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論文被SCI、EI、ISTP三大檢索所收錄
三大檢索
SCI
SCI收錄全世界出版的數、理、化、農、林、醫、生命科學、天文、地理、環境、材料、工程技術等自然科學各學科的核心期刊約3500種。ISI通過它嚴格的選刊標準和評估程式挑選刊源,而且每年略有增減,從而做到SCI收錄的文獻能全面覆蓋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
ISI所謂最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指的是報導這些成果的文獻大量地被其它文獻引用。為此,作為一部檢索工具,SCI一反其它檢索工具通過主題或分類途徑檢索文獻的常規做法,而設定了獨特的“引文索引”(CitationIndex)。即通過先期的文獻被當前文獻的引用,來說明文獻之間的相關性及先前文獻對當前文獻的影響力。
SCI以上做法上的特點,使得SCI不僅作為一部文獻檢索
工具使用,而且成為科研評價和的一種依據。科研機構被SCI收錄的論文總量,反映整個機構的科研、尤其是基礎研究的水平;個人的論文被SCI收錄的數量及被引用次數,反映他的研究能力與學術水平。
此外,ISI每年還出版JCR(《
期刊引用報告》,全稱JournalCitationReports)。JCR對包括SCI收錄的3500種期刊在內的4700種期刊之間的引用和被引用數據進行統計、運算,並針對每種期刊定義了影響因子(ImpactFactor)等指數加以報導。一種期刊的影響因子,指的是該刊前二年發表的文獻在當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數。一種刊物的影響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載的文獻被引用率越高,一方面說明這些文獻報導的研究成果影響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該刊物的學術水平高。因此,JCR以其大量的期刊統計數據及計算的影響因子等指數,而成為一種期刊評價工具。圖書館可根據JCR提供的數據制定期刊引進政策;論文作者可根據期刊的影響因子排名決定投稿方向。
EI
EI是美國《工程索引》(TheEngineeringIndex)的簡稱。EI創刊於1884年,由美國工程情報公司(EngineeringInformationCo.)出版發行。EI是工程技術領域內的一部綜合性檢索工具,報導內容包括:電類、自動控制類、動力、機械、儀表、材料科學、農業、生物工程、數理、醫學、化工、食品、計算機、能源、地質、環境等學科。
Ei Compendex是全世界最早的工程文摘來源。Ei Compendex資料庫每年新增的50萬條文摘索引信息分別來自5100種工程期刊、會議文集和技術報告。Ei Compendex收錄的文獻涵蓋了所有的工程領域,其中大約22%為
會議文獻,90%的文獻語種是英文。Ei公司在1992年開始收錄中國期刊。1998年Ei在
清華大學圖書館建立了Ei中國鏡像站。
ISTP
ISTP是IndextoScientific&TechnicalProceedings的縮寫,是美國科學情報研究
所的網路資料庫WebofScienceProceedings中兩個資料庫(ISTP和ISSHP)之一。專門收錄世界各種重要的自然科學及技術方面的會議,包括一般性會議、座談會、研究會、討論會、發表會等的
會議文獻,涉及學科基本與SCI相同。
ISTP收錄論文的多少與科技人員參加的重要國際學術會議多少或提交、發表論文的多少有關。我國科技人員在國外舉辦的國際會議上發表的論文占被收錄論文總數的64.44%。
在ISTP、EI、SCI這三大檢索系統中,SCI最能反映基礎學科研究水平和論文質量,該檢索系統收錄的科技期刊比較全面,可以說它是集中各個學科高質優秀論文的精粹,該檢索系統歷來成為世界科技界密切注視的中心和焦點;ISTP、Ei這兩個檢索系統評定科技論文和科技期刊的質量標準相形之下較為寬鬆。
檢索系統收錄
選題要好
要選擇一個好的課題,課題立項前要進行充分的調研,其中文獻調研是十分重要的調研形式。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選擇學科領域前沿課題。課題的規模不一定很大,但研究一定要深入,結果一定要深刻,要有獨到的見解。
論文質量要高
有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後,要及時撰寫論文。論文的論述方式、內容的取捨、學術思想的闡述、研究背景的介紹等要反覆推敲、仔細斟酌,務必使論文在做到結構嚴謹、內容充實、論述完整、條理清晰的同時,還要篇幅短小精煉。文字與插圖恰當配合。論文的體例格式要規範。標題、摘要、關鍵字、正文、參考文獻五要素缺一不可。論文的標題應該清晰地描述文章論述的內容,切忌大而空;摘要要對文章的主題即研究對象及其所屬領域、研究的理論或實驗結果、結論以及其他一些有意義的觀點給出清晰、明確、具體的概述,切忌言過其實、空洞無物;關鍵字要能反映論文的中心議題,儘量使用專指性高的學科術語;對於那些能夠說明研究背景、在研究過程中對文章寫作有過啟發的文獻,均應在參考文獻中列出。
論文發表在Ei、SCI源刊或重要學術會議
當你已撰寫出高質量的論文後,一定要將論文發表在Ei、SCI收錄刊源上或由大的學術團體主辦的會後出版會議錄的重要學術會議上。目前國內Ei、SCI收錄刊源多數已在封面上註明(有些期刊雖註明為Ei、SCI收錄刊源,但收錄量極小,甚至已多年未被收錄),極少數未註明。而只有當你的論文發表在Ei、SCI收錄刊源上,才有可能被Ei、SCI收錄。但是,有一點要清楚,你的論文發表在Ei、SCI收錄刊源上,並不意味著你的論文一定被Ei、SCI收錄。因為刊物雖是Ei、SCI收錄刊源,但Ei、SCI對其上的論文並不是整刊收錄,而是有篩選的收錄。所以,在標題、關鍵字、摘要的英譯上一定要認真對待,否則也會造成高水平論文未被Ei、SCI收錄(當某刊註明為Ei、SCI收錄刊源,但其所刊載
論文格式不規範,無英譯標題、作者姓名、作者單位、關鍵字、摘要時,這種期刊目前是否仍是Ei、SCI收錄刊源,值得進一步查核)。
如何提高團體單位在三大檢索系統中的收錄量
作為某一團體單位的員工,我們都希望本單位在其所在省乃至國內的排名的位次能不斷提高。既然排名的位次主要依據團體單位產出的論文被三大檢索系統收錄的數量,那么我們就應努力提高團體單位在三大檢索系統中的收錄量。
為此,作為某一團體單位的員工在發表論文時,團體單位名稱的英譯的表述要統一。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堅持本團體單位的署名權,要有團體單位人意識。目前各團體單位在外讀博士人員所發表論文,由於在讀單位的要求,只能將團體著者署名為在讀單位名稱。這時儘管論文著者是某一團體單位的員工,儘管論文已被三大檢索系統收錄,但並不提高其所工作單位的收錄量。如何處理這一問題,筆者認為一種辦法是在署在讀單位名稱的同時亦署其工作單位的名稱,如果此法在讀單位不同意,你可增加一名對你的研究有過幫助的所在單位的人作為論文的合著者,使得論文的團體著者單位署名出現你所工作的團體單位名稱。此外,各單位還可以引進一些高水平、論文產出量高的人才,通過他們的論文被三大檢索系統收錄,提高團體單位的排名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