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大傳》是2009年01月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殿富。本書主要開掘兩漢三國魏晉的歷朝興替因緣,社會政治生活的經驗教訓。
基本介紹
- 書名:三國大傳
- 作者:周殿富
- 出版社: 時代文藝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01月
簡介,內容簡介,圖書目錄,第一卷 東漢殘陽,第二卷 亂世三雄,
簡介
書 名: 三國大傳
作 者:周殿富
出版社: 時代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01月
ISBN: 9787538725100
開本: 16開
定價: 88.00 元
內容簡介
《三國大傳》全書從東漢末年始到西晉開國及其衰亡止,基本上反映了那個時代的面貌。但《三國大傳》的宗旨並不在於再現那個時代歷史與人物的真面目,而在於從其間引申出對於今天仍有價值和意義的東西,所以
圖書目錄
第一卷 東漢殘陽
第一講 百年歷史的千年長子
◎不能不說的“三國迷”與馮夢龍的兩漢三國“因緣說”——玉皇大帝令人噴飯但又發人深省的“至理名言”——上帝不知道平民的希望,所以天上的道理與人間的道理永遠是不同的
◎三國——漢魏百年大混戰的政治產品;《三國演義》——中國文學殿堂上演繹了千年的一顆“老蚌名珠”怎樣成為了明清年間的“軍事教科書”
◎《三國演義》的評價種種與胡適先生的通批“高論”;中國民眾的文化營養不良多歸因於自命不凡的“象牙蟲”
◎人們為什麼講“老不看三國,少不看西遊”?“看三國掉眼淚”:一代代讀者淚灑何處
◎中國歷史上的五大混戰時期與《三國演義》的歷史背景;對霸主地位的角逐與權力渴血是人性中與野獸並無二致的天生本能——有生物進化史為證
◎一個中國人幾乎把自己徹底消滅的年代:“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絕非文學誇張;民間易子而食,軍隊以人肉干為軍糧都是史實;千古一絕——漢魏年間的燕子為什麼會在樹上壘窩
◎《三國演義》在“講史文學”中的一枝獨秀;文學家不應是雕琢的工匠,應是善於釀造滋味的廚藝大師;深刻並不因深刻而死亡,膚淺卻因其“膚淺”而流行
第二講 三國興衰與“八大奸臣”
◎魏蜀吳三國各有多大?統治廣闊北方的絕對大佬——坐斷東南的江東富豪——客入巴蜀的西南窮漢
◎三國政治優勢之比較:曹魏“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統王牌——蜀漢劉皇叔“匡扶漢室”的政治旗幟——孫吳地方豪強世家的“家門政治”
◎三國的人才優勢之比較:曹魏政治軍事人才的過剩——蜀漢人才奇缺但量少質高精誠不貳——東吳文武兼眾但文弱武強優少庸多且多內耗
◎三國的戰略思想之比較:蜀漢“龍飛”——三步走戰略規劃的完美與悲劇的製造者;曹魏“虎步”—— 一統代漢的政治“大略”折戟沉沙於何處;孫吳“鼠偷”——“政治鼠竊”與地方自保永久防禦戰略
◎三國興亡各有因緣,蜀漢卻是在一個根本不應亡國的情況下滅亡的,且實在是不亡於鄧艾的進攻,而亡於益州地方政治勢力的出賣
◎三國分期:前期30年——創始創業;中期30年——開國鼎立;後期40年——衰敗滅亡
