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寶沙村位於山東省煙臺市海陽市北部山區,屬於山村,現有181戶,523人口,村共有黨員27人,村兩委班子成員4人,兩委班子健全。
全村耕地總面積1000畝,主要以種植果樹糧食為主,其中果園500畝,糧田面積500畝,村集體資產淨值11萬元,集體可支配財力7300元,集體年經營性收入2.3萬元,村裡有林果等可開發利用資源,糧食、果業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2006年,農民人均收入3000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寶沙村
- 別名:三把沙
- 行政區類別:山東省煙臺市海陽市郭城鎮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政府駐地:三寶沙村
- 電話區號:0535
- 郵政編碼:265147
- 氣候條件: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500餘人
- 車牌代碼:魯Y
- 方言:北方口音
歷史變遷,大事記,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組織建設,
歷史變遷
清雍正年間(1723-1735年),于姓從多英村來此建村。後劉姓由宅家夼村遷入。因村南河岸有天然形成的三個沙峰,上橫巨石,形成“三沙擎石”之景(古名釣魚台),故命村名三把沙,後演變為三寶沙村。 三寶沙村位於海陽市北部,地處東經121°06′,北緯36°59′。東與廟後村山泊相連,東北與下十字夼村山泊相交,西與湖西村山地相接,南與宅家夼村相鄰。分兩個自然村,村西的油坊溝村與本村為一個行政村。隸屬郭城鎮,北距鎮政府駐地12公里,南距市政府駐地30公里。 全村耕地面積83.7公頃,其中糧田48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蘋果等。
大事記
1942年11月日軍膠東拉網大掃蕩,燒死村民於典省。 同年本村解放。
1947年進行土改複查。
1953年辦起互助組。
1955年成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6年成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72年建學校教室18間。
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88年用上電網供電。
1993年安裝自來水。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122公斤,總產8.7萬公斤。1973年,開始農業學大寨。至1982年,共整大寨田15.5公頃歸乘拔,水澆地擴大到20公頃,人均0.03公頃,糧食產量有了較大提高。1978年,糧食畝產達到342公斤,總產24.6萬公斤。背匪挨罪2002年,糧食畝產475公斤,總產26.8萬公斤。 1992年以來,村黨支部發動民眾栽植紅富士蘋果11.3公頃。2000年,蘋果園面積達到13.3公頃,收入30萬元。 2002年,全村第一產業總收入428萬元,其中農業161萬元,林業3萬元,畜拳殃芝牧養殖業247萬元,其它17萬元。匪贈
第二、三產業改革開放後,先後發展了勾花、結網及建築、運輸、商業飲食服務業等。2002年,全村第二、三產業從業人員89人,總收入165萬元,其中工業20萬元,建築業65萬元,運輸業19萬元,商飲業26萬元,服務業35萬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解放前,本村未有學校。1947年成立三寶沙捉紋遙國小。1993年,村國小併入下十字夼國小。自建國至2002年,全村共考取大中專院校的學生10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常年人均糧食80公斤左右,討飯的有十幾人。解放後,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57年,人均糧食150公斤。1975年達到200公斤,全村總收入9.5萬元。2002年,有運輸車輛55輛,機車40輛,電話42部,彩電75台,冰櫃12台,電風扇85台。 村莊建設建國前,全村都是草房,人均居住面積不足5平方米。建國後,住房條件逐步改善。1984年建立新村,皆為瓦房。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0平方米。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照嘗檔厚組織建設1942年,全村有黨員6名。1944年,成立黨支部,於典寶任黨支部書記,時有黨員10人。2002年,有黨小組4個,黨員30名。曾任黨支部書記的有於典寶、於典會、於奎秋、於奎民、於奎洲、於奎振、於典思、于海雲、於生翠、於生鳳、劉恆平、于振河、於生學。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1年,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改稱大隊革命委捆棕狼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於奎增、於奎江、劉典合、於奎秋、於典寶、於奎振、於典思、於生風、於生興、于海雲、於生堂、于振合、於生文、於生學、於生國、劉恆海丶於生吉丶于海民至今。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2年,全村有黨員6名。1944年,成立黨支部,於典寶任黨支部書記,時有黨員10人。2002年,有黨小組4個,黨員30名。曾任黨支部書記的有於典寶、於典會、於奎秋、於奎民、於奎洲、於奎振、於典思、于海雲、於生翠、於生鳳、劉恆平、于振河、於生學。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1年,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於奎增、於奎江、劉典合、於奎秋、於典寶、於奎振、於典思、於生風、於生興、于海雲、於生堂、于振合、於生文、於生學、於生國、劉恆海丶於生吉丶于海民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