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晉學人書系:時空深處

三晉學人書系:時空深處

《三晉學人書系:時空深處》是2013年三晉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明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晉學人書系:時空深處
  • 出版社:三晉出版社
  • 頁數:333 頁
  • 開本:16 開
  • 作者:李明倫
  • 出版日期:2013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570801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三晉學人書系:時空深處》是作者精心為廣大讀者朋友們編寫而成的此書。《三晉學人書系:時空深處》是作者將自己多年以來陸續發表在各類報刊上的散文、隨筆以及回憶性文章的結集,《三晉學人書系:時空深處》作者將過往歲月的人生經歷,用平實的筆觸,展示給讀者,處處流露出真情實感,不僅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還是一部可讀較強的回憶文集。

圖書目錄

時空深處的屐痕(代序)
遠去的蛙聲
漫漫尋根路
丁則官兒傳奇
瘋狂的稗則草
淒風苦雨
晃動的外婆橋
“外來小戶”家史
老革命的脾氣
家父的“掃街癮”
廟緣
真假瘋子
壓轎童子
回味野性
反叛鬧劇
狂歡歲月
涼涼的石碑
陪睡弟子
啟蒙恩師
心靈的陽光
“一摸靈”校醫
演戲的尷尬
如飲醍醐
月光下
窩頭現場會
畢業前的婚配軼事
初出茅廬
第一筆稿費
逼上文山
鄉村年味
臘八粥
惹不起的灶王爺
殺豬過年
魅力推車
龍抬頭的夢想
啼笑葬禮
鄉村野戲場的台前幕後
準俗共賞戲台聯
民間禁忌的密碼
十二生肖的臆想
飛舞著的靈魂
名字趣談
吉利話種種
笑話藝術探源
漢字趣
一個諱莫如深的話題:敬鬼神
易容而存的鐵馬老爺廟
憑弔石塔寺
如夢似幻鳳凰游
開卷有益的困惑
點燃蠟燭之光
水味人生
名聯與村景的契合
夢之路
新星頌
搓麻將的哲學
自找快樂
由家父、椿萱引出的話題
學書三境
口口味“書卷氣”
寫著玩兒的味道
讀書三樂
由“張良遇師”想到的
曹操焚書的啟示
賞千金與打屁股
要命的語序
話說權力風險
晉平公的獵車
婁師德的忍術
難得清楚
身後應該留點什麼
管道升的詩箋

