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幅面
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混音
杜比數碼環繞聲 DTS SDDS
評級
Rated PG-13 for sexual content and language.
級別
Australia:PG Singapore:PG Canada:G Argentina:13 USA:PG-13 Canada:PG UK:12
製作成本
$30,000,000 (estimated)
著作權所有
Touchstone Pictures
拍攝日期
2003年5月28日 - 2003年8月8日
演職員表
導演
查理斯·斯通 Charles Stone III
編劇
Eric Champnella .....(story)
Keith Mitchell .....(story)
Eric Champnella .....(screenplay)
Keith Mitchell .....(screenplay) and
Howard Gould .....(screenplay) (as Howard Michael Gould)
演員
伯尼·麥克 Bernie Mac .....Stan
安吉拉·貝塞特 Angela Bassett .....Maureen
Ian Anthony Dale .....Fukuda
Evan Jones .....Fryman
Dondre Whitfield .....Skillet
Paul Sorvino .....Gus Panas
製作人
Gary Barber .....producer
Roger Birnbaum .....producer
Timothy M. Bourne .....executive producer
Derek Evans .....co-producer
Jonathan Glickman .....executive producer
製作發行
攝製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製作公司
Spyglass Entertainment [美國]
試金石影片公司 Touchstone Pictures [美國]
發行公司
博偉電影公司 Buena Vista Pictures [美國] ——(2004) (USA) (theatrical)
Buena Vista Home Entertainment [瑞士] ——(2005) (Switzerland) (DVD)
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 (Germany) GmbH [德國] ——(2005) (Germany) (DVD)
博偉國際 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 [阿根廷] ——(2005) (Argentina) (all media)
Gativideo [阿根廷] ——(2005) (Argentina) (DVD)
Gaumont 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 (GBVI) [法國] ——(France)
特技製作公司
Buena Vista Imaging [美國] ——(opticals)
Pacific Title & Art Studio [美國] ——(visual effects)
其它公司
Act One Script Clearance Inc. [美國] —— script clearance
Hollywood Records [美國] ——soundtrack published by
Paskal Lighting [美國] —— lighting equipment
Post Factory NY [美國] —— post-production
ReelSports Solutions Inc. [美國] ——sports coordination
yU+Co. [美國] ——main title design
上映日期
美國
USA
2004年9月8日 ——(Hollywood, California) (premiere)
美國
USA
2004年9月17日
阿根廷
Argentina
2005年4月6日—— (video premiere)
匈牙利
Hungary
