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村民委員會是因三個自然村村合併而命名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合村民委員會
- 羅馬字母拼寫:Sānhé Cūnmínwěiyuánhuì
- 設立年份:1958
- 廢止年份:2002
三合村民委員會是因三個自然村村合併而命名的地名。
三合村民委員會是因三個自然村村合併而命名的地名。地名來歷三合村民委員會,1958年建大隊時,周家窩鋪、劉家溝、南山村3個自然村合併,命名為“三合”。歷史沿革三合村民委員會,1958年建大隊,命名為三合大隊。1966年更名...
三合村村民委員會,屬於半山區。距離鎮30.00公里, 國土面積36.84平方公里,海拔1705.56米,年平均氣溫15.50℃,年降水量1483.1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水稻等農作物。有耕地4092.00畝,其中人均耕地1.83畝;有林地30610.00畝。全村轄3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533戶,有鄉村人口2241人,其中農業人口2241人,勞動力...
張拐村村民委員會,2005年10月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張村居民聚居於此,且村民委員會村駐地於此,故得名。歷史沿革 1949年,新中國建立後,成立三合行政村,村址設在周林自然村,隸屬亭頭鄉人民政府;1955年隸屬亭頭鄉人民委員會;1956年成立三合高級社,隸屬未變;1958年10月“政社合一”,更名為三合生產大隊...
赤壁村,是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檢槽鄉三合村民委員會所轄自然村。距離三合村委會1公里,距離檢槽鄉30公里, 國土面積2.18平方公里,海拔2250米,屬於山區。年平均氣溫12℃,年降水量85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芸豆等農作物。有耕地62.5畝,林地2646畝。全村農戶14戶,人口46人。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7.6...
三合北村村民委員會,2008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為村委會駐地,又因其位於原三合輸自然村的北邊,故得名三合北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原屬黃泥鋪鄉;1961年成立黃泥鋪公社,建三合北大隊;1984年公社改鄉、大隊改村,復置黃泥鋪鄉,改置三合北村;1992年黃泥鋪鄉改為黃泥鋪鎮,屬之;2007年,三合北村...
像現在國內譽為“中國西遊管理第一人”的馬修鵬,27歲的年齡已經在國內文學界、企業界、教育界都享有很高的聲譽,成為了三合村民的驕傲,也成為更多下一代年輕人學習的榜樣。三合村人必將在新的社會形勢下開拓創新,在村民委員會的帶領下,培養更多新型人才,創辦更多全民致富項目,創建新時代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三合村 三合村,是湖南省岳陽市華容縣梅田湖鎮的下轄村,與湖北省石首市交界。建制沿革 2016年由原北垸湖村、團城寺村、河口村合併設立,命名為三合村,村部選址原團城寺村村部。合併後,新村村民小組43個,面積11平方千米,人口5779人。
三合堡村村民委員會,1983年設立,2005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大隊駐地東三合堡屯,而得名。歷史沿革 中華民國時期歸長嶺縣一區所轄,日偽統治時期歸固魯玍村公所管轄。1956年歸拉拉街鄉人民政府所轄。1958年歸黎明人民公社所轄,1961年歸廣太人民公社所轄。1983年農村體制改革改稱為三合堡村村民委員會。
楊柳壩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的地名,根據境內地理實體及職責得名。地名含義 由於此地有一小壩子,有株很大的楊柳樹,故名楊柳壩。因需處理本村民眾自治事務,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自我服務、自我監督,故設立楊柳壩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早年名為三合,1981年更名為楊柳壩大隊,楊柳壩大隊隸屬原玉屏公社。1983年...
新安村位於三合鎮南部 新安村委會,人口5182人,設45個村民小組。解放前至1957年為台山縣第十一區新安鄉,1958年稱三合公社新安大隊,1984年稱三合鎮新安鄉,1988年稱新安管理區,1999年稱新安村民委員會,2004年6月與原永昌、六湖7個村民小組合併稱新安村民委員會。村委會設址新安墟,距台城23公里,交通方便。...
塘溝村村民委員會,1983年由塘溝大隊改為塘溝村村民委員會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莊臨溝,以唐姓取名唐溝,後演變為塘溝。歷史沿革 1958年公社化時,得名塘溝大隊,1983年改為塘溝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盧圩村村民委員會與三合村村民委員會合併為圩合村村民委員會。至此,塘溝村村民委員會消失。
安定村村民委員會是1984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寓意人們可以過上平安、幸福、穩定的生活,故得名安定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49年土改時為三合村;1956年合作化時,由永源、新榮劃出一些屯組建1個高級社,區政府定名為三合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改稱和平管理區;1961年改稱和平生產大隊;1981年地名普查時...
