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新探

三國演義新探

《三國演義新探》是2002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沈伯俊。

基本介紹

  • 作者:沈伯俊
  • ISBN:9787220059148
  • 頁數:541
  • 定價:32.0
  •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2-05
  • 裝幀:平裝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

內容介紹

著名的《三國演義》專家沈伯俊先生的新著《三國演義新探》,是從他二十年來發表的大量論文中精選而成的。這部著作的筆墨烙印著他在學術道路上的足跡,有作者和版本的考證,有思想藝術的探討,有人物形象的論析,有關於《三國演義》與三國文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內容十分豐富。特別應當指出的是,他不僅是一位《三國演義》研究專家,而且長期身兼中國《三國演義》學會的秘書長和常務副會長,傾注大量的精力於這一全國性學術團體的學術活動。因而,沈先生的研究與新時期中國《三國演義》研究不但同步,而且筆鋒所指常常是研究中最新的課題,反映了《三國》研究的最新水平。所以將這部書稱之為《三國演義新探》,是很恰當的。這不同於時下有的學者將其書名為"新探",不過是一家之言而已;也不同於那些泛泛的零散文章結集,無所歸旨,聊以"新探"名之。緣此,就不能不簡要地指出沈先生《三國演義新探》的特點。
一、一部學術著作品位的高低,並不完全取決於形式上是論文還是專著,重要的是看其學術含金量的多少。《三國演義新探》一個重要的特點,便是其中許多論文的產生是依託在專著、專書浩大的工程、整體的視野的基礎之上,像這樣的論文,其概括性之大、深刻性之強決非是一般性地選擇一個角度,構思成文即可的。沈先生二十年出版專著,專書16部,發表百餘篇論文,在這些科研成果中,最有特色、最具代表性、最受好評的是《三國演義》校理本和點評本。他從八十年代初就大聲疾呼:重新校理《三國演義》。並為之焚膏繼晷,孜孜矻矻,披覽史冊,旁搜博採,筆耕不輟,推出《三國演義》普及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毛氏本(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嘉靖本(花山文藝出版社1993年版)和李卓吾評本(巴蜀出版社1993年版)四種版本的校理本,並在校理本的基礎上,又推出《三國演義》評點本(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高度評價。"辯偽匡誤"一組論文便是在此基礎之上產生的,即《再談三國演義的地理錯誤》、《重新校理三國演義的幾個問題》、《再談重新校理三國演義的幾個問題》等。如果說前面那幾大《三國演義》校理本是艱苦的梳理和校正,那麽這些論文則是理性的思考和提升。它們體現出一種整體思維,系統地概括了《三國演義》中大量存在的"技術性錯誤"及其產生的原因,深刻地論述了重新校理《三國演義》的必要性,校理的原則和方法。它不僅沒有干預小說家主體性對於歷史真實的深刻參與和調節作用,相反,更進一步強化這種深刻參與和調節作用對歷史文學的真實含量和真實品性的追求,特別是表達層面上細微之處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極富啟發意義。
二、二十年來《三國演義》研究在新時期呈現的最主要的特色是多元化,這與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氣候是相適應的。中西文化的撞擊、影視文學的勃發、旅遊文化的興起等等,無不在《三國演義》研究這個領域得到展現。《三國演義》研究不再僅僅是書齋里的事情,它走進了社會,走出了國門。《三國演義新探》充分體現了這一特點。如"源流探析"一組論文,對《三國演義》幾個重要的版本,如嘉靖本、李卓吾評本、毛氏本都進行了新的探索,與國內外同人或取得共識,或獨抒己見。總之,沈伯俊先生對《三國演義》的版本源流提出了具有開拓性的新見解,要而言之,第一,"《三國志傳》的祖本比校接近羅貫中的原作,甚至可能就是羅貫中的原作";第二,"《三國演義》的版本主要有三個系統;(1)《三國演義》系統;(2)嘉靖本系統;(3)毛本系統。"此外,《李卓吾評本》雖然屬於嘉靖本系統,但因其承先啟後,可視為一個重要的子系統,第三,其演進的主要軌跡是:羅貫中原本--周曰校本或夏振宇本--"李卓吾評本"--"毛本"。這些新探索新見解不僅改變了傳統定論("明代各種版本都是以嘉靖本為底本"),而且為以後《三國演義》版本研究廓清基本方向和路數做出了開拓。再如影視文學的探討,《三國電視劇面對的五大矛盾》,提出了古典小說名著改編電視劇在理論上的重大課題。還有三國文化的論述,如"傳播影響"一組論文,由提出三國文化三個層次的內涵和外延的界定,到三國文化之旅具體開發的思路,都顯示了沈先生從一開始對《三國演義》的研究,就體現了他的治學宗旨:面向現實,面向廣大讀者,面向弘揚民族文化,面向中外文化交流的現實意義。
三、最早進行《三國演義》研究綜述的沈先生,長期著眼於《三國演義》研究線索的勾勒,形成了一組論文,三個階梯,即建國以來--新時期--新世紀《三國演義》研究史的基本脈絡。對於《三國演義》研究綜述,也許是出自先見之明,也許是長期作為《三國演義》研究的領路人,他責無旁貸地承擔起了這項工作。研究史的述評,一般不好寫,需要對諸多的素材進行條分縷析,梳辯爬理,付出的心血很大,而真正落到筆下的文字卻寥寥數行。相反,對研究者和讀者來說,閱文雖不長,卻受益非淺。正如沈先生所言:"任何一門學問,都有其創立和發展的過程,都是在逐步積累中不斷豐富和完善的。只有充分掌握已有的研究成果,才談得上發展和創新;只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比前人看得更遠。因此,研究任何一個課題,都應該首先把握其研究史,了解在自己著手之前,別人以往研究了多少,研究到什麽程度,有些什麽觀點,存在哪些問題,從而確定自己的研究起點,選取適當的研究角度,這是學術界公認的治學之道。"(第442-443頁)
《三國演義新探》一書共收入36篇文章,其中有17篇文章被《新華文摘》、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複印中心、《中國文學研究年鑑》等學術機構轉載,可見其學術品位之高、學術信息之大。此書對《三國演義》的教學與研究工作者以及愛好者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值得認真一讀。

