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彩披鬃鞍馬

三彩披鬃鞍馬

三彩披鬃鞍馬,唐代文物,於1990年西安市霸橋區半坡村出土,通高是56.5cm,長為58cm,現藏於西安博物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彩披鬃鞍馬
  • 出土時間:1990年
  • 出土地方:西安市霸橋區半坡村
  • 現藏:西安博物院
  • 通高:56.5cm
  • :58cm
馬首向左後方回望,兩耳直豎,鬃毛左披,立於長方形踏板上。臀部發達,腿部強勁有力,特別是其眼睛、耳朵、筋骨、肌肉等局部雕琢精細,刀工嫻熟,符合實體馬的特點。馬全身以白色為地釉,鬃毛為白、綠、褐三色相間;馬鞍及垂於兩側腹下之毛織物為綠色釉;額前的當盧、耳鼻際的轡飾、胸前及尻上的革帶及杏葉形垂飾均為黃、綠、褐三色釉;馬尾為褐色。與一般唐三彩馬相比,此馬的釉色別具韻味,缺少大片鮮艷的紅、黃、褐等色,而以素雅的白、綠色為主要色調,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其造型駿捷、勻稱,是唐三彩中罕見的精品。
唐代三彩馬在造型上顯示出宏大的氣魄,體現著大唐王朝繁榮昌盛的景象,並從中可以看出唐人以豐肥健壯的審美情趣。在形態上雖各有風采,但它們都有著共同的特徵,即頭小頸粗,臀圓背厚,四肢粗壯,而且骨肉勻停,線條流暢,內在的神韻在完美的造型中得到十足的體現,有力地烘託了盛世王朝的繁榮氣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