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官殿鎮

三官殿鎮

三官殿全稱三官殿辦事處,地處漢江河邊,丹江口大壩右岸,是中國水都——丹江口市新城規劃建設區。全處9個村,3個居委會,2.8萬人,面積208平方公里。三官殿位於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調水源頭,服務南水北調,保送碧水進京,為三官殿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三官殿人民正以嶄新的姿態,創新的思路,務實的作風,一流的服務,努力創造優越的環境。我們竭誠歡迎各界同仁和有識之士前來投資置業,共圖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官殿鎮
  • 地理位置:地處漢江河邊
  • 物質優勢:交通便利
  • 自然優勢:雨量適中,土地肥沃
交通,氣候,自然風貌,人口,三官殿辦事處特色農產品,三官殿行政區域,三官殿一名稱的由來,古色小鎮三官殿,

交通

三官殿交通便利,區位優越。漢江黃金水道擦身東流,連線漢十高速公路的丹土公路、丹沈公里穿腹而過,城區公車直達村組,距漢丹鐵路終點站2公里,離老河口飛機場30公里,水陸空交通四通八達。辦事處境內有容量為1.5萬千瓦的輸變電站,有日供水3.5萬立方的水廠。工業已形成粉末冶金、機械、製藥、鑄造、建材等支柱體系。新規劃的6平方公里潘家岩、安樂河工業園區和10平方公里的右岸新城區,為招商引資提供了理想的發展空間。

氣候

三官殿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適中,土地肥沃,適合多種植物生長繁殖,是城市鮮活農副產品的主要生產供應基地。現已形成蔬菜、雜果、水產、麻油、黃酒、特種養殖等骨幹產品。安樂河農業綜合開發區擁有先進的溫控、微灌和無土栽培技術,引進有100多個國內外最新的果蔬、花木品種,被譽為鄂西北農業信息、科技、種子資源中心。農業發展前景廣闊。

自然風貌

三官殿青山碧水,景色秀麗。擁有10000畝山場資源,森林覆蓋率75%,生態環境十分宜人。壩下羊皮灘,壩上千島湖,新廟河自然風景區、鳳凰山、將軍山、龍潭河、青龍寺、獅子岩、花門樓、化雞溝、圓柏樹等旅遊資源,具有非常誘人的開發價值。

人口

三官殿辦事處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27930
14795
13135
家庭戶戶數
6392
家庭戶總人口(總)
21549
家庭戶男
11122
家庭戶女
10427
0-14歲(總)
5569
0-14歲男
2923
0-14歲女
2646
15-64歲(總)
20825
15-64歲男
11107
15-64歲女
9718
65歲及以上(總)
1536
65歲及以上男
765
65歲及以上女
771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24669

三官殿辦事處特色農產品

蔬菜,水產,麻油,特種養殖,花木,羊皮,圓柏,柏樹

三官殿行政區域

三官殿村
珍珠廟村
紅土埡村
安樂河村
許家畈村
陽西溝村
黑石溝村
蔡灣村
高家溝村
尖山村
新廟河村
獅子岩村
魏家老屋村
化雞溝村
馬灣村
潘家岩村
牛家河村
五穀廟村
李家山村
葛藤架村
駟馬溝村
刁兒埡村
小尖山村
千古洞村
天福溝村
蓮花寺村
光頂山村
鳳凰山村
桂花坪村
東溝村
舒家嶺村
千畝桔場村

三官殿一名稱的由來

一是以鎮北的三官廟得名。三官廟當地人稱大廟,廟內供有道教傳說中的“天官、地官、水官”。據民間傳說,天官賜福,地官主赦罪,水官能解厄,故稱“三官殿”。
二是歷史上鎮內四條街道曾分屬光化、谷城、均州三縣共管。光化縣(今老河口市)管河街,穀城縣管下街,均州(今丹江口市)管中街。三縣以十字街中心的古老的水井為縣界。古井上蓋一巨形石圓盤,圓盤上鑿有三個圓孔,孔的大小僅能容下水桶上下汲水,以防人體滑下井內,確保汲水和過往行人安全。井口已被系水的繩索磨出的繩痕深達三寸以上,可見水井的古老和滄桑。如今,每年春節,當地人到井邊汲水時,無一例外都要燒上三柱香,燃放一掛小鞭,以表敬愛之情。而恰恰是這口古井為後人留下了詬病的話語。說白了“三官殿”實在是三不管。相傳古代某日靠光化這邊的界井邊殺了人,光化縣令將屍體踢到均縣那邊,均縣縣令依葫蘆畫瓢將屍體推到谷城境內,穀城縣令則將死屍翻回原處,以致屍體腐爛發臭而無人問津。百姓為此四處告狀,逼得三縣令聯合斷案。三縣令來到井邊論理,都說不歸自己管,最後一致把責任推到水井上。認為:若不是這口井,死者或許早已逃生,還一併斷定此井歸谷城所有。(註:1958年版湖北地圖上的三官殿屬穀城縣。)儘管案子斷得荒唐可笑,但因死者是遠方人而無人上告。而這三位縣令卻自以為斷了一樁千古奇案,硬要百姓在井邊為他們蓋座廟,廟內塑他們三人的像,這廟就起名叫三官殿。你說搞笑不搞笑。

