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嘜頂

三嘜頂

三嘜頂因合籮茶而名,合籮茶因三嘜頂的傳說而珍。“竹雨松風霽月煙,疑聞茶香聚三尖,清香招來雲外客,美味引出洞中仙”。

簡介,特產,三嘜頂茶園,歷史,近況,

簡介

三嘜頂海拔605米,地處廣東信宜市金垌鎮與安莪鎮間,屬雲開大山山系,變質片頁岩風化酸性紅壤。三嘜頂名源於主峰有三個峰尖,三個峰尖中間是幾畝水田,水田長年儲水不會幹旱,每年產水稻十多擔,剛好夠一戶人家的糧食,更奇的是三嘜頂北峰半山上屹立著一座形似兩隻谷籮的大怪石,當地人叫“合籮石”。
“合籮石”直徑3米多,中間裂開,形似兩個竹籮,在裂縫中生長棵茶樹,由它繁殖發展,故稱“合籮茶”,三嘜頂在雲開大山中,其貌不揚,卻因產合籮茶而名。三嘜頂植物資源:桂枝、山砂仁、山巴戟、山枝子、山姜子、跳山虎、山毛茶、紅錐、赤黎、黃鑿木、杉樹等;野生動物如山豬、果子狸、山鷹、山龜、山雞、鷓鴣等。
由於氣候適宜,三嘜頂茶園所產的茶葉色清、味香、甘喉、質佳。“合籮茶”。該茶抗蟲性強,內含物豐富,據測定茶多酚38.3﹪,兒茶素總量132.2﹪毫克/克,咖啡鹼4.l﹪,胺基酸3.3﹪,水浸出物38.99﹪。製成的特級煮茶外形緊結、多毫、呈翠綠色,湯色呈淺綠色且清澈明亮。清香持久,滋味濃醇,鮮爽可口,並帶有自然花香味。
信宜三嘜頂合籮茶,歷史上曾列為貢品,現在被列入中國名茶——歷史名茶類,載人《中國名茶志·廣東卷》,是廣東省15個名茶之一。

特產

由於氣候適宜,三嘜頂茶園所產的茶葉色清、味香、甘喉、質佳。“合籮茶”。該茶抗蟲性強,內含物豐富,據測定茶多酚38.3﹪,兒茶素總量132.2﹪毫克/克,咖啡鹼4.l﹪,胺基酸3.3﹪,水浸出物38.99﹪。製成的特級煮茶外形緊結、多毫、呈翠綠色,湯色呈淺綠色且清澈明亮。清香持久,滋味濃醇,鮮爽可口,並帶有自然花香味。
信宜三嘜頂合籮茶,歷史上曾列為貢品,現在被列入中國名茶——歷史名茶類,載人《中國名茶志·廣東卷》,是廣東省15個名茶之一。
三嘜頂風光
三嘜頂

三嘜頂茶園

歷史

早在200多年前,有戶姓楊的茶民,在合蘿石下開闢了20多畝茶地,世世代代以經營此茶園為生。三嘜頂因“合籮茶”而美名遠揚.
三嘜頂
直至解放前的三十年間, 因遭搶劫和火災, 這戶茶農的後代被迫遷往外地謀生,這裡的合籮茶才逐漸凋殘。
解放後, 當地民眾仍按祖輩習慣, 每到春分前後便上山採摘合籮茶,精心炒制,作為珍品收藏。
為了保存和發展這個菜葉珍品,有關部門將三嘜頂合籮石下合籮茶母樹移植栽培,並在合籮茶園舊址附近墾地新種,不斷擴大種植面積,讓合籮茶這一名貴特產繼續飄香。三嘜頂茶園1953年有茶園50畝,1965年後擴大到160畝,產量3多噸;1980年後穩定在300畝左右,年產量在6噸左右,其中特級合籮茶2噸左右。近年來,合籮茶多次參加市茶葉質量評比均獲得第一名。1992年和1996年兩次參考廣‘東省茶葉質量大賽,均獲得特種優質茶類高分,又被列入中國名茶之一。