◎斷送魏蜀吳三國天下的“八大奸臣”;孫資劉放——“傾國害時”的曹操早期的兩個“秘書”怎樣在託孤之際偷梁換柱幫司馬氏崛起,致使“魏室之亡,禍基於此”;千古一鑒——為什麼你最信任的人在最關鍵時刻最有可能成為你的顛覆者
◎賈充——禍亂魏晉兩朝的奸臣“乞丐之徒”;天下所有君主都一樣:你讓他順心,他便看你順眼;你對他臣服,他便讓你舒服;只要是甜的你給他毒藥也吃;天下最不可靠的便是全靠吃官飯為生的政治乞丐;“官場如市”與“政治如樹”
◎陳祗黃皓——“蜀中四賢相”身後的狼狽專政者;史稱二人“互相表里”,“操弄威柄,終致覆國”;小人得志自有得志的道行,忠臣遺恨無不恨在帝王好惡之間與自己傻帽;忠誠忠到讓主子都不舒服的忠臣肯定乾不過奸臣
◎譙周——蜀中反劉向魏的地方勢力與“巫神政治文化”的代表者;他為什麼不怕招禍而力主劉禪降魏?“禪既暗主,周實駑臣”;英雄無用武之地何如舉旗反叛而何須舉劍斫石屈身為降圖復國——忠臣永遠是不可藥救的
◎孫峻孫琳——被開除了孫姓族籍的東吳皇族內亂的兩大禍主;主明多忠能之臣,主暗生奸猾之臣,主弱生欺亂之臣,但總歸是先有亡國之君而後生亡國之臣;強臣則注定了命途多舛的命運
第三講 東漢殘陽日落何處
◎第一把火:政治腐敗——桓靈二帝的“拍賣天下”——只要花錢就可以按明碼標價買到皇位以下的任何官職,且允許公款買官,想不買都不行;更可怕的是靈帝母子都懂“價值規律”與“浮動價格”,錢財都斂入了官囊私囊,所以天下只剩一貧如洗了
◎第二把火:皇權旁落——歷代幼帝即位招致的“六後臨朝”——正是這些不惜把親子弄死也不肯放棄臨朝聽政大權的“母”們“後”們把東漢天下玩散了;所以老百姓一聽見母雞打鳴就說天下要大亂了
◎第三把火:雙重“黨爭”——公雞可以讓母雞啄一下羽毛,但真正的公雞絕不肯讓母雞啄一輩子,所以便有了後黨宦黨之爭;由後門邪門升官的太多,堵了“後備幹部”的仕途,所以又有了“清流”與“濁流”的黨爭;但“清”的總乾不過“濁”的,所以天下的水也就都渾了
◎第四把火:天災人禍、兵連禍結——在自然災害與政治腐敗下一夜間塗遍天下的白字:甲子;悲壯的“黃巾大起義”致命的一擊;不能忘記的“黑格爾定理”與卡萊爾的“政治萬有引力說”
◎第五把火:尾大不掉,枝大披心的“州牧制”——皇帝的德性能耐都不如百姓,所以便人人都想當皇帝,於是便有了軍閥混戰、割據天下的“始作俑者”;千古不變的一個“政治鐵律”——
◎靈帝年間的“十常侍”專政——史稱:皇帝說張公公是我爹,趙公公是我娘;靈帝去世兩宮喋血大戰宦黨被斬盡殺絕——宦官絕了漢朝也快絕了
◎董卓專政於二少帝,關東義軍討董卓;漢獻帝被強遷長安當上了流亡皇帝;誅董卓王允專政;董卓餘黨兵變破長安李專政;獻帝東歸洛陽,軍閥開戰,在一片廢墟上為三國的建立搭好了舞台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這似乎是千古至理名言,但錯就錯在一個“鑒”字;當無邊的權力與本能的人性惡湊在一起時,就是鐵打的江山銅鑄的天下,也會被摧毀淨盡橫掃無遺;人的一生求諸於人莫若求諸於己,雖然借梯子好上房,但也有搭錯牆的時候
第四講 劉協:史官為之辯護亡國之君漢獻帝
◎中國歷史上由史官充當辯護士的兩個亡國君主之一;一個沒有任何歷史評價的評價的一生——9歲登基流浪7年的流亡皇帝;32年“政治囚徒”的木主天子;14年的下野生活54歲亡故,以山陽公身份受天子禮葬
◎悲慘身世:王美人夢紅日強生子,劉協出世母被毒死;為什麼一個由奶奶養大的孤兒堂堂國姓皇子卻隱姓埋名稱“董侯”?人們為什麼說生於帝王家是人生一大不幸