2005年4月20日—— (DVD premiere)
西班牙
Spain
2005年5月6日
德國
Germany
2005年5月12日 —— (DVD premiere)
義大利
Italy
2005年5月15日—— (DVD premiere)
劇情介紹
版本一
人生中的很多際遇只在一念之間,倘若錯過,便空留遺憾。運動員的職業生涯中,或許再多一次可能便可登峰造極,些許人就因這一次便碌碌平庸,前功盡棄。運動如此,人生如此。
退役多年的棒球運動員斯坦·羅斯在不惑之年突遭變故,出乎意料的恥辱推翻了引以為榮的數字,他不得不重新奮爭,爭取愛情、職業和生活中的第二次轉機,而首先他要做到的是必須從第一次的錯誤中解脫出來。
十年前,斯坦·羅斯是名極具天賦的職業棒球運動員,長著一張大嘴的他還是個極其自負的傢伙,幸運的他命中注定走上成功之路。當他完成確保進入棒球名人榜的第3000次安打之後,立即決定退出比賽,拋棄了處在困境中的隊友。很快,羅斯開始了他的“Mr.3000”商業計畫,憑藉這個傳奇般的數字,他不斷的滿足著自我。而現在,最終認證羅斯進入名人榜之際,卻節外生枝,他的3次安打記錄遭到否定,轉眼之間羅斯變成了“Mr.2997”。他只有一種選擇,就是戒除不良嗜好,恢復訓練,重操球棒,回到密爾沃基·布魯爾球隊,這是體壇界極為罕見的復出。
47歲的羅斯不得不從一壘開始打起,失常的表現一度遭到非議,很快他變成了新聞的笑柄和球隊的禍害,只有體育記者西蒙絲(安吉拉·貝賽特飾)還對他的實力深信不疑。隨著賽季的延續,羅斯逐漸找回了當初的感覺,他開始意識到這並不只是數字的遊戲,狂妄自大的羅斯終於體會到了團隊合作的樂趣,學會用道德規範約束自己,甚至墜入了愛河。
版本二
七年之前,棒球明星球員斯坦羅斯(伯尼馬克飾)正站在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上:他已經在即職業大聯盟取得了職業生涯3000記安打的驚人戰績,他不僅因此獲得“三千記先生”的綽號,在完成這個驕人戰績之後,40歲的羅斯功成身退,他的名字被記入棒球名人堂,他的“21”號球衣記載著他曾經的光榮。
羅斯憑藉“三千記”的威名拓展著自己的事業,他旗下以“3000”命名的公司業務蒸蒸日上,他也遇到了自己心目中理想的伴侶,女記者莫(安吉拉巴塞特飾),在勝利和榮耀的頂端讓他開始變得以自我為中心,他的自私和蠻不講理讓很多朋友和他疏遠了。
就在他幾乎遺忘棒球的時候,兩個好事的記者發現從前的安打記錄有誤,斯坦羅斯為密爾沃基布魯爾隊效力時所完成的3記安打被判定無效,他真正完成的應該是2997,如果這樣的話,羅斯的名人堂資格,他“三千記先生”的赫赫聲名,和那些依靠這些帶動的生意都將不復存在,為此,他決定重新進入賽場,補齊這個數字。
如果是7年前的他,羅斯可以用20分鐘完成所有的一切,然而現在他已經47歲,荒誕生活讓他的身體和意志都變得虛弱,沒有人相信這個全身肥肉的老傢伙能打出安打。但是在密爾沃基布魯爾隊訓練和比賽的過程中,斯坦羅斯突然發現自己對棒球的熱愛尚未完全泯滅。而他也在比賽中逐漸認識到自己從前驕傲自大的無知,他現在已經學會了如何將自己融入到整個團隊之中,學會了如何用集體的力量來克服自己的薄弱,現在,那三記安打好像越來越近了。
相關評論
He's putting the "I" back in team.
Big league. Big mouth. Big time.
Back in the game. Out of his league.
Hits theaters everywhere.
雖然《三千大佬》算不上經典棒球電影,但它足以感染觀眾。
——HOLLYWOOD
伯尼·麥克的表演風趣而感人。
——《芝加哥太陽時報》
伯尼·麥克出演《三千大佬》是在浪費時間,你如果聰明就不要浪費時間。
——《底特律新聞》
一部缺乏懸念和緊張情節的體育電影。
——《綜藝》
幕後製作
【關於影片】
每個運動員都希望用傑出的競技表現詮釋自己的職業生涯,這正是編劇埃里克·凱普奈拉(Eric Champnella)和基恩·米切爾(Keith Mitchell)創作《三千大佬》的靈感來源。3000次安打是棒球運動罕見的記錄,迄今為止只有25人創此佳績。“我一直想知道如果某個人沒能達到這個記錄會發生什麼,如果傷情或者其他事耽誤了他的追求又會怎樣。我最好奇的是,如果這個數字是世界上對他最重要的東西,那么會如何影響他的生活。當我們的生活因數字和成功而改變又會發生什麼?”米切爾如是說。
