天消,暑將盡。
《釋名》:“暑,煮也;熱如煮物也”。暑天並不僅僅是熱,因為流汗多,雷雨多,空氣中有很強的黏濕感,“暑”字的原始含義里便有這感覺,而“熱”字里沒有。東漢劉熙《釋名·釋天》的闡釋是:“暑,煮也;熱如煮物也。”形容暑天是桑拿天。

相關

《後漢書-杜林傳》:“內奉宿衛,外總三暑。”
三暑
三暑是暑天的三個節氣的統稱,泛指天氣很熱的季節。舉例:三暑天,熱的人透不過氣來。三寒三暑分別指的是一年中天冷和天熱的季節。
古人之所以將一年中的極熱天稱“暑”,同時又找出了一個“伏”與之搭伴,除了文化含義外,另一重要目的是出於修身養性的考慮。
三暑為漢代郎官諸暑之合稱。其時宿衛諸郎,分隸五官、左、右中郎將,以五官中郎為一暑,左中郎為一暑,右中郎為一暑,又稱三暑郎,統屬於光祿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