三合自然村,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1.00公里,距離鎮6.00公里, 海拔1100.00米,年平均氣溫15.00℃,年降水量1200.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135.31畝,其中人均耕地0.92畝;有林地350.0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4戶,有鄉村人口147人,其中農業人口147人,勞動力6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泥灣村民委員會,2016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此地有一小丘泥腳很深的稻田,村居灣中,故名。歷史沿革 1953年與春明、高橋稱三合鄉,1956年設坡腳高級社;1958年劃出一部分村屬坳上公社管轄,1959年由坳上公社劃出為飛山水庫管轄,1961年由水庫劃出設泥灣大隊,後改泥灣村民委員會,2016年與劉家院村、馬王坪...
關山村村民委員會 關山村村民委員會,以其標誌性地物而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為村委會駐地,且因瀕臨梅山水庫“關山河”渡口,得名“關山”,故得名。歷史沿革 1958年為關山大隊,隸屬於三合公社。1983年為關山村,隸屬於三合鄉。1992年,隨三合鄉併入桃嶺鄉。2008年,關山村併入龍潭村。
“香花鎮五村村”為所在鄉鎮和建制村名稱,“村民委員會”為其職能。歷史沿革 1958年,屬高峰人民公社芹菜大隊。1970年,屬香花人民公社芹菜大隊。1981年2月,香花人民公社更名為三合人民公社芹菜大隊。1984年,改公社為鄉,屬臨武縣三合鄉芹菜村民委員會。1988年,析芹菜增設五村村委會。2012年4月,三合鄉、香...
“香花鎮大井村”為所在鄉鎮和建制村名稱,“村民委員會”為其職能。歷史沿革 1958年,屬高峰人民公社大井大隊。1970年,屬香花人民公社大井大隊。1981年2月,香花人民公社更名為三合人民公社,屬三合人民公社大井大隊。1984年,改公社為鄉屬臨武縣三合鄉大井村村民委員會。2012年4月,三合鄉、香花嶺鎮合併,改...
“香花鎮南立村”為所在鄉鎮和建制村名稱,“村民委員會”為其職能。歷史沿革 1958年屬高峰人民公社,1964年屬香花人民公社新甘大隊,1978年從新甘大隊分出,屬南立大隊,1981年2月,香花人民公社更名為三合人民公社。1984年改社為鄉,成立南立村委。2012年香花嶺鎮、三合鄉合為香花鎮,屬香花鎮南立村村民委員...
民三村村民委員會,2000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鄉西0.5千米。系民合大隊劃分的一部分,序號三,故名。歷史沿革 1949年8月屬三合、崇聖兩行政村;1952年7月劃鄉建政屬民合鄉;1958年屬民合大隊;1961年建民三大隊,屬東塘公社;1984年改大隊為村民委員會。2000年,民三村與龍潭村合併為龍潭村。
高王村村民委員會,2008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為村委會駐地,村內村民以高、王兩姓為主,故得名。歷史沿革 原為三合公社星火大隊;“文化大革命”期間為星火公社高王大隊;1980年為三合公社高王大隊;1983年4月人民公社體制恢復為區、鄉建置,為三合鄉高王村;1992年撤區並鄉設鎮,為復興鄉高王村;...
油坊村民委員會因駐地村名及職能得名。地名含義 因村民委員會駐油坊莊,故名。歷史沿革 解放前屬阜陽縣王化區趙集鄉。解放後分別屬於會龍鄉和趙集鄉。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61年分別建隊於姬樓、周油坊、周寨;1979年撤區並社時,姬樓屬於何寨公社,周油坊、周寨屬於冷莊公社;1984年隊改村,分別改叫姬樓村、...
1949年3月屬於田橋鄉,1958年屬於田橋公社黃莊生產大隊,1961年9月叫田橋人民公社黃莊大隊、劉元大隊、後田橋大隊,1983年4月改為田橋鄉黃莊行政村、劉元行政村、後田橋行政村,1986年6月改村民委員會,2006年3月叫田橋鄉黃莊村委會,2006年8月由原劉元、後田橋、黃莊三個村合併為三合居民委員會,屬城關鎮,2015...
因其境內原有自然村余陳集,取其前兩字而得,又因村委會駐地於此,故得名余陳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49年廢除保甲制度,改為自然村莊;之後改為余陳農業初級社;1958年建余陳大隊,屬連江人民公社;1985年10月公社改鄉,大隊改村,改置余陳村;1992年撤併鄉鎮,設立連江鎮,屬之;2007年村級區劃調整,三合、...
1999年,實行農村管理體制改革,撤銷管理區,重新設定村民委員會。坡頭區共設59個村民委員會、5個居民委員會。2002年5月,經區人民政府批准,撤銷官渡、龍頭、坡頭、海東、麻斜等5個居委會,設定官渡、龍頭、坡頭、海東、麻斜等5個社區居民委員會;設定南三社區居民委員會;三合村民委員會與三窩圩合併設定三合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