序言

時空深處鞏兆擊的屐痕
人們說,大腦是時光的記憶庫,而在我看來,它更像是歲月的過濾器。許多往事如過眼煙雲,轉瞬即逝,最終定格於“大腦庫”者寥寥無幾。
近兩年來,受“古稀”心態的驅使,我沉浸於悠遠而幽深的情緒里,希圖用一條心絲穿越百年風光,從歲月流水中打撈點透明的記憶,尋找那時空深處尚可辨識的生命屐痕。可是撈來撈去,沒撈出多少閃光的珠璣;找來找去,只找到幾處模糊的印記,費了好大勁兒,才湊成三四十篇回憶式短文。
寫作的尷尬固然與進入老年之後的記憶力減退有直接關係,但也不排除歷史老人故意設障的“惡作劇”。一方面是人生本身具有悲劇性,翻動禁淋塵封的家史需要當事人付出巨大的情感代價。要搜尋已故親人的歲月屐痕,必先揭開癒合不久的生離死別的創傷,觸動那被理智強壓數年的至愛真情;難免念天地之悠悠,發思古之幽情,哀生命之短暫,獨愴然而涕下。以朦朧淚眼察苦思夢魘,很難找準最佳成文焦距。另一方面,螻蟻之生原本就有平庸性。親人們皆為平頭百姓,既無執政建樹,又無護國戰功,更無墨跡留存,終生所慮者無非衣食住行、生兒育女、養家餬口之類;生前勞作似驢子拉磨,周而復始;日常生活如沙灘行走,難覓蹤跡。欲在生存的廢墟上挖掘點可供後世鑑賞只櫃漿道的金玉珠寶,談何容易!
然而,偉人有警世傳奇,凡人有處事軌跡。我總算從時間的迷宮裡找出一些殘存的凡人小事。這些記憶碎片大致可分為三類。一類為百年紀事。從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家父誕生至今整整一個世紀。百年間我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親,岳父母及我的老伴先後離世。作為此三代中喜歡舞文弄墨的倖存者,我有責任傾己所知為李氏譜牒留點墨跡。我以無限思念和無比崇敬的心情同親人們飛逝的靈魂作跨越時空的簡短對話,對逝者的在天之靈是一種安慰,對生者的續根傳承是一種提醒。這部分內容主要有,簡述身世的《漫漫尋根棵妹企路》;追思父母的《丁則官兒傳奇》《老革命的脾氣》《晃動的外婆橋》等。另一類為青春腳印。主要寫本人從幼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長曆程,通過幾個人生節點的記述,尋朵獄講漿找失去的青春時光。這部分內容有:回憶苦樂童年的《真假瘋子》《壓橋童子》《回味野性》等;記述少時求學的《涼涼的石碑》《啟蒙恩師》《心靈的陽光》《如飲醍醐》等;表達個人志趣的《逼上文山》等;反映生活磨鍊的《月光下》《初出茅廬》等。還有一類寫民情俗韻。這部分內容主要記錄家鄉土地上的民俗風情以及普通百姓的生存智慧。有反映年俗的《鄉村年味》《臘八粥》等,揭示民風的《啼笑葬禮》《民間禁忌的密碼》等;敘寫古蹟的《憑弔石塔寺》等。
除回憶類散文外,書中民仔判還收錄了近年來陸續發表於各類報刊的部分散文、隨筆、雜文。將這類文字納入回憶類散文集中,雖說未突破“廣義散文”之範圍,但也難免有“雜燴”“湊數”之嫌,權當是領著讀者閒逛“雜貨鋪”符譽凳吧。
杜甫詩云: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散文寫作本不是我的長項,而我卻偏偏想擺脫時下撰寫“回憶錄”的俗風裹挾,妄圖用一篇篇短小而有內在聯繫的散文來回憶家史和個人成長史,賦予凡人家事一點生動性和啟示性。為此,我不得不“臨時抱佛腳”,向散文大師們求教,重讀了從魯迅到沈從文,從朱自清到梁實秋,從楊朔到秦牧,從賈平凹到余秋雨等數十位名家的百餘篇散文。名家散文中那流暢的敘述,優雅的情調,豐富的想像,深刻的意蘊,鮮明的風格,飽滿的神韻,令人嘆為觀止,拍案叫絕。我越讀名篇越覺得自慚形穢,勉強寫出的一些自認為是散文的東西,除了在真實性方面符合散文的本質特徵外,在作品構思,思想內涵,語言運用諸多方面缺少精巧性、深刻性和藝術感。我曾想通過一樁樁家事揭示人性的深度和人生的廣度,探求生命存在的意義,可是拙劣之筆總也難以穿透種種遮蔽,抵達生命和人性的最深處,寫實多於空靈,敘事留於表層。也曾想在平凡的小事中寓含點絢爛的性靈、滲入點藝術的想像,顯露點蓬勃的氣勢,可終因文思不濟,難以揭示自然之美,性靈之美,難以展現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國式的袖裡乾坤。還曾想跳出一本正經作文的老框框,讓文章像山間的白雲、溪中的流水那樣活潑一點,生動一點;如花叢的蝴蝶,天宇的雄鷹似的自由一點,灑脫一點;怎奈觀念老舊、思維發僵,古板多於幽默,平淡多於意趣,和諧多於奇巧,說教多於閒適。記得俄國作家赫爾岑說過,書是行將就木的老人對剛剛開始生活的年輕人的忠告。如蒙讀者不棄,在我“就木”之前或之後,耐著性子將“忠告”之言看上幾眼,或多或少地從中得點間接經驗,受些人生啟發,我便心滿意足了。
讀書三樂
由“張良遇師”想到的
曹操焚書的啟示
賞千金與打屁股
要命的語序
話說權力風險
晉平公的獵車
婁師德的忍術
難得清楚
身後應該留點什麼
管道升的詩箋