影片主人公斯坦·羅斯就是在這種構思下產生的,他突然失去了3000次安打記錄,不得不重新審視過去和將來。兩位編劇認為,羅斯不僅僅是體育明星,還是一向頑固不化而最終卻只能妥協的滑稽男人,所以他們將羅斯刻畫得溫暖而有趣。凱普奈拉解釋說:“羅斯認為不論過程還是得失,結果意味著一切,不管他做了什麼,他總會因數字3000而自我感覺良好,於是我們剝去他自大傲慢的外表,讓他身處無能為力的境地,強迫他面對挑戰。”
製片人馬吉·威爾德(Maggie Wilde)和羅傑·伯恩鮑姆(Roger Birnbaum)看過劇本之後,找到了導演查理斯·斯通。查理斯·斯通已經接連拍攝了兩部黑人題材電影,分別是描寫黑人街區生活的《
全款交收》和講述黑人學校生活的《樂鼓熱線》,後者在2002年的喜劇電影中爆出冷門,同時,他拍攝的百威啤酒商業廣告“Whassup”也在業界飽受讚譽。製片人威爾德說:“查理斯掌握著將劇情和幽默揉合在一起的訣竅,我們知道他會準確的找到故事裡的喜劇核心。”伯恩鮑姆補充道:“查理斯善於用獨特的情感和視覺角度洞悉世界,他利用自己的藝術背景和對人類行為不可思議的反思去挖掘日常生活的深度。”執行製片蒂摩西·伯恩(Timothy M。 Bourne)說:“查理斯習慣用自己的方法看待世界,並將自己的理解通過激動人心而滑稽搞笑的手法表現出來。”
斯通是個十足的球迷,童年時也曾組織過球隊,當他最初拿到本片劇本時,便被故事情節所深深吸引,雖然《三千大佬》是體育電影,但吸引他的絕不僅僅是精彩的比賽情節,“影片故事很簡單,我可以將其簡單概括為一個自私的人學會無私的故事。人到中年依然可以改變,雖說這改變相當艱難。故事的有趣之處在於一個正值事業顛峰的人突然墮入常人的境地,他想作英雄,他認為所要做的一切就是擊球,天賦和狂妄將他變成了怪物,他必須克服自我,發現偉大的人生不可能只用一個數字來概括,他必須學會作一個了不起的人,而不只是一個了不起的運動員。”另外,斯通還將本片看成一部愛情喜劇,一個男人時值中年才第一次學會去愛。斯通非常喜歡莫·西蒙斯這個角色,她動搖了羅斯的世界,羅斯從不承認自己對西蒙斯的感覺,因為他一向自如的周旋於女人中間,不想讓自己受到絲毫約束,但隨著愛情火花的產生,兩人間的有趣經歷也就應運而生。
【關於陣容】
斯通說:“我非常欣賞棒球,希望能在電影中捕捉到這種運動的趣味性,但最吸引我的是主人公的故事,伯尼·麥克扮演的羅斯既有趣又感人。”伯尼·麥克以電視喜劇節目《Bernie Mac Show》而大獲成功,由此成為同代人中的喜劇領軍人物。這位黑人舞台喜劇表演藝術家從1993年開始以每年一部電影的速度豐富著他的演藝生涯,他總能在大小銀幕中為觀眾帶來難得一見的驚喜。伯尼·麥克在電影中多半只飾配角,但這絲毫不會掩蓋他的個人魅力,比如他在《人生》中飾演的那個嚮往華貴生活與自由世界的犯人角色,還有在《霹靂嬌娃2》中被三位嬌娃團團圍住的查理聯絡員。《三千大佬》是他第一部擔綱主演的影片。
從一開始起,影片的主創者就認為斯坦·羅斯的角色是為伯尼·麥克度身打造的,因為他不僅善於將現實生活中人類的缺點滑稽的表現出來,更是棒球運動的狂熱球迷,得天獨厚的優勢讓伯尼成為飾演羅斯的不二人選。斯通說:“沒有伯尼·麥克擔綱,這部電影不可能拍攝,因為羅斯是一個自然流露直率和幽默的誇張角色,除了伯尼沒人能演繹這個角色。在扮演羅斯的過程中,伯尼必須接受很多矛盾的存在:羅斯有著陽光般的笑臉,也有著招人怨恨的一面;他衣冠楚楚、魅力迷人,卻有些被自私蒙蔽雙眼;他是了不起的運動員,可與自己和周遭的世界並不和諧。”
伯尼·麥克將羅斯這個角色視作一次完美的挑戰,他說:“《三千大佬》讓我有機會展現我喜歡的表演方式,而且影片故事確實打動了我,這是一個關於團隊合作和改變的故事。你知道,我從不插科打諢,用玩笑抖出各種包袱,那不是我的風格,所以很難找到適合我的角色,但這個角色和電視節目《Bernie Mac Show》非常適合我。儘管我和斯坦·羅斯毫無相似之處,但我理解他和他所經歷的改變,他是如此任性和以自我為中心,總是高高在上。”
隨著簽約出演,麥克馬上開始了棒球集訓,儘管過去他曾一度馳騁球場,但一名職業棒球運動員的體能要求和運動強度是超乎想像的,這也讓伯尼吃了不少苦頭,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營造比賽的真實場面。
作為感化斯坦·羅斯並對其命運至關重要的女主角,西蒙斯的角色在整部電影中起到了靈魂作用。一個眼光獨到的體育記者,堅韌而不失嫵媚,頭腦機智聰慧,與羅斯的感情微妙複雜,更具有感化頑固的羅斯的人格魅力,製片人將目光鎖定在曾獲奧斯卡提名的安吉拉·貝塞特身上。製片人馬吉·威爾德在一次聚會上看中了貝塞特,認為她是飾演西蒙斯的唯一人選。導演查理斯·斯通說:“貝塞特具備西蒙斯的一切品質,堅強、文雅、伶牙俐齒而感情細膩,最重要的是她和伯尼·麥克的合作非常默契。”