近況

三嘜頂因合籮茶而名,合籮茶因三嘜頂的傳說而珍.“竹雨松風霽月煙,疑聞茶香聚三尖,清香招來雲外客,美味引出洞中仙”。直到最近,在信宜市和金垌鎮的招商引資政策感召下,環球村外出深圳創業並取得成功的張氏兄弟幾人瞄準了合蘿茶的深厚文化內涵和所蘊藏巨大商機,決心回鄉開發茶場,重新包裝打造合蘿茶品牌。2007年10月,張氏兄弟已和村委會簽訂了三嘜頂的山地承包協定,一包五十年。
近兩個月來,投資商張氏兄弟每天都僱請了三十多名民工和一台鉤機上山開墾荒地,興建茶園。到2017年已新開出梯地近兩百畝,推出盤山公路近四公里。他們計畫在重新管理好原來20多畝老茶樹的基礎上,再新種植高檔茶葉1000畝,茶園建設科學布局,規劃建設茶葉加工區,茶工宿舍區和旅遊觀光點。把三嘜頂建設成為一個高檔茶葉生產加工和旅遊觀光於一體的生態農業基地。
三嘜頂茶園傳說
民間有許多關於三嘜頂合籮茶的傳說。其中有一則寫道:清朝乾時期有一白髮“仙人”騰雲駕霧來到三嘜頂茶園.老茶農正在精心炒茶,一股香味外溢,把“仙人”吸引,並隨香找來。老茶農以茶招待。“仙人”品嘗到如此清香甘醇的靚茶,十分驚訝,嘆不已,揮毫寫下“清香招來雲外客,美味引出洞中仙”隨後駕霧離去。乾隆年間,縣官把合籮茶進貢朝廷,乾隆帝品此茶後,精神振奮,心曠神怡,特須曰贊:“合籮茶,形美、香甘醇,天下奇寶也。”  又傳說在幾百年前,信宜有個紡紗少女與母親相依為命,名叫楊蘿,她長得俏麗動人又勤勞,令母親甚為寬慰。有一年,母親突然感覺頭暈乏力、病態懨懨,原以為撐過一段時間會好點,沒想到一連幾個月都不見好轉。楊蘿非常擔心,請郎中為母親診治,卻一個個都說不清病因,藥石無效。後來,有一個熱心腸的老藥倌悄悄對楊蘿說:“姑娘,我師傅曾告訴我在三嘜頂處有一種醒腦葉,樹高約四尺,葉子常綠,散發異香,有緣人得之煮水飲服即可神清氣爽、健體強身。我虛長五十有七,卻未得一見,姑娘孝感動天,必可得之。” 楊蘿聞言感激地斂妝拜謝,回家安置好母親就用竹籮挑了一點乾糧和水便上路了。  楊蘿攀山涉水、風雨兼程地走了七天七夜,乾糧吃光了就摘野果,口渴了就飲山泉,她沿路向人們打聽三嘜頂山以及那種“醒腦葉”的植物,卻無人知曉。終於,在第八天的凌晨時分她爬上了山頂,極目四望,卻不知到底哪棵植物才是老藥倌說的“醒腦葉”!她傷心地哭了,突然,她被山上的石塊絆了一跤,肩上挑的兩個籮滾下山了,她又氣又急地暈倒了。不知過了多久,楊蘿才悠悠醒來,發現自己兩個籮早已化作大石頭,兩個籮對相對側臥,在籮間有一叢葉子橢圓、開著白色花的灌木,晶瑩的露珠在葉子上閃爍著光芒,周圍異香流溢。小心翼翼地挖了一棵幼苗揣入懷中,一步一回頭地下山回家。  楊蘿回到家後便將那棵幼苗載在屋外,早晚澆水、精心照料,沒過幾個月便長成了小樹,葉子碧綠可人,異香撲鼻。有一天,楊蘿給母親熬好藥湯便端出門外的小樹下晾著,自己去河邊洗衣。正在這時,有一陣大風吹來,有幾塊樹葉飄入滾燙的藥湯里,她母親也沒細看,端起來便喝,沒想到睡了一覺醒來後便覺得自己不但胸悶氣喘、頭暈乏力的症狀都消失了,挑一擔水走起來也是健步如飛。楊蘿又驚又喜,卻怎么也想不通為什麼母親以往藥石無效,如今卻突然好轉。她查看了藥煲,裡面的幾種藥材與往無異,再看藥碗,卻奇怪地發現裡面泡著幾塊葉子。她仔細一看,原來竟是自己從山上帶回家的那棵救命樹的葉子。她這才知道自己因禍得福採到了許久以來眾多藥倌聞名卻不得一見的“醒腦葉”!從此以後,她每天都采幾片樹葉煮水給母親喝,她母親的身體日益強壯、精神十足,聞訊而來的人們都紛紛向她討要神奇的“醒腦葉”。  沒過幾天,小樹的葉子就被採光了,可母親又一天都缺不得這葉子煮的水,她左思右想了一番便決定帶母親搬到三嘜頂山上住,一來母親不愁沒有“醒腦葉”,二來方便鄉親們取得“醒腦葉”。 她們細心地培育著“醒腦葉”,後來她們發現每年春分時的嫩葉最多,異香最濃,就在這時去采。可採摘下來的葉子卻不便長期存放,她們又想出了用乾淨的鐵鍋盛著葉子用手飛快地翻炒乾水份後可存放經年,這樣一來可大大地方便了人們。後來,有一個年青力壯的男子愛上了為了救母、助人而不惜隱居山林的楊蘿,他們結婚後就合力在三嘜頂山里以種植“合籮茶”為生,養兒育女,幸福終老。合籮茶神奇的功效使它名揚遠近,而這個傳說更為人們津津樂道,古今傳頌。  後人便根據這個傳說寫出了不少讚美合籮茶的詩句。“合籮新蕊百里香,茸毫初露採茶娘,金甌難嘗鮮芽綠,玉玦不換茗半兩”.合籮茶由此聲名大振,甚至飲譽海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