◎政治命運:一個一生連做壞事的權力和機會都沒有的皇帝——登基便被專政,先後歷董卓、王允、李專政;先被強遷長安成為軍閥爭來奪去的“戰利品”,後東歸洛陽如喪家之犬衣食無著夙夜潛逃被一路追殺劫奪,天子尊嚴蕩然無存
◎政治孤島上的寄生者:窮鳥投懷遭遇曹操專政又成了二十餘年的政治木主;兩次除曹計畫泄敗兩皇后皇子被殺;曹操獻三女入宮與獻帝成了翁婿;曹丕廢漢獻帝成了山陽公;可憐人必有可恨處與不能不反思的一個政治學概念:什麼是權力——制人而不受制於人——給予與剝奪——擁戴者:權力的大前提
◎無須忌諱的“宿命”與“因果報應”;漢獻帝尚存親情、人情、體下之情,所以有人同情;時耶、勢耶、境耶——這就是命運
第五講 “董卓滔天,人神波盪”“涼州幫”
◎董卓——身經百戰的西北兵痞,獸性匪類的“涼州幫”幫主;漢獻帝的擁立者成了第一個專政首相;史稱他是一個百年不遇罪惡滔天令“人神波盪”的禍首——“板蕩之篇,於焉而極”,“狼戾賊忍,暴虐不仁”有史以來未曾有過
◎史稱董卓竊國“尚有盜竊之道”——什麼是“盜亦有道”?董卓竊國專政的“五道”連天下盜賊都會被激怒
◎史傳為何悲嘆“董卓滔天”“嗚呼,人之生也難”“天地之不仁甚矣”?董卓令人怵目驚心的殘暴罪行與他所遭歷的四次謀殺,終落得臍膏為燭照天燒的應得下場
◎董卓後時代四股“涼州幫”勢力的爭奪混戰:牛輔被殺,三國的“鬼謀奇才”賈詡一句話攪起“長安之亂”——10萬涼州兵破長安困獻帝敗呂布殺王允,實行李、郭、樊“三頭專政”
◎專擅朝政的涼州“三人幫”反目殘殺;李傕殺害樊稠劫持獻帝放火燒宮,郭汜扣押朝臣為人質爭搶獻帝大戰月余死者萬眾
◎獻帝思舊京想東歸洛陽十次“申請”才獲準,夜渡黃河如喪家之犬;李郭張三將中途再劫獻帝,步步追殺;楊奉、董承搬兵救駕喋血東澗大戰曹陽
◎天子牛車東歸,長安城空四十餘日,兩三年間關中無人跡;途中以錐刻印濫封群小;護駕的“涼州幫”與諸將的爭權混戰;曹操出來收拾殘局徹底平滅了“涼州幫”——“涼州幫”15將的歸宿
第六講 獻帝初年的十大朝臣
◎楊彪——敢與董卓廷爭抗禮,又讓曹操一見生畏而逃席的獻帝忠臣;楊氏家族四世三公官場遭際到的東漢王朝無法再黑暗再荒唐的故事;變通變通,不變就不通;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千古不變的皇家鐵律與忠臣的知遇情結
◎傅燮——亂世名臣因剛直不阿被排擠出朝;臨陣託孤戰死沙場,子孫賢能昌盛;馬基雅維里的名言——人們怕誰也就恨誰,恨誰就想打倒誰
◎臧洪——少年出仕的“童子郎”,討董卓義軍的始作俑與酸棗大會的領盟者;漢末第一忠烈:為救舊主殺愛妾充軍糧全軍死難有殉死而無叛逃者;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何苦徒死無辜
◎蓋勛——有點陰險的“架鷹吃肉說”;名貫涼州邊地的忠義之臣;從不阿諛卻被漢靈帝倚為心腹而令十常侍不安的亂世重臣;董卓心恨之而禮之始終不敢侵凌的強項之臣;殺人不見血的辦法——把他“掛”起來閒著晾著
◎何進—— 一個特殊時期特殊身份的人物;“鼓洪爐而燎毛髮”屠夫出身的國舅大將軍;身居首輔、手握重兵竟然被一群太監殺死——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智不足而權有餘者”必敗亡;宦官質問他的話也許很有道理
◎盧植——劉備的老師,曹操稱其學為儒宗、國之禎乾,靈獻年間的忠臣義士——開口取禍是非皆因強出頭,開罪於董卓四處流亡避禍;一門四代五人為漢魏晉三朝尚書,子孫多為三公、將軍、牧守;關於其父“鬼子”的傳說;一個人的成名之處往往也是他的悲劇之所