古色小鎮三官殿

和丹江口城區隔河相望的三官殿,是一個古老的水運碼頭。三官殿一名由來為這個小鎮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說法有二:一是早年三官殿北面有座三官廟,民眾稱大廟,廟內供有道教傳說中的“天官、地官、水官”。據民間傳說,天官賜福,地官主赦罪,水官能解厄,故稱“三官殿”。二是因地理位置重要,歷史上由光化、谷城、均州三縣共管。光化縣管河街,穀城縣管下街,均州管中街。
三官殿的古老又體現在街中心古老的水井上,井中蓋一巨形石圓盤,圓盤上鑿有三個圓孔,孔的大小僅能容下水桶上下汲水,以防人體滑下井內,確保汲水和過往行人安全。可見古人做事考慮之周全。井口已被系水的繩索磨出的繩痕深達三寸以上,可見水井的古老和滄桑。
過去該地沒通自來水前,三縣居民共飲一口井水。水井成為三縣居民交流感情、互相傳遞信息的場所。每日晨曦,當人們都還在沉睡時,井邊便傳出陣陣歡歌笑語聲、汲水聲和吱呀、吱呀的挑水聲。
古井雖老,卻生機盎然。歷經數百年不枯不竭,井水能為數千計的居民解渴消暑。凡夏季飲過該井水者,均有清涼甘洌、沁人心脾的感覺。人們常用井水沖制涼麵,製成各種簡單的冷飲食品,防暑降溫。冬天從井口冒出縷縷青煙,人們說井裡水“冬暖夏涼”。飲用則溫柔可口不覺齒寒,居民從四面八方走來,在井旁洗衣、淘菜,古井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三官殿人。三官殿人也懷著對古井的深厚感情。每年春節,人們到井邊汲水時,都要燒上三柱香,燃放一掛小鞭,以表敬愛之情。
這口井的歸屬問題,也有過一段動人的傳說。傳說早年水井靠光化縣一側井沿上發現一具死屍,光化縣太爺看後翻個身到均州境內起身走了。均州知州知道後,到現場又將死屍翻過來到谷城境內,也起身走了。穀城縣太爺知道後,又把死屍翻回原處。後三縣縣太爺會同斷清此案後,此井也斷歸谷城所有。
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漢江河流改道前,洶湧湍急的漢江河道在這裡迂迴彎轉,放慢了流速,形成河套,水勢平穩,三官殿成了一個天然良港,是漢江出丹江口峽谷後第一個水運碼頭。於是舟楫來此靠岸,商賈買賣異常興盛。當地老年人回憶說,河流改道前,沙陀營和三官殿兩岸隔河能搭腔說話,互相問候。沙陀營人經常是飯好後,端著碗喊過三官殿的人回來吃飯。河這邊的泰山廟也因河流多次改道,歷史上曾有過“三遷”。
三官殿,早年是均州城、鄖陽府、淅川縣通往老河口的水運碼頭,又是豫西南、鄂西北一帶朝山(武當山)進香的必經之地。因地處三縣交界,成為青山港以及漢江兩岸山貨集散地。過去,這裡陸路交通不發達,運輸主要靠江河水運。每年本地產的桐油、龍鬚草、藥材大都在這裡裝船運往老河口、襄樊等地。水運拉動了地方經濟,那時均州街上一天到晚商賈川流不斷。明清時,外地商人曾在這裡建有山西館作為來往商人的落腳之處。這個古色古香的小鎮對於附近村莊的人來說,永遠是個希望,村莊上的人們總要到小鎮上趕集,他們總要帶來或帶走些什麼。那個季節,農人們都會把整個收成運到小鎮上,連同農人們的淳樸和善良,往來的人群一撥接一撥,於是那個季節的一切便在小鎮得到最充分的展示。三官殿、六府廟(原青山港區公所所在地)一天到晚香菸繚繞,鐘聲不絕於耳,給小鎮也增添了幾分喧鬧。
三官殿因地理位置重要,曾是古戰場之一。據《均州志》記載:鹹豐七年(公元1857年),高二先率領的紅巾軍由保康進入,紮營此地。二月進攻葫荻山,大敗清軍,斬殺清軍六品軍功譚正統、王修文、陳從道等三人。而後乘勝進軍,向江北發展勢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