序言

時空深處的屐痕
人們說,大腦是時光的記憶庫,而在我看來,它更像是歲月的過濾器。許多往事如過眼煙雲,轉瞬即逝,最終定格於“大腦庫”者寥寥無幾。
近兩年來,受“古稀”心態的驅使,我沉浸於悠遠而幽深的情緒里,希圖用一條心絲穿越百年風光,從歲月流水中打撈點透明的記憶,尋找那時空深處尚可辨識的生命屐痕。可是撈來撈去,沒撈出多少閃光的珠璣;找來找去,只找到幾處模糊的印記,費了好大勁兒,才湊成三四十篇回憶式短文。
寫作的尷尬固然與進入老年之後的記憶力減退有直接關係,但也不排除歷史老人故意設障的“惡作劇”。一方面是人生本身具有悲劇性,翻動塵封的家史需要當事人付出巨大的情感代價。要搜尋已故親人的歲月屐痕,必先揭開癒合不久的生離死別的創傷,觸動那被理智強壓數年的至愛真情;難免念天地之悠悠,發思古之幽情,哀生命之短暫,獨愴然而涕下。以朦朧淚眼察苦思夢魘,很難找準最佳成文焦距。另一方面,螻蟻之生原本就有平庸性。親人們皆為平頭百姓,既無執政建樹,又無護國戰功,更無墨跡留存,終生所慮者無非衣食住行、生兒育女、養家餬口之類;生前勞作似驢子拉磨,周而復始;日常生活如沙灘行走,難覓蹤跡。欲在生存的廢墟上挖掘點可供後世鑑賞的金玉珠寶,談何容易!
然而,偉人有警世傳奇,凡人有處事軌跡。我總算從時間的迷宮裡找出一些殘存的凡人小事。這些記憶碎片大致可分為三類。一類為百年紀事。從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家父誕生至今整整一個世紀。百年間我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親,岳父母及我的老伴先後離世。作為此三代中喜歡舞文弄墨的倖存者,我有責任傾己所知為李氏譜牒留點墨跡。我以無限思念和無比崇敬的心情同親人們飛逝的靈魂作跨越時空的簡短對話,對逝者的在天之靈是一種安慰,對生者的續根傳承是一種提醒。這部分內容主要有,簡述身世的《漫漫尋根路》;追思父母的《丁則官兒傳奇》《老革命的脾氣》《晃動的外婆橋》等。另一類為青春腳印。主要寫本人從幼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長曆程,通過幾個人生節點的記述,尋找失去的青春時光。這部分內容有:回憶苦樂童年的《真假瘋子》《壓橋童子》《回味野性》等;記述少時求學的《涼涼的石碑》《啟蒙恩師》《心靈的陽光》《如飲醍醐》等;表達個人志趣的《逼上文山》等;反映生活磨鍊的《月光下》《初出茅廬》等。還有一類寫民情俗韻。這部分內容主要記錄家鄉土地上的民俗風情以及普通百姓的生存智慧。有反映年俗的《鄉村年味》《臘八粥》等,揭示民風的《啼笑葬禮》《民間禁忌的密碼》等;敘寫古蹟的《憑弔石塔寺》等。
除回憶類散文外,書中還收錄了近年來陸續發表於各類報刊的部分散文、隨筆、雜文。將這類文字納入回憶類散文集中,雖說未突破“廣義散文”之範圍,但也難免有“雜燴”“湊數”之嫌,權當是領著讀者閒逛“雜貨鋪”吧。
杜甫詩云: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散文寫作本不是我的長項,而我卻偏偏想擺脫時下撰寫“回憶錄”的俗風裹挾,妄圖用一篇篇短小而有內在聯繫的散文來回憶家史和個人成長史,賦予凡人家事一點生動性和啟示性。為此,我不得不“臨時抱佛腳”,向散文大師們求教,重讀了從魯迅到沈從文,從朱自清到梁實秋,從楊朔到秦牧,從賈平凹到余秋雨等數十位名家的百餘篇散文。名家散文中那流暢的敘述,優雅的情調,豐富的想像,深刻的意蘊,鮮明的風格,飽滿的神韻,令人嘆為觀止,拍案叫絕。我越讀名篇越覺得自慚形穢,勉強寫出的一些自認為是散文的東西,除了在真實性方面符合散文的本質特徵外,在作品構思,思想內涵,語言運用諸多方面缺少精巧性、深刻性和藝術感。我曾想通過一樁樁家事揭示人性的深度和人生的廣度,探求生命存在的意義,可是拙劣之筆總也難以穿透種種遮蔽,抵達生命和人性的最深處,寫實多於空靈,敘事留於表層。也曾想在平凡的小事中寓含點絢爛的性靈、滲入點藝術的想像,顯露點蓬勃的氣勢,可終因文思不濟,難以揭示自然之美,性靈之美,難以展現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國式的袖裡乾坤。還曾想跳出一本正經作文的老框框,讓文章像山間的白雲、溪中的流水那樣活潑一點,生動一點;如花叢的蝴蝶,天宇的雄鷹似的自由一點,灑脫一點;怎奈觀念老舊、思維發僵,古板多於幽默,平淡多於意趣,和諧多於奇巧,說教多於閒適。記得俄國作家赫爾岑說過,書是行將就木的老人對剛剛開始生活的年輕人的忠告。如蒙讀者不棄,在我“就木”之前或之後,耐著性子將“忠告”之言看上幾眼,或多或少地從中得點間接經驗,受些人生啟發,我便心滿意足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