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進士冠華夏》是一篇記敘性文言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三千進士冠華夏
- 文學體裁:記敘性文言文
廬陵地方歷來重視教育的興盛,經書啟人智,智慧創奇蹟。廬陵全境有序庠與學宮,民間有塾館、義學與書院。家藏詩書,人多儒雅,序庠相望,弦誦相聞,山間茅屋也聞琅琅書聲,人謂“茅屋底下出公卿”。唐開元年間,吉州通判劉慶霖在其治所創建了篁寮書院,開吉州書院講學之先河。山間學士,紛紛仿效,於是,山鄉閭巷大辦書院,名流學者講學其中。自宋至清,廬陵大興理學,布衣野老也來參會,所以有“江南理學在吉安”之說。自南宋至明清700年間,廬陵城的白鷺書院成為江南四大書院之冠。古城廬陵歷史悠久,廬陵文化更是源於七千年前的青銅文化,故以“三千進士冠華夏,文章節義堆花香”而著稱於世也就不足為怪了。
從唐宋至明清,科舉進士3000名,狀元21位。古城廬陵歷史悠久,蘇東坡曾做詩云:“巍巍城郭闊,廬陵半蘇州”。廬陵文化源於七千年前的青銅文化,以“三千進士冠華夏,文章節義堆花香”而著稱於世。廬陵府不但考取進士三千(天下第一)和狀元二十一(天下第二),而且在明代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的庚辰科和永樂二年(1404年)甲申科中鼎甲3人均為吉安人,這種“團體雙連冠”現象在中國科舉史上絕無僅有。因而吉安有“一門九進士,父子探花狀元,叔侄榜眼探花,隔河兩宰相,五里三狀元,九子十知州,十里九布政,百步兩尚書”的美譽。“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宋代大文豪楊萬里、民族英雄文天祥、《永樂大典》主纂解縉等一批歷史文化名人先後誕生在這裡。形成了中國文學史上底蘊濃厚的廬陵文化。
歷代進士約3000名。其中廬陵縣(今吉安市區)南唐、宋代、元代、明代、清代進士分別為4名、296名、11名、134名、33名;泰和縣南唐、宋代、元代、明代、清代進士分別為1名、140名、3名、204名、11名;吉水縣南唐、宋代、元代、明代、清代進士分別為1名、202名、20名、217名、22名,安福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進士分別為110名、5名、169名、40名。吉安進士名人:歐陽修(省元,即會元)、文天祥(狀元)、楊萬里、解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