◎皇甫嵩——廢鐵就是這樣煉成的:有“上將之略”卻“狼狽虎口,為智士笑”的漢末名將忠臣;不欺軟但怕硬明哲保身的庸人;“功名者世之所甚重”,不爭功名者亦無怨禍及身
◎朱俊—— 一個從孤兒到將軍卻不受人稱道的一生;五年間從市一級的小文書成為封疆大吏;討黃巾由亭侯而鄉侯而縣侯,由“準將”升為“上將”;總攬皇朝文武大政卻被叛賊押為人質而氣死—— 一介難成大事、不懂政治又不聽計於人的職業軍人
◎蔡邕——漢靈帝時代先寵後疏九死一生的議郎,文學家、音樂家;董卓專政時代三天提拔他三次的漢尚書,終至拜將封侯;知琴心之殺機卻不知人心官心之殺機,所以終以一嘆而被王允枉殺;一個什麼都明白卻明明白白淨乾胡塗事的大知識分子
◎王允——史稱“一日千里”的“王佐才”;一生與奸邪小人戰鬥,卻因得罪一人而一月兩入牢獄九死一生;獻帝年間“扶持王室於危亂之中”的忠臣;以正立身,以謀成事的“和光之道”與一生之工拙;正直之人不碰大壁是不會變得聰明起來的;死於長安之亂的節烈之士
第七講 三國前期割據四方的八大軍閥
◎劉虞——與公孫瓚先後統治割據燕趙齊遼二十餘年的華北大軍閥;歷任三公兩任幽州牧忠君愛民的皇室宗族——拒受偽帝號政德翹楚於時代卻因怒一人而興兵十萬遇害於軍中——人生為爭一口氣不知枉死了多少英雄豪傑——政治軍事既需“陰謀”更需“詭計”
◎公孫瓚——早期不失為征討邊地保疆衛土的一時傳奇忠義英雄人物——著名的邊塞“白馬將”威震烏桓匈奴聞聲見旗而逃;後期割據北方三州的軍閥,與袁紹爭雄一方兵敗,自焚於易京樓台之上
◎袁紹——割據北方四州十餘年的大軍閥,最有實力也令曹操最為頭疼的競爭對手;不用賢能不善謀斷自取滅亡於黃河一戰;死於非命的一流謀士沮授與田豐;驕傲可能不使人落後但會使人死無處所;沒有犧牲精神的家族是沒有生存權利的
◎袁術——割據南陽與江淮揚州十餘年的軍閥;既沒實力又沒戰鬥力卻自立偽帝;被曹操打敗後餓死於逃亡途中,妻子兒女歸宿於東吳孫氏;史稱其自取滅亡,“人鬼同疾”
◎陶謙——統治蘇北魯南皖東10年的漢將軍徐州牧;半生剛直如痴於官場,半生造福一方於戰亂的歷史功臣,但史家為什麼說他“昏亂而憂死”,並把他打入匹夫之列
◎劉表——統治大江南北二十餘年坐擁數千里江山10萬大軍的南方大軍閥,東漢的皇族荊州牧;想稱帝又不作為的“政治木偶”,但不失為曾經雄長一方有功一方的英俊人物;一個人太乾淨了就把自己孤立了,所以古人恥於獨為君子;不會服從的人千萬別當官
◎劉璋父子——統治川蜀26年的西南大軍閥;地廣而生驕尊之心的“州牧制”始作俑者劉焉蜀中王夢想的破滅;“見草而悅,見豺而恐”羊質虎皮的劉璋一生功過與歷史學家的嘆息
◎公孫氏——三代統治遼東五十餘年的家族式東北大軍閥;自命為“遼東王”的公孫度;由曹操封侯拜將的公孫康;由孫權策立的燕王公孫淵——終被司馬懿消滅的最後一個割據軍閥
第二卷 亂世三雄
第八講 亂世奸雄曹操
◎正史也會偽造“身份證”:曹操怎樣成為“漢相國曹參之後”;讓曹操苦惱半生的真實身世——
◎少年無行:欺詐反間於父、叔之間;與袁紹劫持新娘遇險,急中生智救袁紹——從小就“一肚子壞水”的“機敏”、“權數”、“任俠放蕩”之人
◎青年時代:人稱安天下者必此人;為了得到一句好評語他不惜劫逼名士,因而得到了一句“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評價;
