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戰爭史》是德國約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馮·席勒創作的歷史著作,1792年首次出版。
《三十年戰爭史》主要描寫了1618年至1648年歐洲歷史上的首次大規模國際戰爭和其中的德意志民族英雄,並著力展示了三位當時的風雲人物——斐迪南二世、瓦倫斯泰和古斯塔夫二世。作者認為這場由神聖羅馬帝國的內戰演變而成的國際戰爭,是歐洲各國爭奪利益、樹立霸權以及宗教糾紛劇化的產物。
《三十年戰爭史》不僅占有席勒歷史研究的絕大部分光彩,還全面體現了席勒開創的新歷史研究的進步觀。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三十年戰爭史
- 外文名稱:Geschichte Des Dreissigjahrigen Kriegs
- 作者:(德)約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馮·席勒
- 首版時間:1792年
- 類別:歷史
- 字數:約23萬4千
內容簡介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宗教改革浪潮下的歐洲大陸 | 第二章 德意志內戰的全面爆發 | 第三章 波希米亞地區的權力爭奪 | 第四章 戰火被引向歐洲 |
宗教改革帶來的變化 | 波西米亞的變故 | 波希米亞起義 | 第一個反抗者 |
奧地利王室的計畫 | 兩個宗教派別的戰爭 | 馬蒂亞斯的讓位 | 西班牙勢力的強大 |
德意志的分裂 | 福音新教聯盟的成立 | 陷入困境的斐迪南 | 戰爭初期歐洲各國的情況 |
宗教和約的簽訂 | 於利希地區的博弈 | 重選波西米亞國王 | 瑞典和其他國家的對立 |
匈牙利王室的苦惱 | 新皇帝的登基 | 兩個大人物的爭奪 | |
奧地利大公們的行動 | 新教帝國與皇帝間的鬥爭 | 弗里德里希倉皇而逃 |
第五章 德意志國土上的爭端 | 第六章 斐迪南的反宗教改革 | 第七章 瑞典軍隊登入德意志 | 第八章 皇帝發起與瑞典的戰爭 |
德意志國土上的爭端 | 斐迪南簽署賠償敕令及影響 | 登入德意志 | 悌利將軍的進攻 |
弗里德里希的悲劇 | 諸侯對弗里德蘭公爵的報復 | 對手的頑強抵抗 | 狂妄的悌利將軍 |
不斷出現的支持者 | 瓦倫斯泰被解職後的生活 | 瑞典軍隊所向披靡 | 一觸即發的戰爭 |
暗潮湧動的競爭 | 歐洲的拯救者 | 與法國結盟 | 萊比錫之戰 |
皇帝組建的軍隊 | 古斯塔夫阿道夫的戰術 | 風波迭起的城市 | |
丹麥國王的失利 | 馬格德堡成的淪陷 | ||
瓦倫斯泰的野心 | |||
丹麥國王幸運脫身 |
第九章 瑞典的遠征 | 第十章 阿道夫和薩克森選侯大獲全勝 | 第十一章 皇帝再次重用瓦倫斯泰 | 第十二章 瑞典的失利 |
兩個國王的對比 | 不可捉摸的古斯塔夫·阿道夫 | 被罷黜的瓦倫斯泰雄風重振 | 以撤退換取休整 |
瑞典國王的節節勝利 | 法蘭克尼亞的爭奪 | 制訂復仇計畫 | 來自同盟者的背叛 |
法蘭克尼亞的緩兵之計 | 賴恩小城的勝利 | 瓦倫斯泰招兵買馬 | 戰死沙場的國王 |
占領法蘭克福城 | 攻占巴伐利亞 | 被要挾的皇帝 | 憤怒者的反攻 |
攻占美因茨城 | 薩克森選侯開闢另一戰場 | 反攻瑞典行動 | 付出慘重代價的勝利 |
布拉格市民向薩克森投降 | 紐倫堡全程備戰 | 瑞典國王猝然離世 | |
四面楚歌的奧地利王國 | 兩軍對壘 |
第十三章 大權旁落的瑞典 | 第十四章 瓦倫斯泰的末日 | 第十五章 祈求和平的呼聲 | 第十六章 和平條約的簽訂結束戰爭 |
瑞典國王離世後的混亂 | 自成一家的瓦倫斯泰 | 諾爾德林根之戰 | 巴納將軍的攻勢 |
首相掌握大權 | 需要自衛的瓦倫斯泰 | 《布拉格和約》 | 臨危受命的托斯滕松 |
歐洲各國在海爾布琅會談 | 瀕臨危險的瓦倫斯泰 | 法國勢力的介入 | 戰火燃燒到了丹麥 |
陷入困境的掌權者 | 殺掉瓦倫斯泰 | 與法國的協定 | 取得對奧地利的勝利 |
一路凱歌的瑞典軍隊 | 貝恩哈德之死 | 飽受創傷的巴伐利亞 | |
戰爭開始出現轉機 | 《威斯特伐利亞條約》的簽訂 |