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鄉(台灣屏東縣三地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三地鄉位於台灣屏東縣北端,1947年始名為“三地鄉“,1992年5月1日,三地鄉更名為三地門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三地鄉
  • 地理位置:台灣屏東縣北端
  • 面積:196.3965平方公里
  • 海拔:約在100公尺至2159公尺之間
台灣屏東縣北端,1947年始名為“三地鄉“,1992年5月1日,三地鄉更名為三地門鄉
南邊接鄰瑪家鄉和內埔鄉、西邊是高樹鄉、東與霧台鄉接壤、北與高雄縣茂林鄉為鄰,總面積約為196.3965平方公里。鄉內平原地形僅占不到50%,大多屬於丘陵地形,海拔約在100公尺至2159公尺之間。境內有隘寮溪流經,以原住民族排灣族為其鄉鎮特色,是台灣著名旅遊勝地。有三地、達來、德文、大社、寶嘉、口社、馬兒、安坡、青山、青葉等村落,已納入茂林國家風景區。
昔日的原住民排灣語稱為“音斯笛摩兒”,到了清朝時期漢人北移開墾時稱之為“山豬毛”,至1985年甲午戰爭後,日據時代開始才漸漸有對於當地逐步地開墾,1935年日本將排灣族Timor、Talavatsal、Salalau三社居民遷移到今日的三地門,並規畫為棋盤街道聚落,當時屬高雄州屏東郡管轄,稱為“山地門”;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台灣光復後初期改設高雄縣“三地盟鄉”,1947年易名為“三地鄉”,1950年國民政府調整全台行政區域,將三地鄉改隸屏東縣,直至1992年8月才正式更名為“三地門”,至今成為原住民文化特色的鄉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