生就臉皮厚的曹操——中國最古典的“馬基雅維里主義者”
◎曹操的成名之“作”成於司馬懿的父親之手;“動真的”——人生成敗的開路武器——耗子怕貓是因為它抓老鼠
◎際會風雲的66年經歷:20年的人生準備時期—— 8年的政治實習生——7年的軍事活動牛刀小試—— 17年的軍閥生涯與統一北方—— 7年的軍事擴張受挫與政治升級時期—— 4年的開國稱魏與生命的收官;歷史的功臣,統一的英雄,舊政治家注定成就不了完美的人格
◎“白臉”形象的定型與翻案——老百姓罵他是奸臣壞蛋——毛澤東說這個案要翻——郭沫若說他是“民族英雄”——翦伯贊說《三國演義》是“曹操的謗書”,是“滑稽劇”;但“白臉曹操”、“亂世奸雄”的案是不大好翻的
◎曹操是一個“兩頭不利索”的人,但他的奸詐也無須辯護——“奸”是政治生存的需要,傻子能治國嗎?“詐”是兵道之本,無“詐”不勝;政治家必須具備的是政治智慧與統治才能
◎曹操的天下是“篡”來的還是打來的?為什麼人們至今猶說“天不滅曹”?曹操一生的15次大劫難與七十餘戰;曹操的天下是“算”來的——這個世界既不屬於弱者也不屬於強者而屬於智者;奧德修斯與劉邦同出一轍的古老名言——
◎曹操為什麼終生只當王而不稱帝?司馬光與劉伯溫的說法與不可不讀的“明志令”;為什麼被獻帝一句話嚇得汗流浹背從此永不入宮而又把三個女兒都送給獻帝為妃?一個人生得失的定律——什麼都不是的人並不在乎人們說他是什麼,什麼都沒有的人也從來不怕失去什麼,反之亦然
◎曹操成功的根本所在——“任天下之智力”以爭天下的大略與套牢人才的“三高”手段——高帽、高官、高薪;“四不問”、“拘一格”的人才思想;三道“求賢令”倒像是招聘亡命之徒流氓惡棍的啟事——人們講“性本善”時說出了一種偉大的思想,講“性本惡”時則說出了一種更偉大的思想;在思想與能力之間有兩種人能成就事業
◎御人之道:使親、使敵、使隱、使卑——曹魏陣營人才結構的多樣性與忠誠度;越沒有政治淵源、靠山、資本的人才越離不開他,成為自己的鐵桿同盟
◎寧可我負天下人不使天下人負我的曹操為什麼能贏得下屬的忠誠度?史書上為什麼稱他“難眩以偽”?用人如“貓狗”與“失晨之雞,思補更鳴”的思想;曹操:一個可以10次讓他下地獄也可以讓他100次進天堂的政治人——雖然下地獄進天堂都得離開人世;曹魏陣營的“如來佛”;古希臘國王的“掃平律”與中國的芝蘭當道亦必除之的政治法則
◎無情未必真豪傑——曹操的人情才情詩情色情與兒女情;判斷人事的一條可信的經驗;蓋棺論定:英雄氣概歷史功臣,品行不端亂世禍主
第九講 亂世英雄劉備
◎三國第一英雄:史書稱——“劉備,天下英雄,一世所憚”;曹操說——“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孫權說——劉備是“難制”的英雄;吳魏兩國的謀士將帥也都說他是天下梟雄英傑,但都想殺了他;為什麼要殺劉備的人那么多
◎英雄的63年生涯——由一介平民到蜀漢開國皇帝的坎坷顛沛歷程;英雄卻
死在大幕剛剛拉開時
◎英雄如此身世——落魄的宗室後裔八百竿子遠的當朝皇叔;以賣草鞋為生的少年卻說一定要當皇帝——大樹樓桑“羽葆車蓋”、“貴不可言”的徵兆與長相;青年時代蹉跎歲月連喪妻——天生“命硬”的剋星
◎英雄如此起家——涿州城結識關張二將,大樹樓桑村三英舉義兵得二馬販子贊助;簡雍蒲元投劉備
◎英雄發軔之初——初戰慘敗劉備深夜從死屍堆中爬出搭牛車逃命;劉關張重聚合討黃巾;劉備安喜縣鞭打督郵成為通緝犯,卻因此“一鞭成名”於天下
