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堡村奎文書館

三堡村奎文書館

三堡村奎文書館,位於堂堡鄉三堡村,距離永定城區20多公里。5月27日,我們慕名驅車前往這個大山深處的古村。

巍巍茫盪洋萬壑流泉,千百年來滋養著這方沃土;古老的奎文書館矗立村頭,聚納雙溪匯流之靈氣,坐擁群山滴翠之美景。走下車,琅琅書聲飄來,幾名學生正跟著老師朗誦“三字經”,我們就這樣走進了這座書香綿延450年的古書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堡村奎文書館
三堡村奎文書館建築奇葩,三堡村奎文書館書香鼎盛,三堡村奎文書館古院新風,三堡村奎文書館尋訪手記,

三堡村奎文書館建築奇葩

奎文書館建築風格典雅、結構精緻,是光彩奪目的古代建築藝術奇葩。
陪同我們的三堡中心國小原任校長張倬藩一邊走一邊向我們介紹情況。三層高的正堂主樓高聳在後;四面敞開的中廳位居中央,緊連主樓大廳;前堂三面廊房比中廳稍顯低矮,把整個奎文書館圍城一座方形。整體建築風格呈“慈母抱子”的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館舍建築的細微之處,都事關讀書育人。如中廳仿照山東曲阜的孔廟杏壇而建,彰顯傳承孔子杏壇講學,弟子三千、賢人七十的美願;廊房共有16間各約5平方米的房間,只能擺下書桌和小床,正是私塾教育“一張書桌一張床,一個書童坐書房,一個先生來點課,汪汪哇哇讀一場”的特徵見證;廊房窗戶一律內開,視窗細小,窗台較高,寓意“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聖賢書”。

三堡村奎文書館書香鼎盛

如此精美的書館,背後又有怎樣一段故事呢?邊走邊聽,張倬藩為我們揭開一段塵封的歷史。
奎文書館由三堡鄉間的開明紳士闕回溪所建。他富甲一方,處處建有糧倉,古語“堂堡人做戲,三堡人供飯”便可證明。意為古時候,當堂堡人做古事時,闕回溪隨便開個糧倉,就足夠供應所有人吃飯。
闕回溪熱心公益,力倡耕讀風尚。明朝萬曆年間,他在家旁河邊的開闊地興舍辦學,並拿出產谷千籮(一蘿30斤)的良田供讀書人使用,以示鼓勵。奎文書館的前身就此形成,迄今已有450年的歷史。
康熙時期,三堡鄉間人丁漸旺,原有的學堂已不能滿足需要。於是,闕回溪的後裔繼承先祖夙志,拆舊舍、擴規模、興土木,於康熙二十五年丙寅歲(公元1686年),在原址建起書館,並取名“奎文”。
“‘奎文’是援引山東曲阜孔廟內的‘奎文閣’之名。曲阜孔府緊鄰‘闕里’,而‘闕里’街又是三堡闕姓的發祥祖地,後人以此為豪,故取名‘奎文’,有再沾孔聖祥光之意。”張倬藩說。
此後,奎文書館步入書香鼎盛時期。曾經,書館的一位廚子赴汀州考取功名,引來大家調侃嬉笑。高中喜報送到他家那日,人們都十分驚訝。原來,每有廚事餘閒,他總是十分用心地在窗外偷聽先生講課。
“連廚子也考中”的美談,使奎文書館名聲大噪。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初,還有來自廣東大埔和龍巖、上杭等地的學子慕名前來求學。

三堡村奎文書館古院新風

奎文書館與三堡中心國小同處一地,雖然現在孩子們有了嶄新的教室,但三堡的老師們沒有丟棄它,而是順勢而為,積極挖掘它的歷史內涵,讓它在新時代里繼續發揚光大。三堡中心國小現任校長闕初文告訴我們,從1999年開始,奎文書館被學校開闢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取名“教育館”。
書館中廳,數十平方米的展板上,以愛國愛鄉為基調的圖片、文字分門別類陳列其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它向人們展示著上下五千年祖國榮辱興衰的歷史,也展示著故土家鄉的今昔對比和人文事跡。
近十幾年來,教育館裡的內容在不斷地更新、充實,還新設了圖書室、三字經專題版、科學知識專題版、時事政治專題版等。學校每個班級每月至少在此開一次主題班會課,校外人士隨時可以入館參觀,深受當地民眾的歡迎。
張倬藩認為:“奎文書館之所以能夠書聲不斷,一是基於當地崇文重教良好風氣,二是靠著世代鄉賢的接力。”
悠悠數百年,奎文書館書香墨韻延綿不斷,歷久彌新;如今,它新風煥發,等待著莘莘學子策馬揚鞭奔前程。

三堡村奎文書館尋訪手記

奎文書館最大的特色,便是其無論是民辦私塾,還是官辦公學,450年傳道、授業、解惑的功能,始終不曾移易,書香永續。即使是“文革”時期,當地老百姓也極力保護書館,在館內設生產隊會場、糧倉,免遭了一場浩劫。這些足以說明,三堡村民崇文重教的濃厚氛圍從古一直延續至今。
斗轉星移,歲月更迭。歷代三堡人呵護書館,接棒修繕,使書館至此保存完好,巋然屹立。現作為國小的教育館,琅琅書聲更是從未停斷。稍有遺憾的是,書館經過修繕,原有的一些歷史痕跡、古物古蹟沒有得到很好地保存。教育館展陳也還嫌簡單,如何把教育館辦得更有特色也值得進一步完善和提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