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性中道
- 屬性:佛學術語
- 出自:《成唯識論》卷七
- 解釋:唯識宗以三性為中道
佛學術語,唯識宗以三性為中道,即是把中道和三自性三無性結合起來,稱三性中道。《成唯識論》卷七曰:“遠離增減邊,唯識義成,契會中道,無偏執故。”本宗以“萬法唯識所變”,客觀的事物本不存在,偏執之人認為是實有,這就是增;本宗以世間萬法是因緣和合的假有,偏執的人認為是空,這就是減。遠離增減非空非有,才是中道。《成唯識論》卷七又曰:“我、法非有,空識非無,離有離無,故契中道。”
佛學術語,唯識宗以三性為中道,即是把中道和三自性三無性結合起來,稱三性中道。《成唯識論》卷七曰:“遠離增減邊,唯識義成,契會中道,無偏執故。”本宗以“萬...
佛學術語,唯識中道,是建立在三自性與三無性的基礎上。即一切法的每一法,各具非空非有二義。即遍計所執性,情有故非空,理有故非無;依他起性,如幻故非有...
三性對望中道是法相宗用語。又作三性相對中道或言詮中道。即就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及圓成實性等三性以論其中道義。...
佛學術語,指於一法上論非有非空之中道妙理,乃法相宗所立中道之一義。與‘三性對望中道’對稱。法相宗以遍計所執性為妄情,故判為空;以依他起性與圓成實...
二重中道,佛學術語,又作二種中道。唯識家認為中道有三性對望中道及一法中道二義。...... 佛學術語,又作二種中道。唯識家認為中道有三性對望中道及一法中道二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