◎敗戰高唐——投奔幽州“白馬將”公孫瓚;平原縣令劉備夜半遇險,刺客受感動自首棄劍而去;人生最大的障礙是自己——“居高聲自遠”、“鉛刀貴一割”與范仲淹的《剔銀燈》
◎顛沛徐州—— 8年割據一方,被呂布、袁術、曹操打得潰不成軍,三棄妻室,劉關張各奔他鄉,劉備哭都來不及而何來“談笑洗盡古今愁”?曹操煮酒論英雄嚇跑了劉皇叔,雙雄徐州大會戰,劉備敗投袁紹;失敗不是結局,死灰可以復燃,而倒下後爬不起來的卻注定了滅亡
◎“泥塗在楚”——三英古城會投劉表,賦閒7年“歲月依劉”於荊州;甘夫人夢北斗生劉禪;劉備玩物喪志失人心;撫髀肉悲歲月劉備失言取禍逃亡襄陽“鴻門宴”馬躍檀溪;得徐庶收義子三顧茅廬孔明說三分與曹操三請諸葛;曹操為什麼把舌頭咬破懲戒自己?“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劉備的凝聚力所在——三晉智伯與華盛頓的雙重人鑒
◎當陽大逃亡——曹操親征荊州劉備不用孔明計;劉琮降曹獻荊州,曹操派人捉徐庶孔明家屬;劉備攜民渡江大敗當陽;趙雲血戰救少主張飛長坂橋20騎喝退曹軍虎豹騎;劉備敗走夏口會劉琦;得民心得人死力相助者可以王天下
◎赤壁大會戰——劉備一生的第一個轉折點;亂世三雄第一次荊州大會戰戲劇重重;劉備得四郡收二將主牧荊州躋身亂世三強從此別開生面;戰後孫劉荊州之爭孫權嫁妹與圖謀益州
◎進軍大西南——苦戰四年占領益州:益州牧劉璋“坐守窮山,放虎自衛”,劉備乘機入蜀二劉反目;劉備智取涪城兵阻雒城龐統急功死難;諸葛亮率水陸三軍離荊州入蜀增援一路勢如破竹;馬超來投劉葛會師兵臨成都入主益州
◎漢中爭奪戰——曹操敗張魯奪取“天鑒雲漢地畫梁州”的漢中,法正助劉備苦戰三年趕跑了曹軍曹操望山興嘆;劉備坐擁荊益梁三州稱王漢中;天下事否極泰來盛極則衰——誰都無法逃脫的一個“過程律”
◎襄樊戰役——三國三方第二次荊州大會戰:關羽進攻曹軍,吳魏聯手反敗為勝把蜀軍勢力擠出了荊州;曹魏代漢三國始建元;劉備一怒一誤坐失三郡;稱帝蜀中再怒再誤發兵為關羽復仇張飛遇害;小不忍則亂大謀,衝冠一怒堪思量
◎夷陵之戰——劉備一生的第二個轉折點:孫權派人赴蜀求和無效;劉備親征東吳陸遜掛帥迎敵;少帥火燒連營大敗蜀軍劉備全軍覆滅逃歸白帝長嘆敗於青年之手莫非天意?兵學之人生寶鑑——“主不可怒而興師,將不可慍而致戰”
◎英雄辭世——傷心千古的白帝託孤,“悵西陵遺恨何時平”,其實人生總該有點遺恨的;還英雄以本來面目——“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豈止“高祖之風”;“英雄之器”、“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劉備為何一生“折而不撓,終不為下”
◎英雄也非完人——除劉封、殺彭、誅張裕,多因私怨相積有失公允;質李邈、逐龐統、囚秦、怒劉巴,多由不合己意,有失雅量略遜襟懷;而縱兵掠益州自娶劉璋之寡嫂為妻則有欠思量;多讀一點人生的反面教員——凡事不能只圖自己一時一言之痛快而傷人,多給別人留一點面子就等於留下了自己的尊嚴與生存的空間
◎在奸雄英雄梟雄的三頂冠冕中,為什麼“英雄”的桂冠戴在了劉備的頭上?人一旦進入“完美”就沒有生命力和征服力了;劉備的天下是“哭”出來的嗎?懂得了農夫精神便懂得了人生
◎老子英雄一世,兒孫流離殄滅於魏晉;後主劉禪統治蜀中40年並不只是“扶不起來的天子”與“樂不思蜀”;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