作者介紹

沈伯俊,男,1946年4月生於重慶。原籍安徽廬江。漢族。1970年畢業於四川大學外文系。1980年參加中國社會科學院招收研究人員考試,以四川省文學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被錄取到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從事古典文學研究,曾任副所長、副研究員。現任哲學文化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兼任中國《三國演義》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俗文學學會理事、《中華文化論壇》副主編、四川三國文化研究所所長。
主要科研成果有:
(一)專著、專書
1.《西遊記》縮寫本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1986年7月第1版;
2.《中國古典小說新論集》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87年11月第1版;
3.《三國演義辭典》(與譚良嘯合著)巴蜀書社1989年6月第1版,1993年12月增訂版,日本潮出版社1996年7月出版日文版,韓國泛友社1999年12月出版韓文版;
4.《校理本三國演義》 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2月第1版,1995年2月第5次印刷;
5.毛本《三國演義》整理本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
6.嘉靖本《三國志通俗演義》整理本花山文藝出版社1993年5月第1版,1998年10月第2版;
7.《李卓吾先生批評三國志》整理本巴蜀書社1993年11月第1版;
8.《三國漫談》 巴蜀書社1995年2月第1版;
9.《三國演義》評點本 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年4月第1版;
10.《三國演義》回評本(本人校注,丘振聲回評)廣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11.《明清小說比較研究》(合著)四川大學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
12.《三國演義》新校本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2月第1版;
13.《三國演義》整理本天地出版社1997年8月第1版;
14.《羅貫中和〈三國演義〉》春風文藝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15.《三國漫話》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16.校點《後水滸傳》、《錢塘湖隱濟顛禪師語錄》、《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傳》等明代小說。
(二)編書
1.《〈水滸〉研究論文集》中華書局1994年3月第1版;
2.《〈三國演義〉藝術論》(與黃鈞共同主編)待出。
(三)參加《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明清小說鑑賞辭典》、《中國古代小說百科全書》、《中國古典小說大辭典》等十六部書的撰寫,共撰稿約45萬字。
(四)發表學術論文110餘篇,短評、札記、隨筆等170餘篇。
曾獲得一次全國古籍優秀圖書獎,四次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