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川柳

三川柳

三川柳是北京一個胡同的名字。

三川柳胡同位於北京市崇文區崇外街道大橋社區,大橋社區位於崇文區祈年殿路西側。今已不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川柳
  • 類型:胡同
  • 全名:三川柳胡同
  • 位於:北京市崇文區崇外街道大橋社區
三川柳胡同 - 大橋社區 北京市崇文區崇外街道大橋社區大橋社區位於崇文區祈年殿路西側,1200戶,2772人。現有居民院109個,實際居住703戶,約1700人,外來人口200餘人 三川柳胡同 - 所轄範圍 大橋胡同、大橋南巷、板井胡同、三川柳胡同、翟家口胡同、東興隆街71-119號82-156號、東打么廠4-152號3-183號、西河沿2-96號7-147號、西河沿南河岸13-15號、南官園胡同、戴家...
當您查看北京市城區地圖或乘坐公車時,或許會發現一種有趣的現象,就是許多地名和站名由數字打頭,如一畝園、二龍路、三里屯、四道口、五棵松、六鋪炕等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無所不包,大約有200來個。這些地名由來已久,其中以元、明、清時期出現的居多。
以“一”打頭的有海淀的一畝園、一棵松,朝陽的一間樓、一頃莊等。
以“二”打頭的有東城的二里莊,西城的二龍路,海淀的二里溝、二龍閘、二里莊,朝陽的二道溝、二閘村、二堡子,豐臺的二甲地、二老莊、二合莊等。
以“三”打頭的有東城的三眼井胡同、三源胡同,西城的三塔村、三不老胡同、三里河、三座橋、三道柵欄,崇文的三元街、三轉橋胡同、三川柳胡同,宣武的三福巷、三合里、三廟街、三井胡同、三富胡同,海淀的三義廟、三才堂、三星莊、三虎橋,朝陽的三里屯、三岔河、三間房、三豐胡同、三台山,豐臺的三順莊、三路居、三營門、三頃地等。
以“四”打頭的有西城的四道灣、四井胡同、四環胡同、四根柏胡同,崇文的四塊玉,宣武的四川營胡同、四平巷、四平園胡同、四勝胡同,海淀的四王府、四槐居、四撥子、四道口、四統碑,朝陽的四公村、四路居,豐臺的四合莊、四頃村、四道口等。
以“五”打頭的有東城的五道營胡同、五老胡同、五四大街,西城的五福里、五根檀胡同、五路通街,宣武的五道街,海淀的五棵松、五道口、五路居、五塔寺,五孔橋,朝陽的五路居、五斗村、五里溝,石景山的五里坨、五里店,豐臺的五愛屯、五里店、五間樓等。
以“六”打頭的有西城的六鋪炕、六部口、六合胡同,海淀的六郎莊、六道口、六里屯,朝陽的六王村、六座屯、六里屯、六道口,豐臺的六里橋、六營門、六圈等。
以“七”打頭的有西城的七賢巷,宣武的七井胡同,海淀的七王墳,朝陽的七聖廟、七棵樹,豐臺的七里莊等。
以“八”打頭的有東城的八寶樓胡同、八寶坑,西城的八步口、八寶胡同、八道灣、八個門胡同,崇文的八角胡同,宣武的八寶甸胡同,海淀的八寶莊、八家村、八里莊,朝陽的八棵楊、八里莊、八里橋、八王墳,豐臺的八里河、八大排,石景山的八寶山、八大處、八角村等。
以“九”打頭的有東城的九道灣,宣武的九灣胡同,海淀的九畝地,朝陽的九龍山、九江口、九孔閘等。
以“十”打頭的有東城的十字坡,海淀的十方院、十王墳、十間房,朝陽的十里堡、十八里店、十里河、十里居、十字口村等。
以“百”打頭的有西城的百萬莊、百花深處、百代胡同、百子胡同、百戶胡同,崇文的百果園,
宣武的百順胡同、百合園胡同,朝陽的百子灣等。
以“千”打頭的有東城的千福巷,西城的千竿胡同、千章胡同等。
以“萬”打頭的有西城的萬年胡同、萬明巷,宣武的萬明路、萬壽里、萬福巷,海淀的萬壽路、萬壽寺、萬泉莊、萬泉河、萬安里,朝陽的萬家村、萬紅里、萬子營,豐臺的萬泉寺等。
這些以數字打頭的地名各有來歷,不但歷史悠久,而且涵蓋寬泛,或有掌故,或有傳說,或有趣聞,既有趣味性,又各具特色。綜合起來看,這些地名的成因主要有六個特點。
1、由地標物而得地名,最初一些地名的產生多以林木、河湖等可見的地上標誌命名,如“五棵松”因曾有五棵古松,人們常在此歇腳,地名由松而得。“九孔閘”因曾有一座九個孔的水閘,形成村落後,村名由閘而得。“四槐居”也是因曾有四棵古槐樹,有人在此定居後便以四棵槐樹而得村名。
2、由某一景觀的面積大小或長短而得地名,“一畝園”是清代舉行耕禮的地方,每年清明時節皇帝都象徵性地在此進行耕種,以祈求五穀豐登,“一畝園”取“一畝三分地”之意,地名由田地的畝數而得。“二里溝”因曾有一條二里長的土溝,地名由溝而得。“四頃村”也是因曾有四頃耕地,後來有人在此居住,形成村落,村名由耕地的畝數而得。
3、由地形、地貌的特點而得地名,“八道灣胡同”因曲折多達八個彎,故此得名。“二龍路”因曾是玉河分支出的兩條彎彎曲曲的河汊,形似兩條巨龍,故此得名。“萬泉莊”因地勢低洼,泉水隨地湧現,數不勝數,故此得名。
4、由古建築而得地名,如“三虎橋”因有一座石橋,橋頭有三隻活靈活現的石虎,地名由橋而得。“四統碑”因曾有清初四塊石碑,從東往西為姚公之碑、葛公之碑、席公之碑和烏里布公之碑,地名由碑而得。“萬壽路”因北面不遠處有一座明代建的永安萬壽塔,簡稱萬壽塔,此地由塔而得。
5、由甲乙兩地距離而得地名,多是從某一城門到某地的距離,如“八里莊”因從阜成門往西行八里的地方,有個小村莊,故稱的名。“十八里店”也是因距正陽門約十八華里而得名。“六里屯”因東至小牛房六里,西至唐家嶺六里,因此而得名。這種以兩地距離而得地名的在北京有許多,重名的也多,為了有所區別,往往在重複的地名前加上一個方位詞,如稱朝陽的八里莊為“東八里莊”,海淀的八里莊為“西八里莊”。
6、由紀念某一歷史事件或某位名人而得地名,如“五四大街”因紀念1919年發生在此地的“五·四愛國運動”而命名。“六郎莊”最早叫牛欄莊,相傳北宋時楊六郎與遼兵交戰受傷,曾在此村養傷,人們仰慕他的英名,所以把村子叫成了“六郎莊”。“三不老胡同”明代稱“三保老爹胡同”,因著名的航海家鄭和(三保太監)的府第在此,為紀念他而得地名,“三不老”實為“三保老”的訛稱。
隨著北京城區建設和改造迅速的加快,一些以數字打頭的老地名已經是“名存實亡”,或被拆遷,或與其他地名合併,但其作為北京地域文化的一部分,有必要進行保護和研究,從而使人們更廣泛地了解北京,認識北京,熱愛北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