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魏錯金銅蟠龍是三國魏時期的一件銅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國魏錯金銅蟠龍
- 館藏地點:北京故宮博物院
- 所屬年代:三國魏
- 類別:銅器
- 規格:通高11.4cm
三國魏錯金銅蟠龍是三國魏時期的一件銅器。
三國魏錯金銅蟠龍是三國魏時期的一件銅器。器通體造型為一隻兇猛的張牙舞爪的蟠龍。這隻神獸似乎充滿了力量,蘊涵著一種一觸即發的強烈動勢。這件作品除對蟠龍動態的成功表現外,還有許多造型、裝飾方面的特點。它脫離了單視點的正面構圖...
三國錯金銅蟠龍,器通體造型為一隻兇猛的張牙舞爪的蟠龍。這隻神獸似乎充滿了力量,蘊涵著一種一觸即發的強烈動勢。簡介 三國錯金銅蟠龍 通高11.4cm 器通體造型為一隻兇猛的張牙舞爪的蟠龍。這隻神獸似乎充滿了力量,蘊涵著一種一觸即發的強烈動勢。這件作品除對蟠龍動態的成功表現外,還有許多造型、裝飾...
青龍偃月刀是偃月刀的其中一種,根據文獻記載及出土文物,偃月刀在宋朝開始出現,因重量關係,主要用於練習臂力,而非實戰中的武器。在明朝時期的小說《三國演義》中,青龍偃月刀為關羽所使用的兵器,書中描述青龍偃月刀重八十二斤,又名冷艷鋸,關羽用其斬殺了不少武將,所以後世也稱青龍偃月刀為關刀。在關羽被殺後...
5.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彩繪蟠龍紋陶盤 新石器時代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1980年山西襄汾陶寺遺址第3072號墓出土 6.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彩陶人形雙系瓶 新石器時代 甘肅省博物館 1973年甘肅秦安邵店大地灣出土 7.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彩陶八角星紋豆 新石器時代 按脈體會文物考古研究所 1974年山東泰安大汶口...
這一時期除了與前代大體相同的雲雷紋、蟠龍紋以外,比較流行使用吉祥語,如“長相思、毋相忘、常富貴、樂未央”等;乳釘紋也是這一時期的特點,在乳釘之間有人物、鳥獸等等。其二,西漢的金銀嵌鑲工藝也比較發達。是在銅制器物上嵌鑲金、因、松石等不同材質的裝飾,在填以黑漆,曰“錯金銀”。最有代表性的一...
這一時期除了與前代大體相同的雲雷紋、蟠龍紋以外,比較流行使用吉祥語,如“長相思、毋相忘、常富貴、樂未央”等等;乳釘紋也是這一時期的特點,在乳釘之間有人物、鳥獸等等。其二,西漢的金銀嵌鑲工藝也比較發達。是在銅制器物上嵌鑲金、因、松石等不同材質的裝飾,在填以黑漆,曰“錯金銀”。最有代表性的一...
三國時武鄉縣從涅縣分置,界休縣改介休。北魏時期,文水平陶縣移置平遙縣,隋開皇十年平昌縣析置靈石縣。開皇十八年陽邑縣太谷縣,開皇十六年從鄉縣分置榆社縣。太岳山主峰所在地臨汾,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帝王世紀》稱:“堯都平陽”,即指臨汾。西周,周成王封弟叔虞於唐(翼城),因唐境內有晉水,叔虞...
蟠龍松 位於聖壽寺山門前,它主幹高約2米,斑駁嶙峋,枝幹向四面輻射平伸,形如華蓋,狀似盤龍,綠蔭面積達200多平方米,仿佛一把巨傘,又像一個天然涼棚,迎候來自四面八方的賓客。前人有詩詠嘆:“老乾孤標香葉濃,陰森盤踞綠蒙茸。天工蜿蜒多奇異,雲雨空山疑化龍。”這就是天龍八景之一“虬柏蟠空”。鳳凰松 ...
南方民間,很早就有一種銅鼓首創於東漢馬援或三國時諸葛亮的說法,但這種傳說與考古發現時間不合。安陽銅鼓、崇陽銅鼓都是商代遺物,以上兩鼓造型證明銅鼓起源於革鼓的成熟期,時間起源於商代是可信的。此外,銅鼓還可能起源於軍旅炊具,如“缸”,在古代一方面是用於盛飲料的陶器用具,另一方面也用於作擊樂器;另外,...
