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明謝祐信俗
- 批准時間:2018年7月
- 遺產級別:市級
- 遺產類別:民俗
- 申報地區: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區、梅列區(今三元區)
- 保護單位:三元區中村鄉白水畲族村民委員會、梅列區列西街道列西村民委員會
歷史淵源,民俗內容,流行地區,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三明正順廟志記載:謝祐,宋治平年間(1064年)生於三元區中村鄉白水村,熙寧六年(1073年)回謝氏入閩始祖元大公居住地邵武和平鎮,拜延平府狀元黃裳為師,接受啟蒙教育。元豐五年(1082年),謝祐隨黃裳戍泉州、南安,受委派去建州送信,途經水晶洞,遇得道高人傳授金符玉冊,此後又拜薩真人為師,修行學道,元佑二年(1087),謝祐功成羽化,受到民眾景仰。未幾,山賊橫行,流竄騷擾鄉里,謝祐神靈化身征剿,滅寇安民,鄉民感激謝祐,自發建祠奉祀,丞相李綱接受民眾請求,上表朝廷為謝祐請功。
南宋紹興九年(1139年),皇帝應奏請敕封謝祐為“廣惠將軍顯列尊王”。
自宋紹定初年(1228年),建廟祀為神靈。逢年過節必焚香朝拜。
鹹淳十年(1274年),朝廷應丞相文天祥奏請,加封謝祐為“日月盈光大帝”,並配祀慈惠夫人。
南宋以後,隨著謝祐保境安民的民間傳說日益增多,謝祐神名也日漸顯赫,閩粵贛及台灣等多地陸續建起了主祀謝祐的廟宇,規模最大的是始建於1233年的三明列西“正順廟”,由孝宗皇帝賜“正順”廟額,奉祀“廣惠將軍顯烈尊王 日月盈光大帝——謝祐”,還有始建年代較早的白水村正順廟和保存完好的永安貢川正順廟。
從民間信仰到朝廷兩度敕封及歷朝歷代的推崇,謝祐在鄉人心中已是一位護國佑民、扶危濟困、懲惡揚善的地方保護神,正順廟是逢年過節焚香朝拜之地,迎神風俗也由此而成。
民俗內容
每年農曆正月二十,列西大街小巷張燈結彩,鄉民用鑾轎抬著謝祐神像遍游村莊,所經各處家家戶戶都在門前設供迎接真神,以保全家一年安康,農事風調雨順。就連端午節龍舟下水,全體水手也必須先去正順廟前舉槳朝拜,待得農曆十三日龍舟上岸,也要到“正順廟”前回拜,以示虔敬。
謝祐出生地白水村村民,以自己是謝祐的後人而自豪,在祭祀中更多了一層對先祖的緬懷之情。每年正月十三日,永安貢川的謝氏後裔都會派出族人,敲鑼打鼓來白水村“取火”,將火種迎回貢川正順廟,以祈薪火相傳,人丁興旺。
流行地區
謝祐是由人而神的地方保護神,三明市三元區(原梅列、三元)為其早期核心信仰範圍,隨著謝氏家族人口的外遷,主祀謝祐的“正順廟”遍及沙縣、永安、尤溪、將樂、南平、順昌、漳平、德化等縣,信徒遠及閩粵贛及台灣。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謝祐信仰所包含的愛國愛鄉,守土為民的精神和忠孝傳統文化內涵所具有的吸引力、親和力和感召力,成為謝祐文化發展的堅實基礎和動力,有助於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謝祐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只不過長期以來被崇拜者神化了。正順廟屬於道教建築,是歷史的產物,同時,也體現了中國歷史上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高超的建築工藝水平,具有一定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對研究三明古建築,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實例。
保護措施
三元區中村鄉白水畲族村民委員會、梅列區列西街道列西村民委員會為“三明謝祐信俗”項目保護單位。
2013年,三明市謝祐文化研究會順應歷史潮流成立。
社會影響
衍生作品
2016年,三明市作家綠笙創作的長篇小說《謝祐》,由中國出版集團現代出版社正式出版。該部43萬字的小說首次向世人展現三明本土歷史名人謝祐的傳奇人生,既寫人又寫神,演繹了三明本土族群的獨特文化。綠笙在《謝祐》這部小說中,既依可信史料記載,寫了謝祐的現實生活,又化集本地民間傳說,寫了謝祐羽化後的神仙世界,將地方信仰習俗與道教文化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