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才說

三才說是儒家哲學中關於天、地、人或天道、地道、人道的學說。“三才”又稱“三材”。三才說為戰國以來中國傳統哲學的通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才說
  • 定義:儒家哲學中關於天、地、人或天道、地道、人道的學說
《易傳·繫辭下》:“《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說卦傳》:“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兩段文字申說“三才”,是為解釋六十四卦每卦六位的來由,“說六爻以效三才之動”(韓康伯注),認為每卦初、二兩位代表地,適用地道;三、四兩位居中,代表人,適用人道;五、上兩位代表天,適用天道。“三才”說不見於馬王堆帛書《繫辭》,而見於帛書《繫辭》卷後的《要》篇:“故易又(有)天道焉,而不可以日月生(星)辰盡稱也,故為之以陰陽;又(有)地道焉,不可以水火金土木盡稱也,故律之以柔剛;又(有)人道焉,不可以父子君臣夫婦先後盡稱也,故要之以上下;又(有)四時之變焉,不可以萬勿(物)盡稱也,故為之以八卦。”雖未提“三才”,卻可肯定為通行本《繫辭》三才說的來源。帛書《易之義》說:“是故位(立)天之道曰陰與陽,位(立)地之道曰柔與剛,位(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財(才)而兩之,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畫而為章也。”此為《說卦》三才說的來源。追溯三才說的起源,可溯至《老子》:“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然“人亦大”在帛書本寫為“王亦大”,哪一種是原貌,尚未論定。戰國時期,儒、墨、道諸家常說天在上,人在中,地在下,都可視為“三才說”的內容。漢代以後,三才說長期流行,直到清代仍有人加以闡發。北宋邵雍的《觀物外篇》的說法較為特殊:“神統於心,氣統於腎,形統於首。形氣交而神主乎其中,三才之道也。”其實此說不過是著眼於首、心、腎的位置關係,援引三才分居上中下的道理。大致上看,三才說為戰國以來中國傳統哲學的通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