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臣論

《三名臣論》是唐代李翰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三名臣論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李翰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三名臣論
或問於翰曰:“昔諸葛亮擁膝南陽,為《梁甫吟》自比管仲、樂毅、州平、元直以為信然。雖涯量罕窺,而遺蹟可見。夫此三名臣者,亦有優劣乎?願聞其說。”翰辭不敢對。至於再三,問者固請。不得已而應之曰:“豈易言乎,豈易言乎?夫目小者不足以論大,體近者不足以量遠,奈何泛議大賢。然執律管者可以候四時之徵,測日晷者可以知千里之度。察微觀著,由虛考實,儻容寄言象於斯矣。如仆所揣,則管不逮樂,孔明其伯仲之閒與。”問者曰:“何為其然也?昔管仲相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興齊定霸,尊周勤王,功其懋哉,仁亦至矣!孔明收荊州散敗之餘,建策通吳,合從破魏,奉先主西入劍門,下車而三分天下。翊戴後嗣,纘修舊勛,刑政孚於偏方,感德振於中夏,雖短祚中否,而王業殆成。樂生一為燕將,才勝劉師,挫衄於二城之閒,狼狽於兩國之際,軍不振旅,身卒奔亡。子獨推而崇之,冠於二賢之首,誠所未喻,其有說耶?翰應之曰:“子之所問者末與,語功則信然,語才則不爾。夫才生於代,功與運成,固有才優而功微,運合而才劣。先當格以道德,合於終始,審其邪正,觀其去就,然後事可明也。夷吾當毀亂之時,輔有過之主,功濟諸夏,澤被生人,信為美矣。然邀功事仇,務入之情速矣;肆奢越禮,盈量之意見焉。故仲尼雖稱其仁,終小其器止於霸者之佐,殆非王臣之良。孔明從容,三顧後起。籌畫必當,締構必成,事屯而業亨,主暗而國治,兵弱而強鄰畏服,功大而本朝不疑,斯亦難矣。然窺其軍令,跡其用法,必俟中原克復,然後厚賞寬刑。元德常稱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卒致喪敗。斯所謂濟於事而未全於道,得諸已而未審於人。樂生一戰舉齊,二城未下,待之以德,收之以禮,舍權變於攻取之際,行王道于軍旅之閒,事雖不成,業亦宏矣。向使昭王不死,惠王不疑則其功未可量也。夏侯太初論之祥矣。及其逃燕之責,亡而奔趙。趙王問以圖燕之策,樂生流涕而對曰:‘臣昔之事燕昭王,猶今日之事大王也。千秋萬歲之後,尚不敢侵其仆隸,而況謀子孫乎!’因棄祿宵遁。善夫長者之言,可謂懷祿不屑其榮,周身不違於道。比諸二子,不亦優乎?主恩非臣下之所圖,天命豈生人之所制,安可以功業之成敗,斷才能之長短耶?且夫運有通塞,命有修短,蓋天意也,豈人事乎?昔韓信將伐魏,問得不以周叔為將乎?聞不用,乃大喜。向使魏人用之,則漢師不敢濟河矣。然則周叔之才,亦韓信流亞也,終湮來而無聞焉。古之大才而功不著者,亦何可勝道哉?翰長兄御史君,體純至之德,負經遠之才,常感憤於周韓之閒,嘯詠於管樂之際。守之以忠信,文之以禮樂,蘊弼諧之大略,以康濟為已任。進逢國難,謀猷不行,退有家艱,哀毀過禮。官才元士,命止中年,位不登於廟堂,名不書於史冊。斯才也,斯運也?誰見三分九合這優劣,辭燕對趙之去就哉?由此觀之,斷可知矣。”問者嘆息而退。
  

作者簡介

李翰(?一772),字子羽,李華宗子。深州安平(今屬河北省)人。擢進士第,為文精密。上元中官衛縣尉,入為侍御史累遷左補闕翰林學士。大曆中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