貝塞特有感於該片著實生動的故事情節:“這部電影吸引我的地方在於來源於真實生活的喜劇情節,雖然詼諧卻不乏辛酸,影片想告訴大家,如果你能為別人多付出一點,那你得到的回報將會超出想像。另外,我以往扮演的都是嚴肅認真的女強人,這次我想證明自己完全可以滑稽幽默。”
在影片龐大的客串陣容中,最關鍵的莫過於劇組請來的三位體育節目主持人,他們是湯姆·阿諾德(Tom Arnold)、約翰·塞利(John Salley)和朗·達林(Ron Darling)。對於導演查理斯·斯通來說,這三位主持人的加盟決定著影片能否拍攝。他說:“媒體對體壇起著重要作用,這些體育評論人的影響更是不可小覷。在片中,媒體當然不會放過斯坦·羅斯那樣的話題人物,所以讓老少皆知的真實名人來品頭論足再好不過了,他們說話的語氣就好像斯坦·羅斯果真存在一樣。”
約翰·塞利因影片中運動員必須與媒體抗爭的真實生活而倍受吸引,他承認,對於47歲的斯坦·羅斯來說,媒體的行為確實可能成為敲詐。湯姆·阿諾德與約翰·塞利不同,吸引他的是影片的喜劇氛圍,他說:“我非常喜歡47歲艱辛復出的想法,當我得知伯尼·麥克將扮演羅斯時,我更激動了。”
為了體現出棒球運動真實、精彩的一面,影片中的演員就必須像職業運動員一般能夠擊球、接球和跑壘,導演斯通說:“對我來說,拍攝這部電影的底線是百分百的可信,特別是棒球比賽的場景。我非常喜愛和欣賞這項運動,希望將棒球的美妙、熱情和體能都捕捉下來,好在我們被職業球員和最棒的教練所簇擁,而演員們也都願意接受艱苦的訓練來學習棒球。”
並不是所有演員都要從零學起,因為主創人員在選角期間就充分考慮到演員的運動背景。除了曾有棒球比賽經驗的伯尼·麥克之外,還有在片中扮演雷克斯的布萊恩·J·懷特,在因膝蓋傷情退役之前,懷特曾是新英格蘭愛國者隊的職業橄欖球運動員;扮演斯凱萊特的唐德·懷特菲爾德(Dondre Whitfield)在作演員之前曾是半職業棒球運動員;扮演福田的伊恩·安東尼·戴爾(Ian Anthony Dale)曾是一名很有前途的大學棒球手,後來因肩傷而告別了賽場。
儘管如此,演員們仍需接受大量測試和訓練來打造職業棒球的風範,導演查理斯·斯通請來了曾指導《甜心先生》、《挑戰星期天》和《新手》拍攝的體育顧問瑞爾·斯鮑茲(Reel Sports),斯鮑茲不僅提供了棒球訓練的專業指導,還按每天的拍攝計畫設計出動作腳本,哪怕對記分板上的比分都一絲不苟。
集訓營設在炎熱潮濕的紐奧良,面對難耐的酷暑,唐德·懷特菲爾德說:“我覺得自己都快被蒸發了,不過大家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布萊恩·J·懷特回憶說:“教練們將我們的每一個動作都錄下來,然後仔細調整,我們進步的速度是驚人的。”
【關於拍攝】
在《三千大佬》中,導演查理斯·斯通希望運用與眾不同的視覺風格和色彩來演繹這部全新的棒球電影。攝影指導謝恩·赫爾巴特(Shane Hurlbut)說:“從查理斯第一次同我談起影片的外觀開始,他就告訴我,要讓觀眾體會到棒球運動的真實質感,感受到球棒的大力衝擊,一定要用真實標新立異。於是查理斯和我開始觀看所有棒球電影,我們不斷自問,我們能做到哪些與眾不同,最後,我們被用長焦鏡頭拍攝的老式劇照吸引了,畫面中捕捉到的場景棒極了,我們決定借鑑這種方法,可以拉開距離,使用吊臂和長焦鏡頭取景,這樣不僅視野開闊,而且球場的現場感十分強烈,再加上特寫鏡頭的運用,造就的畫面真實感和情感衝擊力是勿庸置疑的。”
另外,赫爾巴特在顏色上也是獨具匠心,比如影片中早期棒球比賽中的顏色非常鮮艷惹眼,而在羅斯退休後,比賽的顏色在藍色色調中柔和暗淡下來。在拍攝照明方面,赫爾巴特在棒球體育場的四周安裝了39盞聚光燈,可以隨心所欲的照亮體育場的任何角落。
讓人出乎意料的是,密爾沃基釀酒人隊特許劇組可以在真實比賽的賽間休息期間快速拍攝兩段鏡頭。每段鏡頭的拍攝時間只有不到一分鐘。第一導演助理道格·托雷斯(Doug Torres)回憶說:“我們在場邊休息區等待信號,當時緊張得要命,我能清晰聽到自己的心跳聲,比賽結束之後,我們立即沖向本壘,在45秒之內完成拍攝!”有一次,釀酒人隊甚至讓影片演員參加了賽前與辛辛那提紅隊的熱身。另外,球隊冬粉也在協助影片拍攝,在真正比賽結束後,依然要在體育場中搖旗吶喊,導演斯通說道:“這就是在主場拍攝的好處,根本不必指導這些臨時演員進入狀態。”
精彩花絮
·約翰·特拉沃塔、理查·基爾和丹澤爾·華盛頓都曾為本片主演的人選。
·伯尼·麥克曾同芝加哥小熊隊一起受訓。
穿幫鏡頭
·1995年比賽中投手所戴手套的樣式在當時還不存在。
·1995年和2004年的賽場上出現了同一位球迷打著同一張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