楹聯上部兩段,分鑄兩條遒勁飛騰之蟠龍。為增強藝術效果,龍體變形細長,上下皆繞桿兩匝,龍頭、龍尾及兩隻龍爪相向內伸,龍體盤曲外張,呈騰飛之狀,動感十分強烈。旗桿頂部,各立一鳳,其態作展翅引頸高鳴之狀。上四段桿身之間設雲斗,下二雲斗四側鏤“壽”字及梵文吉祥紋樣,上雲斗則鏤作古錢形,稱之謂...
青雲橋以前是連線縣城與下坪、金麥等地的必經通行橋, 下坪、 金麥等地的民眾及車輛、 牲畜到縣城, 必須經過此橋樑才能到達,具有十分重要的通行價值。 現在由於在蟠龍寺北側新建了鋼混大橋, 下坪民眾多數從新橋上通過,金麥等村的車、 人畜等也從青雲橋南三百米處新修的大橋上通行。 青雲橋逐步成為觀賞和...
一樓中央大廳三面牆壁還鑲嵌有“磁山之光”、“胡服騎射”、“建安風骨”三幅鍛銅壁畫,面積為210平方米,集中反映了邯鄲歷史文化的三個重要時期,是目前國內室內鍛銅壁畫之最,榮獲2002年河北省文藝振興獎;大廳中央還置有一組以趙王陵出土的青銅馬為原型而創作的青銅馬群雕,氣勢恢弘,重點突出了光輝燦爛的趙文化...
四隅繪人身怪獸托頂梁,梁枋上繪蟠龍八條,上下惡化以菱形格和珊瑚枝組成的瓔珞狀花紋,下部疊澀伸進四壁的部位繪忍冬草圖案。第一重頂石四面畫龍,抹角石上繪人首龍軀的伏羲、女媧、牛首人身的神農氏導引手持火把的墓主人翩然升仙,以及鍛鐵冶輪的羽人等。第二重頂石上繪八個跨龍持樂器的伎樂仙人,蓋頂石上繪...
位於馬口鎮內,建於明代,據傳三國蜀漢大將關羽曾途經馬口小憩後,人們將此地修有涼亭以示紀念,不料此涼亭被強人據為已有,涼亭土地上書關神聞知,大顯神威,嚴懲強人。人們為了感謝關神在天之靈,在此修關聖廟,後來此廟毀於戰火。1985年,人們又在馬口鎮內重建,重建後的關聖廟位於鎮北,仿原廟建築風格,...
三國時,屬魏幽州遼西郡。西晉時,屬幽州遼西郡陽樂縣。東晉十六國時,先後為前燕、前秦、後燕、北燕之地,均屬遼西郡。北朝、北魏、東魏時,屬平州;北齊時,屬平州北平郡。隋代,屬遼西郡柳城縣。唐代,屬河北道營州柳城縣。遼代,為中京道潤州海濱縣。金代,改隸於北京路宗州海陽縣。元代,屬遼陽行省大寧路...
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蓮溪寺背後盤龍山上的一座三國時期古墓中,出土有一件鏤刻著佛像的鎏金銅飾片,可見蓮溪寺的這片土地,還有更為悠久的佛緣。1959年6月,被列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0年,道根在這裡建立火葬場,以增加收入。1966年—1976年,文革期間,寺院被別的單位占用。1984年,蓮溪寺又改為尼眾叢林...
漢、三國屬安定郡。南北朝屬北魏秦州。隋屬平涼郡。唐為原州監牧地。宋始有行政建置,初設籠竿城,後以籠竿城建德順軍,屬渭州,隸秦鳳路。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在邪絡籠川(今興隆川將台鄉火家寨)築羊牧隆城。宋哲宗天佑八年(1093年)設隴乾縣於外底堡(今隆德縣城處),隸德順軍。南宋高宗紹興...
,章武縣及各侯國均屬幽州刺史部渤海郡。始建國元年(9年),柳侯國、宛鄉侯國自滅。東漢時期,廢柳縣,屬地分別併入章武縣、高城縣,章武縣改屬冀州刺史部章武郡,郡縣同治(治所今故縣村北)。三國時期,章武郡治遷東平舒(今大城縣),境內僅存章武縣,屬冀州渤海郡。西晉時期,章武縣屬冀州章武國,高城縣屬...
三國魏黃初二年(221年)四月,東吳孫權自公安(今湖北公安縣)遷鄂,改鄂縣為武昌。同年八月,孫權受封為吳王,築武昌城。吳黃龍元年(229年)四月,孫權在武昌稱帝,武昌同時成為國都、郡治和縣治。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武昌改名壽昌。元大德五年(1301年),復名武昌。民國二年(1913年),武昌縣改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